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章一场新的赌局 (第2/2页)
救”自己那个尚只见过一次的她。稍事休息之后,他调整心态埋头繁杂面艰苦的工作手绘战术图纸。 作为一方作战方案必不耳缺的部分,战木图纸既要尽可能详实,又应尽量抓住重点、缩小范围, 然后制成便于携带的防水图纸配备给战术指挥官们。林恩最近几天的工作就是制作荷兰境内三座备选城市的地形路线简图。对于盟国脑此次的集会地点,情报处虽然给出了“德国境内某地”的初步判断,然而战争期间盟军每次重大战役钱都会摆上一套迷混阵,这让德国人吃亏不少,所以此次战略参谋部的长官们也多了心眼。除了柏林周边的勃兰登堡、波茨坦和维滕贝格,其他一些本土城市以及荷兰、比利时、 丹麦的城市也列为潜在目标,甚至还考虑到了盟国脑们在海上军舰上开会的可能。而到目前为止,林恩所知的历史大事件百分之九十九都成了现实,可“自己”的变化带来的蝴蝶效应仍是不可忽略的,他既没有绝对的把握判定盟国脑集会就会在波茨坦召开,也无法用缺乏真凭实据的逻辑思维来说服长官们,能够做的也就是关照和帮助负责制作柏林周边城市作战图纸的同僚,有意无意地提醒他们对波茨坦多多留心。实际上,柏林周围的几座小城也确实被多数参谋军官看作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在这个没有卫星的时代,林恩和其他低级参谋们制作战图纸所依靠的资料主要有普通地图、军用地图以及航拍照片。对于荷兰这个在欧6战略上并没有太大意义的西欧小国“避难所”内储存的资料相对有限,但前期占领军使用的军事地图以及一些在1哟年的西线攻势动所前拍摄的航拍照片还是让林恩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工作。毕竟这几年下来,德军占领区的经济只退不进,城区面积只减不增,真正要调整的倒是在盟军轰炸中遭到破坏和摧毁的部分。 在相继完成了“海牙”、“多德雷赫特”、“阿姆斯特丹”这三座城市的图纸制作后,林恩只要最后再将它们检查一遍就可以提交给负责自己这一组的高级参谋军官了。看着似和电路图有些相似的单调线条,他忽然想起了几十年后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斩”的犀利,那种快定位、精确攻击以及及零伤亡代价的作战堪称美帝的独门绝技。不过,德国在二战的技术虽然还远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却创了在战争中使用无线制导武器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击沉意大利战舰的实际战果,火箭装备的实用技术亦走在了各国前列。偏偏是这样一些极具展潜力的武器,却被帝国高层连带尖端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研、制造装备一并抛弃在了“雅利安方舟计划1”之外。若干年后,当美国、 苏联以火箭导弹运载核弹头实施远程威慑时,帝国的精英们恐怕只能一声叹息,懊悔当年自废武功。 其实在战争期间,帝国的决策者们没少出这样的昏招,对此林恩实在是有心无力。每个时代的人自有每个时代的局限,纵览历史,也只有极少数统帅拥有越时代束缚的战略眼光…之前德国以高昂的代价制造并向英国射了两万多枚火箭,但因为精确度、可靠性以及过于缓慢的巡航度,使得这些原本能够挥极大战略威慑作用的远程武器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甚至被盟军电台广播别有用心地大加嘲讽,遭到帝国决策者们的弃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参谋军官,林恩的手工制图技术比起枪械射术显然是差远了,刚一开始他甚至只是对照前期图纸进行描绘,不知普鲁士引以为豪的老参谋们得知这样的情况是否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在此时的帝国战略参谋部,林恩这样的蹙脚参谋还不算奇葩一支,从军官班提拔上来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水货”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也就可想而知的。好在林恩在大学里还有些绘图的底子,加上后期的不懈努力,这才像模像样地完成了战术图纸,递交给高级参谋军官后,居然也没有挨批评,而是当场被委以新任务:将情报处送来的外界广播记录手稿和外部报刊进行认真研读,从中找出与盟国脑会议有关的加以分析,看能否获得一些意外的宝贵信息。 这份工作听起来简单,其实比绘图还要枯燥无味,何况林恩的德语文字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情报处的勤务官却不期而至:“加尔戈少尉,安德里长官请你去一趟他的办公室。”a。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