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唐_第27章水龙霸唐呼灯灌霸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水龙霸唐呼灯灌霸唐 (第3/4页)

境迁,就算可以挖掘出这种强铁,仅靠兵器的尖锐,想要打败外族,是否有些牵强?”

    王子书点了点头,说道:“姚大人说的没错,但这武器只是我军武器一小部分而已。陛下,臣下想问,如今朝中是否在研制火炮?”

    李隆基说道:“工本坊的确在研制此物,只不过直到现在还未出现任何成效,想要它来杀敌,朕看不可能。”

    王子书笑道:“陛下,现在火炮只所以不能用来杀敌,是因为射程不远,威力不强,但还是可以勉强出现一些烟火,这就说明,在火炮研制思路上,大体还是正确的,主要就在于材料。”

    宋景说道:“关于这火炮,我却是也知道一些,因为老夫总是去工部视察,正如子书所说,虽说火炮可以散出火烟,但却毫无威力可言,其炮弹最远也不过才能打出十丈而已,这样决计是上不了战场的。”

    王子书研究历史资料之时,就已知道,唐朝确实有火炮,但正如宋景所说,这东西吓唬人还可以,要想杀敌,却远远不够。他笑着说道:“陛下,工本坊研制的火炮是不是已黄铜为主?”

    “对!”

    王子书说道:“臣下偶然机会发现,青铜用在火炮之上,可使炮弹飞出几百丈。”

    李隆基一听,兴奋的站了起来,笑道:“哦?子书,你确定吗?”

    王子书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这青铜也是臣下在研制铜镜之时,偶然才发现的,只要在黄铜内参些锡箔就可以。”

    李隆基说道:“好。高力士,你记下,过后,立刻去让工本坊准备,加紧研制子书所说的这种火炮。”

    “奴才遵命!”高力士欠了欠身说道。

    李隆基现在越听越是兴奋,他真还不知道王子书到底还能说出多少使他惊讶的言语,笑着说道:“子书,你继续说。”

    王子书说道:“陛下,武器虽强,但同时必须要提升我军兵士的本身素质才行。陛下,我研究古时之时,发现有一个外族发明了一种阵法,此等阵法,可以以少胜多,而且敌方很难破解,那个外族就是靠这等方阵,称雄一方的。”

    姚崇急忙问道:“什么阵法?这么了得!?”

    “马其顿方阵!”王子书一字一字的说道。

    除王子书之外,其余人哪听过如此阵法,不禁都大眼瞪小眼,不知王子书所说的阵法到底有何妙处。王子书看出众人疑虑,站起身来,边走边说,手舞足蹈,显得甚是兴奋,他道:“此方阵必须由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四尺圆盾、右手持长约七尺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方阵一般由八名士兵排成一纵队,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一千二百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一公里之多。

    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王子书一口气说出马其顿阵法排布,此阵法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发明的。姚崇、宋景、高力士和李隆基在一旁静静的听着,除了对方阵有中有所怀疑之外,还有就是想知道,王子书到底还知道多少,他到底能发挥出何等才能,这些话哪是从一个十五岁少年口中说出的呢!

    姚崇曾经就是马背出身,他深知阵法对一个军队的重要,也许只有他才能略微感受到马其顿方阵的厉害。王子书走到李隆基身前,说道:“陛下,此阵法看起来简单易懂,但真正发挥出它的威力,第一需要我军兵士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就是要打造出适合此阵法所需的武器装备,圆盾、铠甲和长枪均用龙泉铁打造。”

    这时,宋景对王子书说道:“子书,按照你所说,这圆盾、铠甲和长枪加起来最少也有百斤,寻常兵士穿戴这样一身装备上战争,哪能打仗呢!”

    王子书答道:“宋大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比我们多出几倍兵力的敌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又怎么能打败他们呢!还有,我们锻炼这支军队,一可以对付吐蕃和多食这次的袭击,二还能在以后还可以用来对付突厥人。宋大人,国家安定在于军队强大,我们这次为什么不恨下心来,好好锻炼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呢!”

    李隆基接着说道:“练就这样一支军队可不是一句话便可以的,一是需要身强力壮、视死如归的兵士,二是需要一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优秀将军才行。子书,依你看,这个人应该由谁担当。”

    王子书说道:“陛下,玄宗时期有侯君集密练飞虎军,这次臣下就请陛下请出姚、郭二将,练就属于陛下您的飞虎军。”

    李隆基问道:“姚是谁,郭又是谁?”

    王子书说道:“姚便是姚相国之子…姚彝,而这个郭吗!就是振洲将军郭子仪。”

    李隆基说道:“郭子仪?朕从未听说过此人。”

    “陛下!”姚崇是兵部尚书,他自然知道这样一号人物,拱手说道:“陛下,这郭子仪是武举出身,从下爱读兵书,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他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畏权贵。陛下不认识他,但是他父亲您一定知道。”

    李隆基笑问道:“哦?是谁啊?”

    “郭敬之!”

    李隆基一听,大声笑道:“哈哈…是他啊!朕知道,这个郭敬之,做过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可谓是元老啊!哈哈…”他又对看着王子书,眼睛迷成一条线,就象是在审讯王子书一般,笑道:“子书,看来你这次去振洲收获不小啊!好,朕就答应你,这支军队就由这姚、郭二人担帅。姚相国,你有什么意见,要知道,这个差事可不轻啊!姚彝毕竟是你的儿子。”

    姚崇听到这里,连忙起身,说道:“陛下,小儿不才,能为陛下、为大唐效力,那是我姚家的福气。陛下万万不能这般说啊!”王子书看李隆基拍定人选之后,接着说道:“陛下,这次密议不能让其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