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唐_第33章皇婚宴赤露香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皇婚宴赤露香泽 (第2/3页)

应允。

    殿前台阶全用上等红色毛毯铺制,地毯一直铺到丹凤门,上面有零星花瓣,每个台阶左右两侧各有一名靓丽宫女,手拿金丝芭蕉扇,婀娜而立。

    四周还立又丈许长杆,身裹彩条,杆顶系有大红宽绸,飞天而架,直至含元殿殿顶,放眼望去,仿似两条红色巨龙。杯盘器皿全是纯金而制,以显华贵。

    王子书和灵昌公主在众宫女陪同之下,从丹凤门外款款走来。两人均穿着猩红袍祅,灵昌公主经过一凡打扮,更加艳丽四射,光彩照人。只见她头戴双凤金钗,猩红袍祅之上绣有金凤图,粉面修红,双唇之上挂着一层赤色,借着火光,一闪一闪,好象要滴落一般。睫毛又黑又长,一眨之间,顾盼神飞,说不出妩媚动人,双眼就象是一汪秋水,深邃清澈,钩魂摄魄。灵昌公主一只娇滴滴的玉手轻轻搭在王子书臂弯之上,表面看来镇定自若,目不转睛,实际灵昌公主心里万江翻腾,激动不已。

    李隆基等人都站在台阶之上,望着这一对新人,满面挂着喜色。灵昌公主和王子书登上台阶之后,就和众人并肩向含元殿内走去。殿内白烟袅袅,幽香四溢,方案之上全都陈设着各类器皿,金光闪耀,一看便知均是用纯金打造。案上已放有各色酒食,色香具全。每个方案之旁都站有一个宫女,殿内各个角落全用上等黄绸和红绸镶嵌,显得甚是华贵。

    李隆基和王皇后坐在最上首,李隆基一侧站着高力士,而王皇后一侧坐着丽妃娘娘,接下来依次是王子书、灵昌公主、王张氏、王帆、姚崇、姚彝、宋景、张九龄、赵攀、张姝、江采萍、陈达明和雷方。

    众人先是起身向李隆基和王皇后一一行礼,高呼万岁千岁。这陈达明和雷方都是王子书请来的,第一次见到李隆基,心中说不出的激动,杯在手中,还有些晃动。李隆基示意众人坐下,然后笑着说道:“哈哈…今天是子书和灵昌大喜之日,没有什么大臣,也没有什么皇上,所以今天我们只谈***,不谈朝政。来,都拿起杯,陪朕敬新人一杯,祝他们百年好合,子孙满堂!哈哈…”在坐之人,大多熟识,你一言我一语,举箸交错,甚显欢娱。象姚崇和宋景这样的大臣贵相,每日都在想着怎么才能使大唐振兴,边关平稳。现在亲朋在侧,场面高兴,心情顿时放松不少,也就把朝政放在了一边。而王张氏和王帆本来还在担心第一次见皇上,不要失了什么礼节,毕竟现在他们和皇家结了亲,也算是半个皇亲贵戚,举手投足之间定要特别注意,总怕闹出什么笑话,使李隆基丢了颜面。但下午和李隆基交谈之时,对方都是以礼相待,甚至还以亲家称呼,多少拉近了一些关系,使王张氏和王帆对这场婚姻和李隆基刮目相看,心里也少了那么多没有必要的顾及。

    张姝天真纯朴,江采萍贤惠多德,看到灵昌公主和王子书身穿新装,已结连理,心中虽是羡慕,但毫无憎恨之意,发自内心为二人高兴。

    酒至酣处,歌舞升平。李隆基看着王子书说道:“呵呵…子书,今天可是你大喜之日,朕早听说你诗词一绝,五岁之时作出的诗词就被当时之人奉为佳作,但是朕却从未听你吟上一首,今日高兴,你就吟诗一首,以示助兴,怎么样?”

    王子书起身说道:“既然陛下说了,臣下哪有不遵之理。”王子书确实是好久都没有“盗版”诗词了,搜肠刮肚,灵机一动,吟道:“想人生,良辰美景勘惜。向其间

    乐事,古来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清波I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影摇冉荡春色。画堂回,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歌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有翩若惊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漫轻掷。”

    王子书这首词是聂冠卿所作,此词和现在场景简直就是绝配。王子书和灵昌公主成婚,本来就是人生大事,而与亲朋同坐,共同欣赏歌舞,这是何等的“良辰美景”而且李隆基和各位相国都身系大唐安危,想能这样放松一凡,对他们而言,那就是一种奢求,当然要格外珍惜。而“并得”二字又点出今日主题,以词之意,说出古往今来,有情之人,未必都能终成眷属,其意之间,带着伤感,同时也夹杂着一份欣慰。接下去几句,都是对景物和歌舞的描写,而那个“词客”一词,正好点向自己。“瑶席”“惊鸿体态”“行雨标格”“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更是详细的描述出婚宴歌舞的绚丽多彩。

    “忍分散…何处更寻觅?”指出了王子书对灵昌公主的爱意,有这样一位女子,自己已是很知足,如果失去,去哪里寻觅更好的女子呢!这句话虽然多少带点真情实感,但却有些夸张,是说给李隆基听的。最后一句“明月好花,莫漫轻掷”更是说明了王子书誓与灵昌公主白头到老的决心。总体来说,王子书此词借鉴甚佳!

    除了雷方和陈达明这些不怎么懂得诗词的人外,其余人都被王子书的这首《多丽》惊呆了。张姝之前就和张柬之学习诗词,比起江采萍更能领会出其中意思。这时听来,不禁被王子书诗词打动,轻轻抽泣起来。

    张九龄是诗词大家,后人称他的五言是“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对这首《多丽》最解真意。他一动不动的看着眼前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很多事情都使他万分惊诧,好象对待一个少年吟出这等佳作已不感到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仿佛麻木了!

    灵昌公主一颠一颠坐在李隆基身旁,让他解释这首词真正意思,李隆基回过神来,细细向灵昌公主解释王子书对她的情意,灵昌公主一定,深受打动,不由向王子书望来,四目相对,顾盼神飞,胜去千言。李隆基不禁鼓掌赞道:“好诗好诗啊!哈哈…王子书,今天算是让朕重新领略到了你风流一面,怪不得有如此佳人这般喜欢你呢!”

    李隆基此话不只是针对灵昌公主,还有张姝和江采萍。丽妃和王皇后听着王子书借词咏情,表达内心对灵昌公主之喜爱,不禁想起年轻之时,初遇李隆基,自己不也被李隆基其才华和风流所打动吗!仔细一想,真是“想人生,良辰美景堪惜”啊!

    李隆基看着张九龄说道:“张爱卿,朕早有耳闻,说你写的五言诗,全大唐无一人可与比肩,今日你就给朕作上一首,定要胜过驸马!哈哈…”张九龄拱礼道:“这只是世人对老臣的谬赞,那些诗句只是老臣偶尔涂鸦,上不得台面的。”

    李隆基摆手道:“爱卿就不要再谦虚了,世人谬赞,难道姚相和宋相也会说假话不成。”

    姚崇笑道:“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