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⑤章怒冲冠阅军邀相 (第1/4页)
第⑤章 怒冲冠,阅军邀相 王子书一回家,就看到王张氏等人正在张灯结彩,忙上忙下,一问才知道,王昌龄和孟浩然早已把三人同时中第之事公布于全家。王张氏和王帆抱着王子书,激动的都说不出了话。老来得子,他们已觉得万般幸福,现在自己儿子还当了状元,光宗耀祖,喜极而泣很是平常。 第二日午饭过后,王子书一家就听到门外顿时锣鼓喧天,鞭炮起舞。片刻之后,就见高力士拿着圣旨而来,王子书一家均都跪倒,磕头领旨。 长安百姓听说王子书高中状元,都来博星府门前捧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被围的水泄不通。这个结果,长安百姓并不感到意外。这几年,王子书在长安屡办奇事,上至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内到大唐长安,外到吐蕃外蛮,有谁不知道王子书神童之名。 朱鸿和杜连义等人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如此风光,觉得自己脸面也增添不少。王帆急忙上前拉着高力士,笑道:“高公公,一路辛苦,请到里屋寒舍一坐。” 高力士摆摆手说道:“不了!皇上还等着状元郎去参加琼林宴呢!下次老奴一定前来拜会王老爷。” 王帆连连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张飞钱,握在高力士手中,笑道:“公公,您可千万不可推辞,这些钱不是什么贿赂,只是小民一点心意。子书刚刚进宫为官,算起来也是个新手,有很多不懂之处,希望公公还能照顾才好。” 王帆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高力士也不好推托,说道:“这个自然!再说,我看状元郎才思敏捷,聪明伶俐,就算没有老奴照顾,也定会出人头地,干得一番大事业,王老爷真是好福气啊!”二人寒暄一会儿,看时间不早,高力士急忙让王子书换上新衫,拉着王子书上了暖轿。王子书拉开娇帘,只见街上百姓,每个人都向自己摆手致意,高呼王子书之名,他听在耳内,十分感动。高力士带着娇队一路来到麟德殿,王子书下娇,随同高力士来到正殿。这时,两边已坐满群臣。王子书一出现,沉闷气氛一扫而空,顿时议论纷纷,对王子书上下打量,少不了要一番评论。 这时,迎面向王子书走来一个大汉,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定睛一看,正是姚崇之子…姚彝。之前,姚彝和王子书一同随金城公主远嫁长安,算起来已有七年没见,两人之间自然有千言万语。王子书激动道:“姚将军?哈哈…几年没见,你近来可好?” “哈哈…很好!很好!”姚彝大笑道:“姚某在这里先恭贺子书高中状元,再祝子书连连高升,官路亨通啊!”王子书又听到背后传来王昌龄和孟浩然的声音,临近之后,众人相互介绍,遂坐入正席。王子书坐在姚彝身旁,疑道:“姚将军,今日为什么没见到姚大人?” 姚彝叹气道:“子书远在吐蕃,有所不知,当年太平公主做乱,皇上就向太上皇进谏,说太平公主有谋乱之心,念在皇亲之间,就让她离开长安,贬去蒲洲。之后,太平公主从蒲洲回来,来者不善,随即向太上皇进了谗言,要废掉皇上太子之位。为保陛下,家父和宋景宋大人就承担下全部责任,太上皇自然就不忍再废。但是两位长辈却遭到贬足,去两洲当了刺史,就是为了能逼其锋芒,事后可重回朝堂,为陛下建立一番功业。” 王子书说道:“两位大人真是大唐之忠臣,那现在天下太平,为什么陛下还不把姚大人接回来,重任兵部尚书之职呢?” 姚彝接着说道:“现在兵部尚书是葛福顺将军,此人在剿灭太平公主一役中,战功显赫,皇上实在没有什么借口把他撤下来。”姚彝说到此处,又对王子书小声说道:“但是,今日我却听说,葛福顺不求进取,整日在骊山寻欢作乐,狎妓饮酒,细想之下,真为父亲不值。” 王子书看姚彝一拳拍在方案之上,显得甚是愤怒,说道:“姚将军,那今天我们就把此事告知皇上,想必皇上定有主张。” 姚彝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正有此意。” 此时,坐在王子书身旁的孟浩然说道:“子书,快看,皇上来了。” 李隆基款款走进正殿,他身旁还站着一个貌美女子,年纪大约有三十岁,娇如春花,媚如秋月,头戴八宝凤簪,想必定是王皇后,史书记载,此女子贤惠淑德,心地十分善良,但却无生育能力,尤喜小孩。 王皇后身后还跟着两人,一个是灵昌公主,另一个则是李瑛。众臣见李隆基前来,急忙起身高呼万岁,李隆基迎声上了宝座,灵昌公主却趁机跑到王子书眼前笑道:“呵呵…子书,告你个好消息,丽妃娘娘的病有了转机,御医说现在只要精心调养,不要再让她伤心,一定可以康复。娘娘让我和你道谢呢!” 王子书说道:“那就好!公主,你快上去吧!皇上动怒就不好了。” 灵昌公主香唇微启,一路小跑,坐在李隆基下首。姚彝怪笑道:“子书,你和灵昌公主又是怎么认识的?” 王子书苦笑道:“说来话长,等有时间,子书定会一五一十告知姚将军。” 接下来,李隆基一一接见了这次高中及第之人。随后就是歌舞尽兴,酒酣之时,李隆基对王子书说道:“状元郎,你给朕说说看,现在朝中还有什么弊端吗?” 王子书正和王昌龄说话,被李隆基一叫,急忙起身,出席,拱身大殿中央,说道:“启禀陛下,当今天下在陛下文治武功之下,日益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歌舞升平之景。要说朝中还有什么欠妥之处,微臣以为这也不算什么弊端。” 李隆基笑道:“你就不要吞吞吐吐的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微臣遵旨。”王子书接着说道:“陛下,国为舟,民为水,臣可帆,亦可桨。现在朝中安定,百姓乐业,要想使我大唐更加繁荣昌盛,微臣以为就要应才适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