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承认 (第2/2页)
走出书房时窦明从郁郁葱葱花树后露出带着狡黠笑颜…还有,她站出来大声告诉所有人,他们之间什么也没有时那毅然决然神色:她说代嫁是她主意时悲愤,都让他心里顿时像被挖了一块似,心痛难已。 “jiejie!”他大喝一声,打断了魏廷珍话“她就是再不好,也没有说谎!”他想到小时候,看着隔壁长兴侯家灯火通明宅第,jiejie给他买了一大把糖葫芦,抱着不谙世事他,指着长兴侯府道“以后,我要嫁个显赫夫婿,要比他们家院子还要大,比他们家灯还要多,让京都人看着你都拍你马屁,再也不受别人冷落。”他声音就大了,身体站得直了“她想嫁入济宁侯府有什么不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既然已经拜堂成亲,已经洞房花烛,就是夫妻了,你,你别再骂她了…”一副要认下这门婚事模样,却魏廷珍怒火熊熊目光中慢慢露出几分怯意,声音也低了下去。 熟知小舅子性情张原明还好,窦文昌和纪咏都露出不可思议表情,纪咏是心里骂了一声,道:这窦明还真有点狗屁运,这样就能把个魏廷瑜给笼络住。还好窦昭没有嫁给魏廷瑜,不然天天对着脑子像浆糊似魏廷瑜,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念头闪过,他又有些小小得意。 等窦明知道他帮她退了亲,肯定会很高兴! 等到曾祖父去帮自己提亲,她会是怎样一副表情呢? 惊讶,忿然,还是气呼呼地把自己叫去教训一顿,问她们姐妹易婚之事自己到底有没有插手? 想到这些,他又有些小小奇怪。 婚姻大事,为什么他从没想过窦昭会害羞呢? 或许,这就是他觉得窦昭好地方吧? 从不扭扭捏捏,要什么,不要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是像他那些堂姐表妹们,总是说一半话留一半话,就是向来以才智敏捷、落落大方而成为堂姐表妹楚翘纪令则,好像也有这毛病。 他望着窦明委顿地,拽着魏廷瑜衣角嘤嘤地哭了起来,觉得心情前所未有好。 ※※※※※ 宋宜春心情却非常糟糕。 昨天东平伯周少川家娶媳妇,会昌伯沈大贵笑嘻嘻地恭喜他:“你们家砚堂可真能干,避暑行宫天天被皇上召见,据说阁老们集议时候,你们家砚堂就坐丽正殿继续给皇上抄录《域州形式叙》,砚堂学业精进如斯,可喜可贺啊!”又羡慕道“如此殊荣,也只有你们府上了!” 英国公府是好是坏,关他什么事? 宋宜春有些气闷。 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年,他只怕是再也没办法压制宋墨了。 他吩咐小厮:“请陶先生过来叙话。” 小厮应声而去。 他坐临窗大炕上望着窗外油绿色叶子间缀着点点嫩黄色繁星般小花桂花树,有些心不蔫。 自从和宋墨反目之后,宋宜春就将英国公府东路樨香院修整一,搬了过去,和颐志堂一东一西,成鼎立之势。 陶器重却觉得这样不好。 宋宜春是堂堂正正英国公,是英国公府主人,这样让出上院,给人一种示弱于宋墨之感。劝了几次,宋宜春却铁了心樨香院住下,他暗暗摇头,却也知道不能再这件事上多说什么了。 樨香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院子里种满了桂花树。 中秋节临近,樨香院中桂花盛开,远远地就能闻到馥郁桂花香,待走近了,香味变得浓烈,反而让人有种气闷之感。 陶器重走进书房时候,看见宋宜春正检查宋翰功课。 宋宜春很喜欢读书,年轻时候曾参加科举,还中了秀才,制艺上颇有造诣,后来被老英国公训斥,让他不要与士子争名,免得引来是非,这才没有继续科考,但却请了大儒家里教自己读书,学问上有自己独到之处,指点宋翰课业绰绰有余。 看见陶器重,他丢下了次子功课,感叹道:“毕竟是…没有什么天赋,不如宋墨良多!” 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和长子闹成今日局面呢? 陶器重心里嘀咕着,恭谨地行礼,遵守着幕僚应有分寸。 好宋宜春也没有让他评判意思,像是觉得自己失言似,他很转移了话题,对陶器重道:“我看延安侯府那边,我们得积极点——明天你就去趟延安侯府,打探一下汪家意思。”说着,叹了口气。 这就是家里没有个主持中馈之人坏处。 女人之间好说话,说错了也有个转寰余地。 让幕僚过去,生硬刻板不说,话一旦被拒绝就不好再提起,他自己婚事一直不顺,也与这件事有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