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轩然 (第1/2页)
第二百九十二章 轩然 魏廷瑜听得眉头直皱。 这么大事,怎么能由着宋墨说怎样就怎样呢? 朝廷威严何?五城兵把司和顺天府颜面又何? 他不禁道:“这件事由英国公府拿出重金悬赏,有些不太好吧?毕竟抓贼缉凶都是衙门事,你这么一来,弄得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像是给你办事似…” 永平伯大恨。 有些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他恼怒瞥魏廷瑜一眼,冷冷地道:“我和世子爷说话,哪有你插嘴地方!”说完,继续对宋墨道:“悬赏事,只怕还要和黄大人好好商量商量,拿出章程出来——那些盗贼我们又不认识,若是有人杀良冒功,我们如何分辨?若是有人欺瞒诱骗,我们又如何辨别?可别到时候放好了盗贱,冤枉了好人,世子爷一片好心,却落得个仇着,亲着痛下场。偏偏这抓贼事又不能耽搁,”他沉吟道“要不我们明天一早顺天府碰个头?世子手里还拿着皇上赐太宗皇上佩剑,总不能让眼睁睁地看着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忙活吧?”说着,呵呵干笑了几声。 反正风声已经放出去了,至于永平伯和黄祈葫芦里卖什么药,他们自己伤脑筋好了。 宋墨笑着应了。 魏廷瑜一张脸却涨得通红,羞愧地抬不起头来。 汪清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沉默地陪着他坐一旁,东平伯或是宋墨酒盅少酒时候执壶斟酒,相比之下,魏廷瑜不仅显得呆滞,而且还容易让人想起他侯爷身份,觉得他有些拿乔。 好东平伯此时心思重重。没有功夫琢磨他,让他接下来时间里没有再出糗。 宋墨和东平伯酒过三巡,彼此之间都知道悬赏事不确定下来,再深入地谈下去已没有什么必要,开始说些京都风花雪月,相比刚才“天真无邪”,宋墨表现大方得体,俗而不靡,雅而曲和,寻常积年老宦也难比肩。 东平伯不由得暗暗称奇。心里隐隐有些明白宋墨用意。 他不由感概。 没想到宋宜春那么软懦人却能养出这样个厉害儿子,看样子英国公府多十年,又要一枝独秀了。 念头闪过。他就奇怪宋宜春和宋墨之间矛盾了。 如果他有个像宋墨这样儿子,就算是儿子偷了自己妾室,也要想办法保他前程光明,怎么能拖儿子后腿呢? 不过,这毕竟是宋宜春家事。 东平伯轻轻摇头。把这念头抛到了脑后,和宋墨嘻嘻哈哈地说起闲话来,直到打了二鼓才散去。 汪清海和魏廷瑜像霜打茄子无精打采地跟东平伯身后。 东平伯喊了汪清海:“你扶我回去!” 汪清海不敢怠慢,忙上前搀东平伯上了马车。 东平伯和宋墨告辞。 汪清海朝着魏廷瑜使了个愧疚眼色,对自己不能陪着魏廷瑜同出同进表示歉意。 魏廷瑜露出个比哭还要难看笑容,勉强地朝着汪清海点了点头。示意没关系,让他好好服侍东平伯。 汪清海松了口气,等东平伯和宋墨寒暄完毕。他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地朝前驶去。 刚才还醉意朦胧东伯平却猛地睁开了眼睛,无比清醒地吩咐马车夫:“,拐过弯,停醉仙楼拐角。” 车夫不解,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照着东平伯吩咐拐了个弯。把马车停了醉仙楼拐角。 东平伯撩开了车帘,汪清海就看见宋墨看也没看魏廷瑜一眼。径直上了马车,扬鞭离开了醉仙楼大街。 东平伯闭上了眼睛,淡淡喊着女婿汪清海:“大海,你以后,还是少和济宁侯来往。他这个人,成不了大气候不说,恐怕还会拖累你。” 汪清海心里犹如翻江倒海,他没有想到宋墨和魏廷瑜关系现这么僵,没有想到岳父为了点拔他,特意转回来,让他亲眼目睹这一幕。 他“嗯”了一声。 语气既困惑又迷茫,还有几分不知所措。 东平伯也不催他,闭上眼睛,由着摇摇晃晃地马车将他拉回了东平伯府。 宋墨对今天会面还是很满意。 有了他这番做作,想必明天京都大街小巷都会谈论他纨绔作派,也可以趁机温和一下他人们心目中杀气。而且还有个附加收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过了今夜,京都人十之**都会知道他和魏廷瑜不和了,以后济宁侯府有什么事,想必也不会拉扯到他头上来了。 如同甩倒了一团烂泥似,他顿时心情舒畅起来。 并再一次感谢西天诸位菩萨,当初魏廷瑜认下了窦明。 若是窦昭嫁给了他,自己恐怕这辈子都要心痛不已,不得安生了。 想到这些,刚刚梳洗完毕宋墨看着莹莹灯光下酣睡得如一株芙蓉花窦昭,忍不住扑到了她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