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熊猫的故事摘选 (第5/5页)
。这样睡觉,使熊猫感觉器官能保持警觉状态,随时准备对环境的变故作出积极的反应。 静媛母子又睡了25分钟。在它们离开之后,萧灵跑过去检查它们在雪地上留下的卧xue。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卧xue下的雪竟丝毫没有融化。大熊猫浓密而厚实的毛具有良好的保暖作用,而且短、粗又富于弹性,有抗压缩的性能,摸起来略带油性,这些特点使大熊猫在寒冷而潮湿的雪地上可以减少散热。这就是它们能够随便睡在雪地上的原因。 萧灵找到了静媛母子刚刚采食过的58株竹子。发现其中55株是一年生的嫩竹,熊猫取食了这些竹子的竹叶;另外3株是二年生竹,除取食了竹叶外,还用牙齿剥去部分竹茎的坚韧的外皮,然后才吃下。 整个冬天,萧灵调查了大熊猫静媛的50个采食基地,并分析了500团大熊猫粪便。 她发现,兴隆岭南坡大熊猫在冬天的食物中95%是巴山木竹的叶子,4%为巴山木竹茎,1%为松花竹茎。 兴隆岭的木竹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足以供应生活在那里的大约250只大熊猫的需求。但是竹子的营养价值如何?大熊猫仅仅依靠竹子怎样维持自己的健康呢?萧灵顺手采回来一些嫩竹叶,放在口中使劲地咀嚼,由于十分粗糙,绝大多数都无法下咽。她又采了一些竹叶,放入锅里煮,但结果,她喝下全部淡绿色略带有清香的汤之后,又十分艰难地嚼烂那些淡而无味的竹叶,很勉强地咽了下去。 两位民工看见萧灵在吃竹叶,都跑过来关切地问:“小萧,你为什么煮竹叶子吃,生病了吗?” “不,我想试试人能不能消化竹子。”萧灵答道。 民工们大笑起来。接着便开始认真地思索,并向她提了一连串的问题。 “人真能消化竹子吗?”一位民工急切地问道。 “只能消化一丁点儿,绝大部分都不消化。” “为什么呢?” “因为竹子的化学成份与草和树叶差不多,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所以人不能依靠吃草为生。” “但是牛马为什么终生食草,而且十分肥壮?” 萧灵打开笔记本,分别画了牛和马的胃肠构造,然后开始解释说:“牛的胃十分复杂,马则有体积庞大的盲肠,在牛胃和马的盲肠里面共生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能够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再被牛马吸收利用。 同时,这些食草动物还有很长的肠子,让食物缓慢地通过,便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萧灵在笔记本上又回了人的消化道,又说道,“由于人的消化道十分简单,既没有复杂的胃,而且盲肠已经退化了,其中也没有像牛和马那样共生的微生物。因此,人不能消化纤维素。” “那么,大熊猫怎么能靠吃竹子为生呢?” 萧灵又回了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只有简单的胃和很短的肠道,而盲肠则已经完全退化了。她说:“依靠这个简单的食rou类类型的消化系统,怎样处理含有大量纤维素的竹子呢。 我也正在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很有意义。将来我回到实验室一定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天气一天天转暖,仔熊猫跟随着静媛度过了它出生后的第一个严冬。当山桃花在山谷里盛开的时候,红胸太阳鸟从南方飞来,长尾蓝鹊为争占营巢地而吵闹不休,杜鹃鸟“布谷,布谷”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随着润滋滋的春风从河道下游送来新笋出土的信息,静媛带着幼仔沿着溪水向下游走去,开始在山野林间巡游觅食。香甜适口,汁液饱满的巴山木竹新笋是大熊猫们一年一度丰盛的佳肴。由于这些竹笋比竹茎和竹叶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更容易消化的淀粉、糖类,使静媛母子大大地改善了“伙食”。 萧灵和向明跟踪在静媛母子的后面,随时研究它们觅食新笋的行为。他们发现,这两只大熊猫在一昼夜中共吃进56千克竹笋,相当干它们体重的52%;还发现,吃进的竹笋经过五个来小时便被排泄出体外。静媛母子一般都选择粗大的嫩竹笋为食,很少去采摘细弱的竹笋。 为了弄清大熊猫吃笋时择粗弃细的原因,萧灵和向明选择了粗细两种竹笋各10 0根,带回营地。他们将笋壳和笋rou分开,再分别称重,发现细笋的rou、壳质量比是1:2,而粗笋的则为2:1。剥去细笋壳和粗笋壳花费的时间大致相同,但是最后所得到的营养补偿却大不一样。这就是大熊猫选食粗笋的原因。 萧灵一面打开笔记本,一面兴奋地同向明讨论起来:“向师傅,你认为大熊猫最有趣的觅食行为是什么?” “吃得多,拉得快。” “没错,”萧灵接着又问,“还有别的吗?” “是不是很挑剔?”向明没有把握地想着说。 “与其说挑剔,还不如说挑选更恰当些。”萧灵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经过这几天的观察,我认为大熊猫在吃食时不仅受到取食时间的限制,而且受到其消化道容积,消化时间以及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的限制。竹子中可消化的营养很少,因此,熊描只能靠多吃才能满足需要。它的消化道容积又小,所以必须快吃快拉。 它消化和吸收的方式是积少成多。“ “噢,我明白了,大熊猫所以要选择竹子中营养价值较高的部分,才能尽可能地得到更多的营养呀!” “你说得对。这是大熊猫这个远古食rou类的后代,在转变为食竹之后的觅食对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