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4页)
觉得也挺幸福的,嘴里于是说:“当年打仗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高大山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呢?”秋英说:“你现在当然好了,又有老婆,又有闺女,还有儿子,外头还牵挂着别的女人!”高大山说:“怎么,你又来了!”秋英马上说:“好好,我不说了!哼,一走就是几个月,要不是我给你生了儿子,你还不回来呢!等你再回来,恐怕连谁是你老婆这码子事儿都忘了!” 高大山说:“那不能!我高大山啥都能忘,自己家的房子地咋能忘!” 秋英说:“那这几个月在山上咋过呢?” 高大山说:“咋过的?这几个月,我天天都住在边境线上!不是工地,就是阵地、哨所。我给你说,我可是没白忙活,边防三团的每一块阵地,每一个哨位,每一座山,每一条沟,不是我吹,这会儿都在我高大山心里了!我自己就是个活地图、活沙盘!” “活沙盘?”秋英不懂什么意思。 高大山说:“天天夜里,我都到哨位上去站一班岗,跟战士一样!我站在那里,望着面前的边境线,望着我们的好山好水,我就想,这儿真好!当边防军人真不赖!这儿就是我高大山一辈子都愿意待的地方!当年朱老总跟我喝酒,让我一辈子保卫边防,吕司令为我们送行时也说这里是上级给我的新阵地,要我好好守着。我是个军人,我要一辈子守在这里!” 秋英有点不愿意了,说:“就这山旮旯里,你还真想待一辈子?” 高大山说:“待一辈子有啥不好?瞧你吧,刚到这里没几天,就给我生了一个儿子,再过几天,没准又生一个,要是在这儿守一辈子,你三天一个,两月一个,到我们都老的时候,你想想你能生多少?哈哈,那时就不是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也打不住了!” 而在秋英的心里,家住在这山旮旯里,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林晚的心里再怎么想着她的高大山,也够不着了! 3。炸弹换白菜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 秋英觉得最明显的,就是在粮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买东西的时候,她总想给她的高敏和高权买点米什么的回去,她已经很久没有买到米了,可粮店的工作人员总是告诉她没有。 “那来什么吗?” “来了批胡萝卜。” “怎么又是胡萝卜呢?” 粮店的工作人员便说:“有胡萝卜就不错了,好些人连胡萝卜也吃不上呢!” 秋英只好把工作做在了高敏和高权的身上,一看到他们把手伸向馒头,就把他们的手打掉,她让他们吃胡萝卜,她说这个好吃,甜。但高敏和高权就是不吃,他们看着胡萝卜,却直吐酸水。 高大山看着秋英也不高兴了,他说:“哎,你咋不让孩子吃饭呢!”随即便拿起馒头,掰开给高敏和高权。两个孩子一拿到馒头,转身就跑走了。 秋英也生气了,马上站起来收拾碗筷。 她说:“你知道不,打这个月起,国家对部队家属的特供取消了,我们和街上的老百姓定量一样了!” 高大山说:“那又咋?孩子正长个儿,先叫他们吃!” 秋英的眼睛流出泪来,她说:“你咋办!每天工作那么累,你要是垮了,这个家还过不过!” 高大山笑了,他拍拍胸脯说:“英子,你把我老高看成啥了?只有帝国主义才是纸老虎!我不是!抗联那会儿苦不苦?三五天吃不上一顿饱饭常有的事儿!打老蒋、抗美援朝那会儿苦不苦?苦!我高大山垮了没有?没有!放心!我没事儿!” 秋英只好含泪地笑着。 她说:“你就吹吧。” 秋英担心的事情,转眼就来了。 那一天,高大山一出门,便暗暗地捂起了肚子。 小满屯问他:“团长,咋啦?”高大山却忍住了,他说:“不咋!” 等晚上到团部食堂一看,饭桌上竟全是煮熟的胡萝卜。高大山的眉头才真正地皱了,他说:“伍子,你们这儿也全吃这个?” 伍亮说:“不是全吃。这几天地方粮店只有这个。” 高大山晚上不在家,家里的盘子中也只有几个煮熟的胡萝卜了。高敏和高权趴在桌边上看着,就是不吃。秋英说:“吃呀,咋不吃呢你们?” 高敏摇头。 高权也摇头。 秋英说:“吃吧。这胡萝卜多好啊,又好看,又好吃!快吃吧!” 高权说:“妈,你咋不吃?” 高敏说:“妈,爸不在家,咱家咋就光吃胡萝卜?”秋英一人硬塞给他们一个胡萝卜,说:“吃吧,你爸是你爸,我们是我们。你爸他是军人,军人有特供,我们是老百姓,老百姓都吃这个!” 两个孩子这才吃了起来。 高敏说:“妈,你咋不吃?” 秋英说:“啊,妈吃。” 她拿起一个胡萝卜,最后又悄悄放下了。 她在悄悄地给他们留着。 厨房的篮子里,只有几个生胡萝卜了。 高敏和高权刚一吃完,她就让他们到外边玩去了,他们一走,她才悄悄地摸到地里,扯出了一把萝卜缨,洗了洗,给自己煮了起来。 秋英把萝卜缨刚刚盛进碗里。高敏和高权又回来了。 高敏说:“妈,你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