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第3/4页)
房琯的手说:“您一定会成为唐朝中兴的名臣。您要善自为之!”说完就死了。等到安禄山谋反篡位时,张均为叛贼抓获,在安禄山临时朝庭内被授为重要官职,果然气节名节皆亏。房琯则在平定叛乱,唐朝中兴之后,再次襄赞皇朝,最终保持了大节。 神鼎 唐代有个神鼎法师,不愿意剃头,能吃一斗酱。沿门乞讨的时候,讨得粗布破衣他就穿在身上,讨得绫罗锦缎他也穿在身上。在利真法师的讲座前面听讲佛法时,他向利真师道:“世间万物有定还是不定?”利真说:“有定。”神鼎说:“如按禅师所说的万物有定,为什么高岸能变成河谷,深谷能变成山岭,有的死了又生了,有的生了又死了呢?万物相因,六道循环,怎么能说是有定呢?”利真说:“万物不定。”神鼎说:“如果是不定,为什么不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把月亮叫做星星,把星星叫做月亮呢?怎么能说是不定呢?”利真无言以对。张文成看到神鼎时,对他说:“我看法师的行为就跟菩萨一样。”神鼎说:“菩萨的态度是,得到什么不欢喜,失掉什么不悲哀,有人打他他不怒,有人骂他他不恼;这才是菩萨的行为呢。我神鼎是乞得东西就高兴,乞不到时就悲伤,有人打我我就怒,有人骂我我就恼;由此而论,我的行为距离菩萨还远着呢!” 广陵大师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僧人客居于广陵,忘了叫什么名字,自号为“大师”,广陵人因此就叫他大师。大师为人粗野,喜欢喝酒吃rou,总穿着一件破烂棉袍,盛暑季节也不脱掉,上面生满了跳蚤虱子。他客居在广陵的孝感寺,自己住在一间屋里,每到天黑就关门睡觉,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性格狂暴蛮横,喜欢杀狗宰猪,天天与广陵的年轻人打架斗殴,有时喝醉了就躺在道旁。广陵人因此而厌恶他。有个小伙子以力气大闻名,这一天,他与别人赌博,大师突然无名火起,用手把赌局砸了粉碎。小伙子说道:“呆子!你怎么敢惹我堂堂壮士呢?”大师边骂边唾他的脸,于是两个人打在了一起,数以千计的人都来围观。那个大力士小伙子最后没有打赢,结果逃跑了。从此,广陵人都说大师有神力,大师本人也以力大而自负。他常常在市场上抢夺金钱衣物,商人都怕他凶猛,谁也不敢抗拒。后来有个老僧把大师叫到跟前说:“出家为僧就应死守戒规。你怎么喝酒吃rou、杀狗宰猪、抢夺市人钱物,又与年轻人打架斗殴呢?难道这些是僧人应有的行为吗?一旦被差吏抓去告官,你不感到是天大的羞耻吗?”大师愤怒地骂道:“苍蝇蚊子自然喜欢腥臭的东西,哪能与清高的龙鹤相比呢!然而我所信奉的道理,也是你所不能了解的,况且我是清清白白而外表混浊的人,哪像你一样内心肮脏胸怀狭窄呢!”老僧终于没能说服他,后来有一天,大师从外面回来进屋之后关上了房门。有人从门缝里看他,只见大师坐在床上,眉端发出奇异的光芒,明晃晃地照遍全屋。看的人非常惊奇,便去告诉了群僧,群僧都来了,看到大师眉端的光相后,有人指着说:“我听说佛的眉端就有白光,现在大师也有这样的光,可见他果然成佛了。”于是大家纷纷礼拜。到了第二天清晨,群僧都集会在院子里,等候拜谒广陵大师,等到开门请他时,广陵大师已经不见了。群僧对此事更为惊异,于是称大师为“大师佛” 和和 唐朝代国公主嫁给了荥阳郑万钧,婚后多年没生儿子。当时有个僧人叫和和,既像疯子又像傻子,大家称他为圣人。他预言吉凶祸福时,多数能够说中。他住在大安寺,寺内正在修造殿阁。和和常到公主家,万钧对他请求道:“我没有后代,想得到一个儿子,请求师父降恩于我,可以吗?”和和说:“给我三千匹丝绢,公主能生两个男孩。”万钧照他说的施舍了三千疋丝绢。和和将丝绢交给寺院,说是修造殿阁用的。他又对万钧说:“公主有孕了,我令两位天人下来,给公主作儿子。公主肚子小,能同时怀下两个男孩吗?我要使这两个男孩虽然生在同一年,但要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公主真的怀了孕,在年初与岁末各生了一个男孩。这两个男孩,大的叫潜耀,小的叫晦明。长大之后,都是美男子。而且学识渊博。 空如禅师 空如禅师不知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年轻时羡慕出家修道,父母逼他成婚时,他要用刀子割掉小便,父母只好作罢。后来成为人丁,政府征他服劳役,他便用麻绳涂上蜡缠在胳臂上,用火烧成残废,于是进了陆浑山,坐在寺庙里。老虎在他面前也会变得很驯良,毫不凶暴。山中偶然遇见野猪与老虎搏斗时,他用手杖驱赶道:“施主不必相争。”双方便乖乖地散开。人们都很敬重他,没人敢对他有所轻慢。僧 些 唐贞元初,荆州有狂僧,些其名者,善歌河满子。常遇伍伯乘醉,于途中辱之,令歌。僧即发声,其词皆陈伍伯从前隐慝也。伍伯惊而自悔。(出《酉阳杂俎》) 僧些 唐德宗贞元初年,荆州有个狂僧,他的名字叫些,善于唱《河满子》歌。僧些有一次在路上遇见过喝醉的陈伍伯,伍伯借酒壮胆,侮辱僧些,强要他唱歌。僧些只好开口唱了起来,歌词全是陈述伍伯从前的隐私与不为人知的邪恶念头。伍伯听了又惊又怕,后悔不该侮辱他。 阿足师 不知道阿足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看他那副神志不清的样子,还有那满脸的傻气,但只要他开口说点什么,无不属于先知先觉。他虽然居无定所,但多半住在阌乡。门前人来人往,争先恐后地拜访他;山里的大寺名僧,施主们却懒得光顾。人们或有忧虑或有疾病,只要得到他的指点,无不立即应验。当时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