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百一十一报应十 (第3/5页)

:“无屋处汝!”其人一时溃散,顷之疾愈。乾元中,在江陵,又疾笃,复至心念观音。遥见数百鬼,乘船而至,远来饥饿,就琦求食。遂令家人造食,施于庭中,群鬼列坐。琦口中有二鬼跃出,就坐食讫,初云未了。琦云:“非要衣耶?”鬼言正尔。乃令家人造纸衣数十对,又为绯绿等衫,庭中焚之,鬼著而散,疾亦寻愈。永泰中,又病笃,乃于灯下,澄心诵多心经。忽有一声如鸟飞,从坐处rou中浸yin向上,因尔口呿不得合,心念此必有魔相恼,乃益澄定,须臾如故。复见床前死尸肿胀,有蛇大如瓮,兼诸鬼,多是先识死人,撩乱烁己。琦闭目,至心诵经二十四遍,寂然而灭。至三十九遍,懈而获寐,翌日复愈。又其妻李氏,曾遇疾疫疠。琦灯下至心为诵多心经,得四五句。忽见灯下有三人头,中间一头,是李氏近死之婢。便闻李氏口中作噫声,因自扶坐,李瞪目不能言,但以手指东西及上下,状如见物。琦令奴以长刀,随李所指斩之,久乃寤云:“王三郎耶。”盖以弟呼琦。琦问所指云何,李云:“见窗中一人,鼻长数尺;复见床前二物,状如骆驼;又见屋上悉张朱帘幕,皆被奴刀斫获断破,一时消散。琦却诵经四十九遍,李氏寻愈也。(出《广异记》)

    译文

    竺惠庆 卞悦之 张畅 王玄谟 释道冏 伏万寿 彭子乔 释慧和  齐建安王 毛德祖 李儒俊 沈甲 张达 孙敬德 高荀 史隽 东山沙弥 徐善才 杜智楷 张氏 许俨 僧道宪 成珪 王琦

    竺惠庆

    南朝宋时僧人竺惠庆是广陵人,明经而修行。元嘉十二年,荆扬发大水,惠庆将要入庐山,船到江中暴风忽起,他的同旅已经靠岸了,只有惠庆的船漂扬江中,风急狼涌,只等沉没。惠庆正心正意,诵念观世音经。岸边的人,看见他的船。迎着暴风堵住急流,象有几十个人拉着似的,一直到岸边,一船的人全得救。

    卞悦之

    南朝宋时的居士卞悦之,是济阴人,住在潮沟。年已五十岁,没有子女。妇人为他娶了妾,还是多年不孕,为求子嗣。发愿念观世音经一千遍。等一千遍将念完,他的妾就有了身孕,于是就生下一男。当时是元嘉十四年。

    张畅

    南朝宋时的张畅,常年供奉观世音。张畅不听从南谯的图谋叛逆。王想害他。夜里他梦见观世音说:“你不可以杀张畅。”于是不敢害畅。等到王败了,张畅被捕入狱,诵一千遍观世音经,锁便一寸寸地断了。狱司给他换了又断。狱吏说:“放了他。”

    王玄谟

    南朝刘宋太原的王玄谟,爽直豪迈而不合群。北征失利。按军法当处死。梦中看见一个人对他说:“你诵一千遍观世音经,可以免祸。”玄谟说:“命在旦夕,怎能念上千遍呢?”于是梦中人教他诵念:“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情。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句句从心念,佛经不离心。”不久就念完了一千遍。将要被杀,将军沈庆之劝谏,才获免。历任尚书金紫豫州刺史。

    释道冏

    姚秦僧人释道冏,弘始十八年,师道懿派他到河南霍山去采钟乳,和同道道朗等四个人一同前往。拿着火把进入深洞,入洞走了三里,遇到一条深水流,靠一横木渡水。道冏先渡过去了,后面的人都落水而死。当时火又熄灭了。漆黑一片。道冏已没有活着的念头,只是痛哭,但还是坚持呼唤观世音,许愿如果能承蒙给予出路,将供奉百人的祭祀,来报达神的威力。过了一宿忽然看见一个小光炯然,其形象萤火,倾刻之间,洞xue中都明亮起来,于是看见了路,才走出岩下。从此他信悟更深,多次目睹这样的灵异。元嘉十九年,临川王镇守广陵,请道冏在府里供事。那年的九月,在西斋中作十天观世音斋,已经过了九天,夜里过了四更天,众僧们都熟睡了,道冏起身施礼拜谢,刚要坐禅,忽然看见四下里有无数个僧人,都出现了半身。一个佛梳螺旋形的发髻,十分分明。有一个高个子,戴着头巾,穿着布裤子,手拿一把长刀。相貌非常雄伟而奇异,捻着香给道冏,道冏当时不肯接受。四边的僧人说道:“道冏可以接受香,来保护主人。”不一会儿,什么再也看不见,当这个时候,也看不见聚会的众僧,只看见放着的释迦文行的像罢了。

    伏万寿

    伏万寿,是平昌人。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在广陵做卫府参军,请假回州里。四更初过江,波平狼静,等到到了江中风如箭起,当时又是深夜,不知去向。万寿先信奉佛法,把唯一的希望归于观世音经,不停止地念。很快地和船上的几个人,都看见北岸上有光亮,象是村火,高兴地说:“这一定是人间的烟火。”于是调回船头奔去,不到天亮就到了。问那地方的人,他们都说昨天夜里没有点燃火光的。于是才明白了是神的力量。彭子乔 宋彭子乔者,益阳县人也。任本郡主薄,事太守沈文龙。建元元年,以罪被系。子乔少年尝出家,还俗后,常诵观世音经。时文龙盛怒,防械稍急,必欲杀之。子乔忧惧,无复余计,唯至诚诵经,至百余遍,疲而昼寝。同系者有十许人,亦俱睡。有湘西县吏杜道荣,亦系在狱,乍寐乍寤,不甚得熟。忽有双白鹤集子乔屏风上。有顷,一鹤下至子乔边,时复觉如美丽人。道荣起,见子乔双械脱在脚外,而械痕犹在焉。道荣惊视,子乔亦寤,共视械咨嗟,问道荣曰:“有所梦不。”答曰:“不梦。”道荣以所见说之,子乔虽知必己,尚虑狱家疑其欲叛,乃取械著之。经四五日而蒙释放。(出《法苑珠林》)

    彭子乔

    南朝刘宋的彭子乔是益阳县人。任本郡的主薄,给太守沈文龙办事。建元元年,因罪而被抓。子乔年少时曾经出家,还俗后,常念诵观世音经。当时文龙很生气,给他带的刑具也越来越紧,一定要杀死他。子乔忧惧,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诚心念经,念到一百多遍,因疲劳白天就睡着了。一同被抓的人有十几个,也都一起入睡。有一个湘西的县吏杜道荣,也被押在狱中,忽睡忽醒,睡得不很熟,忽见有一双白鹤落在子乔的屏风上。过了一会儿,一只鹤下到子乔旁边,当时又觉得它象是个很美丽的人。道荣起身,看见子乔的双镣脱落在脚下,而刑械的痕迹还在。道荣惊讶地看着,子乔也醒了,共同看着刑械惊叹,问道荣道:“是不是在作梦?”回答说:“没作梦。”道荣把所看见的告诉他。子乔虽然知道究竟,却怕看守疑惑他想叛逃,他就又拿出刑械自己戴上。经了四五天而被释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