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 (第4/4页)
伤的蜃就回归吕湖,但是,还没走到就死了。后来人们给那蜃死的地方起名叫蜃滩。吕湖也从此被堵塞了,现在才剩下一丈多宽。住了一年多,灵铣有一次偶尔外出,有一个道人到他母亲那里讨饭,吃完饭说:“麻烦你给我准备饭吃,没有什么作报答,现在贫穷到这种地步,我只能给你们找个好墓地了。”让灵铣母亲随着他走上山,用白石在地只作了个记号。说:“墓葬在这个地方可以大贵呀!”不多时间,灵铣就回来了。母亲就告诉他刚才的事,灵铣就跑出去找,连影儿也没有。于是就把祖坟迁到作了记号的地方。后来侯景叛乱,灵铣率领郡中乡亲一万多人,保卫了新安,又随陈武帝扫平贼寇,多次建立奇功、军中的人都称他“程虎”等到陈武帝作皇帝,灵铣凭伏辅佐皇帝是有功之臣,同周文昱、侯安都并为三杰,好比是汉朝的萧何、张良。以后官升到丹阳尹为止,灵铣建宅在湖东二里的地方,宅南边有棵楮树,很大,有几十围那么粗。这棵楮树很有灵验。现在村里有很多人到那里祈祷,他们的祝辞中都称这棵树叫千年树。灵铣的墓在黄墩湖西北黄牢山下。已故的检校刑部郎中程皓就是他的后人。 韦丹 唐朝江西观察使韦丹,年近四十科举不中。曾骑着跛驴到洛阳中桥。正好看见打渔的人捉到一只大鼋,有几尺长,放在桥上,那只鼋只有微弱地喘息呼吸,不一会儿就会死。很多人聚集围观,都要买了回去作菜吃,唯独韦丹怜悯它。问渔人鼋值多少钱。渔人说:“给我二千钱我就卖给你。”当时天气寒冷,韦丹只有随身的衣裤,没有什么可当的。就用他骑的驴换了那只龟,得到它以后马上就放到水里去了。韦丹只好徒步而去。那时有个胡芦先生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来,行动迟缓奇怪。但他会占卜,料事如神。过了几天,韦丹去算命,胡芦先生倒穿着鞋在门前迎接,很高兴地对韦丹说:“翘首而望好几天了,为什么来得这么晚?”韦丹说:“我这次来拜见你,是求你给我算命。”胡芦先生说:“我的朋友元长史,提起你的美德来不容我插嘴。他诚恳地托我认识你,咱们一块儿去吧。”韦丹思虑了半天,在自己知道的人里面,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个官。因此他就说:“先生错了,只给我算算命运就行了。”胡芦先生说:“我哪里知道?您的福寿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元公就是我的师傅,去了当然就能知道详情。”韦丹就和胡芦先生柱着拐杖到通利坊去,道路曲折,街巷幽静,见到一个小门,胡芦先生就敲门。吃一顿饭的工夫,有人答应,开门请他们进去。走了几十步,又进了一个板门,再走十多步,才看见大门。建筑宏伟壮丽,是模仿公侯的家院建造的。然后又有几个丫鬟,都美丽非凡。她们先出来迎客,客厅陈设新鲜华丽,异香满室。不一会儿,有一个老人,须眉银白,身长七尺,粗布大衣,奇特的带子。随两个青衣出来,自称叫元濬之。向韦丹大礼先拜。韦丹很惊慌。急忙向前拜礼说:“我是个贫贱的书生,没想到老人过于看重,我到现在也不明白。”老人说:“老夫就要死去的命。被君所救。这么大的恩德,难道还不应该酬谢报答吗?讲仁义的人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然而受恩的人就想要用死来报效了。”韦丹一下子明白了,知道他就是鼋,然而始终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于是老人准备了珍奇的饭菜,流连了一整天,到了傍晚,韦丹要告辞回去,老人就从怀里拿出一卷文字,送给韦丹说:“我知道你要问命运如何,所以我到天曹去记录了你一生的官禄和行止的地方,就算是报答吧!这里的有和无,都是你的命运决定的,贵在预先知道就是了。”又对胡芦先生说:“最好借给我五千文钱,用来给韦君改换一个坐骑,早日决定西行是我的愿望啊。”韦丹拜了两拜而去。第二天,胡芦先生装了五十缗钱来到旅馆,作为救济。那卷文书上写着,明年五月中举,又某年平判进入登科之列、受咸阳县尉。又过一年进朝廷,作某官,象这样历任官十七次,都有年月,最后调任江西观察使,官衔到御史大夫。到最后三年,厅前的皂荚树开花,应当是调任改官北归了,以后再就没有写什么了。韦丹平常象宝贝一样带着它。自从科举考中后,一直到江西任观察使,每次被授一官,日月时间没有差错。洪州刺史厅堂前面,有一株皂荚树,年深日久了。民间传说:此树开花,地主大忧。”元和第八年,韦丹在位,有一天早晨皂荚树忽然开花了,韦丹于是辞去官职,在回家的中途就死了。当初韦丹遇到元长史,很觉怪异,以后每次经过东路,就到旧居去寻访,但总也寻访不到。到胡芦先生那儿去问,先生说:“那是神龙呀,变化无常,怎么能找到呢?”韦丹说:“如果是那样,怎么能有中桥之祸呢?”胡芦先生说:“遭遇困难险恶,凡人和圣人,神龙和最小的动物,都是不能避免的,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熊慎 唐朝豫章有个叫熊慎的平民,他的父亲以贩卖鱼为职业,曾经装载着鱼在江边住宿,听到船仓里有念佛经的声音,吃了一惊,到处察看,原来是船中的那些鱼。长叹着“太奇怪了。”然后就全都放了,从此不再贩鱼了。后来在南京卖烧柴,生活非常穷苦。有一天晚上睡在船上,忽然见岸上的沙滩里发出一尺多高的光焰,就挖发光的地方,挖出来几斤黄金。第二天,到都市去买,市上的人说:“这就是所说的紫磨金。给了数十万缗的酬金,熊家从此发展成为巨富。熊家的子孙现在还在那里。 王行思 前蜀渠阳隣山,有一个富家百姓王行思。曾经养了一匹马,特别爱护它,马小的时候就用精饲料喂养,超过其它马的一倍。一天,骑着那匹马到郡中去,正遇到江水突然上涨。撑船的人先把马渡过去,回来再渡王氏过江,到江中间时大风掀起波狼把船掀翻了。那匹马从岸上奔跑到大狼中接它的主人,在苍茫的大波狼中,立刻免于沉溺。 陈弘泰 前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家里很有钱。曾有人向他借钱一万。弘泰追要很急。那人说:“请不要担心,吾以前养了万余头虾蟆,我卖了以后完全可以偿还你。”陈弘泰听了以后有了恻隐之心,免了债,另外给那人十千钱,让人把虾蟆全都放到江里去。经过一个多月,一次陈弘泰晚上回家,骑的马受惊不肯前进,原来是前面有发光的东西。仔细一看,是金虾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