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六十六女仙十一 (第4/4页)
鸟落到长安,鸾鸟的大小,几乎与它相似,只是毛的色彩不同而已。据说落到长安的大鸟名叫天雀,也叫神雀。每次降临,国家就该当有大福。二十五日,谢自然满身的毛发孔中都流出了血,沾染了衣服,都形成通帔背山水横纹。把它拿到溪水中洗去污浊之处,其横纹反而更加分明,对着阳光看,像是金色,用手去触摸它,发出像金属的声音。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东岳夫人也一起来了,劝谢自然洗浴,并须用香汤,汤里不能有rutou香。又说:“天上谢自然有神,但不是鬼神的神。上界没有把头发剃掉的人,如果得道后,全都戴道冠,功德就会有一样的。凡是斋供的食物,切忌去尝它,更应洁净,器皿也是这样。上天的众神,每当斋供时就降临凡世来察看,最讨厌不精不洁。如果不精不洁,不但得不到保佑,反而会受到处罚。”李坚常与夫人在几案上诵经,先读外篇,次读内篇,内篇就是《魏夫人传》的本子。大都是精思讲读的人得到保佑,粗疏修行的人招到处罚并立刻得到验证。谢自然一粒粮食也不吃,已经坚持十三年了,昼夜都睡觉,两个膝盖上忽然出现了印的形痕,比人间的官印小,四框内空隙中好象有六个古篆字,象白玉那样明亮。今年正月,那个印痕移到两膝内,把两膝并上,两印就合到一起,分毫无差。谢自然又有了神力,每天走二千里,有时走一千里,却没有人知道她走了。在漆黑的夜晚幽暗的室内,细微的小事她无不洞察如镜。又不穿丝棉,冷了不靠近火,暑天不摇扇。人们问她吉凶善恶之事,没有她不知道的。她性情严肃,以深守秘密为重,事情不说出口,即使父母也不让他们知道。因为李坚崇尚至道,才稍稍对他说一点。她说:“天上的仙人也想要使人世间信奉道教的人知道,使他们尊崇道教并使道教更加彰明。”又说凡是给尊像行礼,以四拜为重,以三拜为轻。又居住在金泉道场,每当她静坐的时候,群鹿就一定到来。她又说:“凡是人们能够在一间清净的屋子里,烧香诵读《黄庭》、《道德经》,或一遍,或七遍,全胜过布施修斋。凡是诵经,全在精心,不在遍数多。奉道之人,中途而退,受到的损失更多,不如原来就不会的人,千万谨慎啊!人的生命最重要,多杀人就会折损年寿,一来一往的报复,就永远没有休止了。”谢自然每次出行,经常听到天上的音乐,都是先唱《步虚词》,最多只唱三首,第一篇、第五篇、第八篇。唱完了《步虚词》,就奏乐,先抚云璈,云璈的形状是圆的,象镜子似的,有弦。凡是传授道法,必须是最诚实的人,《魏夫人传》中严格约束不许传教,只能秘密进行,也是害怕有背于折中。仙药的力量只能增加寿命,至于升天驾影,全在于修道服药。修道的情形很不同,服食柏叶就能不吃一粒粮食,如果山谷中难以找到倾斜的柏树,只有寻常的柏叶,只要不靠近坟墓就可以服食,生长在岩石上的更好。晒干了的难将息,一边采一边吃,柏叶还有汁液,容易使人清爽获益,大体上说,柏叶、茯苓、枸杞、胡麻,都能常年见到,可以试验。修道要在山林中静静地居住,山下不宜邻近村寨,至于城郭就更不可以了。因为那种地方有荤腥,灵仙不降临,与道相背了。炼药用水,应当用山泉之水,最讨厌井水,还必须离家和血缘之亲远一些,否则,思想中忽然产生恩情之念,就不符合修行持道的行为。凡是吃米的人身体就重,吃麦粉的人身体就轻。不吃粮米进入深山的,必须依照众方,除去三虫伏尸。凡是炼气,首先是调气,其次是闭气,气的进出不通过口鼻,令全身自由行气,生死就不能侵害了。这年九月,阴雨连绵,谢自然从金泉前往南山探望程君,凌晨到达,而衣服和鞋子却没有沾湿。程君问她,说:“我是早晨离开金泉的呀!”程君觉得这事很奇怪。十一月九日,谢自然到州里去向李坚告别,她说:“我中旬一定走了。”也不再进入静室。二十日辰时,谢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升天。几千士女全都一起瞻仰。她的祖母氏、母亲胥氏、meimei自柔、弟子李生,听到了她诀别的话语:“你们要勤恳地修行至道。”不一会儿,五色云绵延遮蔽了整个山川,天上的仙乐和奇异的香气散布弥漫了很久。谢自然平时所穿戴的衣冠簪帔十件,都脱下留在小绳床上,系的结扣像原来一样。刺史李坚上表把这事奏闻皇帝,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了她。李坚在金泉道场立了碑,并叙说为谢自然得道升天的原委:“天上有座白玉殿堂,老君住在那里,殿堂的墙壁上高高地排列着真人仙人的名字,像人间的壁记一样,不时有朱笔在仙人名字下注上:‘降世为帝王’或‘为宰辅’一类的话。”还有,谢自然升天的时候,堂内东墙上书写有五十二个字:“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那些字迹还保存在那里。 卢眉娘 唐代永真年间,南海进贡一位奇女叫作卢眉娘,十四岁。眉娘生下时,眉如线而且长,所以才有这个名字。她本来是北祖帝王老师的后代,自大定年间流落到岭南。后汉卢景裕、景祚、景富、景融兄弟四人,都是帝王的老师,因此被称为帝师。眉娘小时候就很聪明,精巧无比。能在一尺长的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字的大小,不超过小米粒,而一点一画都很分明,细得像毛发,其中品评之词和句读符号无不齐备。她更善于制作飞仙盖,用一钩丝线,分成三段,染成五种颜色,绣成五层金盖,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的绣像。而且擎旗捧着旌节的童子,也不下于千人。那飞仙盖宽有一丈,重量不到三两;把灵药煎成膏涂上去,就坚硬不折。唐顺宗皇帝赞许她手艺精巧,把她称作神姑,就让她留在宫中,她每天只饮二三合的酒。到了元和年间,唐宪宗赞许她聪慧而又奇巧,就赐给她金凤环,把它戴在手腕上。眉娘不愿意住在宫禁之中,就度引为道士,放她回南海,又赐给她名号叫作逍遥。等到后来她成仙走后,香气满室,弟子将要为她安葬,抬起棺材觉得很轻,就打开棺盖,只见到一双旧鞋而已。后来有人看见她经常乘着紫云游于海上。罗浮山处士李象先写了《罗逍遥传》,然而李象先的名字没人听说过,所以这篇传记也就没有被当时的人流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