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百一十二报应十 (第4/6页)

三礼表忏悔,流泪而自责。俯仰之间,就看见经袋子在高座上,吉悲喜交加取来看,香气袅袅的象有湿气,打开口袋看经书,还是象以前那样的干整。于是村中人一时都信奉佛法。吉家的西北,有座高险的山,山中有许多妖魅,侵害居民。吉用经戒的力量,想要降服它们。在山边的四五亩地上,亲手砍伐林木,建造小屋,安设高座,咏诵首楞严经一百多天,寂静而无妖,民害稍止。以后有几个人到来,和吉攀谈很久,吉想并不是于潜人,山穷而幽绝,是从那里来的呢?疑心他们是鬼神,就对他们说:“你们难道是这里的鬼吗?”答道:“是的。听说您的德行洁廉,所以前来相见,并请求一事,想要听听你的意见。吾们世代住在这山里,是游居之地,你已来这里,怕要冒犯,我们总是怀着不安的心理。现在想要划个界限,应当砍树为定。”吉说:“我喜欢这个地方寂静,诵读典经,不相干扰,正高兴想这样做呢,愿你等庇祐帮助。”鬼答道:“听凭你的安排,我们再不侵扰了。”说完而去。过了一宿,所割的地四周之外,树木都枯死,象焚烧过一样。

    宋吏国

    南朝宋时有一国,和罗刹邻近,罗刹多次入境,吃人无数,国王与罗刹相约说:从今以后,国中的人家,每天有一家给你送人,不要再来枉杀。有一个奉佛的人家,只有一个儿子,才十岁,轮到应该送去。离别之时,父母哀哭,便诚心念佛。因为佛神的威力的原因,大鬼不敢靠近。第二天,看见儿子还在,高兴地和他一齐回家。从此鬼便灭绝,国人有了依赖。

    张元

    后周张元字孝始,是河北万城人,年龄十六岁。他的祖父失明三年,张元忧愁哭泣,昼夜念经,来祈祐降福,又读《药师经》中说“失明者能复明”的经句,就请七个和尚,点燃七层灯,七天七夜诵读《药师经》。每天行道后祝愿说:“我为孙不孝,使祖父失明,现在用灯光,一齐献给法界,乞求祖父眼睛能够看见,我愿请求代替祖父失明。”象这样辛勤,到了第七天,那天的夜里,梦见一个老翁,用金篦治疗祖父的眼睛,并对张元说:“不要悲伤,三天后,你祖父的眼睛一定能好。”张元在梦中高兴的跳了起来,于是惊醒,就都告诉了家人。三天后,祖父的眼睛果然好了。

    释智兴

    唐朝京城大庄严寺的释智兴。是洛州人。行为端方而坚毅,尊崇师傅引导不分早晚地诵读经书坚守律法,到大业五年的仲冬,轮到智兴敲钟。同寺的和尚名三果,有个哥哥跟随炀帝南到江都,半路而死。当初没有人报信,托梦给他的妻子说:“我走到彭城,不幸病死。在世没做善事,已落入地狱,准备经受五苦。幸好这月的初十,禅定寺的和尚智兴敲钟发响,声振地狱,同时受苦的人,一时都解脱了,今脱生于乐地,我想要报答他的恩德,你可准备十匹绢送给他,并向他表示致谢之意。”他的妻子醒来说这件事,没有人相信,不久又做了这样的梦,后十几天,凶信和梦相同,于是就把绢送给了智兴。整个寺里都蒙受了功德,和尚们都问兴说:“什么原因敲钟能有这样的报应?”智兴说:“我没有什么本领,见佛法藏传中说:罽腻吒王受苦,从鸣钟得到停止;增一阿含经,鸣钟可以造福。我谨遵从这些事,努力实行它。严冬登楼,寒风浸入皮rou,露出手来拿椎,掌中破裂,不认为是苦。敲钟之初,先发下善愿:各位贤圣一齐入道场,一同受用法食,愿凡处在险恶之中的,听到这个钟声,一齐都脱离痛苦,快得到解脱。这样许愿奉行,常志奉修佛法,才有这样的感应啊。”

    董雄

    唐朝的董雄,是河南人。贞观年中,做太理丞。年幼奉佛法,吃素多年。因犯罪而连累了同行的李敬玄,王忻一起被囚禁。董雄专心念普门品,每天三十遍,锁忽然在夜里解落,董雄惊讶地告诉李敬玄、王忻。敬玄看他的锁完整在地上,而钩链却不开。相距几尺,于是就告诉看守的人。御史张守一值夜班,命狱吏给他照亮看到后也感到很奇怪,又重新锁上并封记好而走了。董雄只是诵经不停,到了五更天时,又有解落的声音。雄又告诉玄、忻等人。到了天亮,张守一一看,封记如原来一样,而锁却自己脱离。敬玄一向不信佛法,他的妻子读经书,常对她说:“为什么被胡神所述而读这样的书呢?”等到看见董雄这件事,才深感不信神的错误,才知道佛是大圣人。当时忻也诵读八个菩萨的名字,念满三万遍。白天锁便解脱,看看和董雄的没有什么不同,不久就都得到赦免了。

    孟知俭

    唐朝孟知俭,是并州人。年少有病时,忽然死去,看见一个衙府,象生时一样,不知道他已死了。遇到一个老朋友做官,问他说:“为什么来这里?”官都告诉了他,才知道是阴间。官吏替知俭查检说道:“你平生没有修福之处,怎么能回去呢?”知俭说:“一生诵读多心经及高王经。虽然记不住遍数,也有三四万遍了。”又重新检验果真如此,于是放他回去。官吏问他想知道官运吗,他说:“很想知道。”于是就拿出簿子给他看,说:“孟知俭合运出身,做曹州参军,转为登州司仓。”就合上不再让他看。于是送他到荒野,掉进了黑坑,于是孟知俭便复活了。他不知道命运是怎么回事。不久有令召集运粮。因而选人,中选后知俭被授予曹州参军。他才明白过来说:“这个州我不去,是个小差事罢了。”又授给他登州司仓,他离任后又叫他做晋州判司,没去而死。

    崔善冲

    崔善冲,起初任梓州桐山县丞,巂州刺史李知古上奏使他当了判官。各蛮人谋反,杀了知古。善冲等二十多人逃走,商量投奔昆明。夜里不知道路,善冲就一心念佛经。忽然看见火炬在前面,大家便跟随着火炬,到了早晨,火炬灭了,于是就到达了昆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