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第3/3页)

道德,命令我们迎接你到上天去接受差事。”法进不觉飞腾到空中,直达玉皇大帝的住所。大帝命人用玉杯盛霞浆赏给他喝。慢慢地对他说:“人处于天地人三才中最大的一方,体现天地之和谐。获得人形,生于中土,是很不容易的。天催动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地承受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灵秀,生长五谷百果,未养育人。然而人不知天地养育之恩,轻易地抛弃五谷和丝麻,使种地的农夫,纺织的妇女,身体勤劳而不能吃饱,力量用尽而不能御寒,白白地劳作,竟无人爱惜,这本来是神明要责罚的,天地也不保佑了。近来地司岳渎奏报,认为世人厌弃五谷,不重视衣食的根本。我已下令太华之府,收回五谷之神,让所种不收下民挨饿,借此显示责罚,来警诫人们的思想。然而不久奉太上慈旨,认为大道爱好生灵,务必先救物。虽然天地神明责罚他们,但愚民不知他们的过错从何而来,当然没有忏请首原之路。你当入上宫作侍童,入天府侍奉,今天暂且命你下界回到人世,告诫下界之民,使他们悔罪,象珍宝似地爱惜农桑,这也是你的阴功啊。”又命侍女拿来《灵宝清斋告谢天地仪》一轴交付给他,使他传行于世。又说:“令世人都到深山高处清静之所,设斋悔谢,一年做两次,那么旧罪可除,谷父蚕母这些神,就会为他们送来丰裕了。龙虎之年,我当再召你。”如今清斋向天公告谢的做法就是这样来的。法进于天宝十二年壬辰终于又升到天上。

    维杨十友

    维杨十友,都是家产较丰,安份知足,不求官禄,不贪钱财,仰慕清静知道道义的人。他们相互作为朋友,像兄弟一样。当时国内很安定,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他们就用酒饭娱乐,自己为自己的志趣而高兴。从一家开始遍及十家,都把这当作常事。忽然有一个老头,衣服又脏又破,从外表看很瘦弱,好象是个贫寒不丰足的人。他也穿着麻衣,跟随十人之末,来到他们聚会的地方。大家既然心情舒畅,也都怜悯这个老头,不赶他走。老头吃饱喝足自己走开,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一天,他向大家说:“我是个能力缺乏的人,幸而大家允许我在末座相陪,不责怪我。如今你们十人设宴,我都得到参与。宴席已经轮流完毕,我也愿意尽力准备一次宴会,用来答谢你们的厚恩。以另外的日子相约,希望大家能够一同前去。”到了约定的日期,十友依老头所说的话,一起等待。凌晨,穷老头果然来了,领着他们慢慢走,来到东塘郊外,不觉很远。荒野中有两三间茅屋,歪斜得要倒,老头就把他们领到茅屋之下。已有几个乞丐在屋里,都是披散着头发穿着补了又补的破衣,样子肮脏丑陋。老头到了,乞丐互相看了看就起来了,象一面墙似地站着等老头吩咐。老头令他们打扫屋子,铺上柴草,展开草席,邀请他们围成一圈坐下。天已经晚了,大家都有饥饿的神色,过了很久,分别拿醯盐竹筷,放到客人面前,一会儿,几个乞丐共同抬着象案子似的一块大板,板长四五尺,摆在草席中央,用油渍渍的布把它盖上。十友互相看看,以为一定能解饥了,为此很高兴。油布撤去以后,热气腾腾地还不能看清,看了很久,原来是一个蒸熟了的小孩,大约十多岁,已经稀烂了,耳目手足,一半已经脱落。老头揖让劝勉,让大家去吃,大家都很怨恨他,多数假装说不饿,也有人生气逃去,都不肯吃。老头就放开量大吃起来,直到吃得好象有要流出的样子。老头没有吃尽,就让众乞丐拿走,让他们吃光。于是老头才对众人说:“这次所吃的东西,是千年的人参啊,很难找到,不能遇到一次。我得到这个东西,为众位筵请相待之恩所感,姑且想用它相报。而且吃到它的人,能白日上天,身为上仙。大家既然不吃,大概是命运吧!”大家都很惊异,后悔道歉不及。老头催促询问众丐,让他们吃完就来。不一会儿,乞丐们变成了金童玉女,旗幡伞盖前导后从,与老头一起同时升天。十友挖空心思去追寻,再也没能见到老头。

    金可记

    金可记,是新罗国人,宾贡进士。他性情沉静喜好道术,不崇尚奢华,有时服气炼形,自己以此为乐。他又学问广博记忆力强,写文章风格清丽。他的相貌也很美,举动言谈,显然有中华之风。后来考中进士,到终南山子午谷盖草房居住,怀有隐退安逸的志趣。他亲手栽植的奇花异果很多,经常焚香静坐,若有所思,又诵读《道德经》及各种仙经不停。以后三年,想回归本国,就航海而去。重新回来,穿着道士衣服,进入终南山。他致力于行阴德,人们有求他之处,向来不拒绝推阻,精心勤恳办事,别人不可同他相比。唐朝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然上表章说:“我奉玉皇诏旨,担任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升天。”当时唐宣宗觉得这事极奇异,派宫中使者征召他入宫,他坚决推辞不来。又向他要玉皇诏书辞句,他用被别的仙人所掌管,没留在人间来回答,唐宣宗就赏给他四名宫女,以及香、药、金、缎,又派宫中使者二人,专门服侍他。金可记独自住在静室,宫女和中使,他多不接近。每天夜里,都听到室内有客人的谈笑声,中使就偷偷地去窥视,只见仙官仙女,各自坐在龙凤之上,庄重地相对,还有不少侍卫。而宫女中使都不敢擅自惊动他们。二月二十五日,春光明媚景色艳丽,花卉烂漫,果然有五彩祥云仙鹤啼鸣,凤凰白鹄在飞翔,笙箫金石,羽盖琼轮,旗幡招展,遮满天空。仙伏极多,金可记升天而去。朝中大臣以及士人百姓,观看的人堵塞了山谷,没有人不瞻仰礼拜叹服惊异。

    杨真伯

    弘农杨真伯,小时候就有文才,每每沉溺书史,以至忘记睡觉和吃饭。父母也不能禁止他,有时夺去灯油蜡烛,把他的诗书藏起来,真伯以此为忧,就来到洪饶一带,在学舍里学习半年多。中秋之夜,真伯正在读书,大约二更已过,忽然有人敲他的窗户,由于真伯沉迷于书籍之中没有听到。突然有人推门而入,乃是一个梳着双鬟的使婢,她说:“女郎很久住在幽深隐秘之地,喝仙气吃灵芝,常常往来于洞庭云水之间。知道君子最近来到这里,又骨气清净,志坚cao白,愿尽殷勤的心意。”真伯丝毫不应,婢女自己回去了。三更后,听到门外有珩璜环珮的声音,闻到芳馥的异香。一会儿,婢女禀报说女郎将到。那女郎年约十六岁,头上戴着碧云凤翼冠,身上穿着紫云霞日月衣,光彩照人。女郎迟迟疑疑地坐下,真伯根本不回头,一句话也不问。过了很久,女郎在真伯书案上取了砚台,婢女献上纸,女郎写了几行诗,着愧地离去。真伯于是起来,才看到她所留下的诗:“君子竟执逆,无由达诚素。明月海上山,秋风独归去。”也不知女郎是什么人?难道是洞庭诸仙吗?观看她诗句的意思,难道是人间的言语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