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_第七章回到登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回到登州 (第3/3页)

放弃对义军的继续追剿,改由孙传庭指挥当地军队,他自己率领大军正在抵御齐尔哈朗的进攻,据说成效不错,齐尔哈朗不是洪承筹的对手先后失去平凉、天水,此刻八旗已经改变方向向兰州、西宁进军,洪承筹则分出主力救援京师。”黄宗羲答道,显然他不仅仅只负责难民的事,在情报收集上他也颇费了一番功夫。

    “嗯!”大概了解目下的局势,我陷入沉思。迅速出兵占领大片的疆域不是不可能,但是那将使我军力分散,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明朝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历史的车轮不管怎样改变他都难逃脱这样的厄运。问题是如何能让北方尽量少遭受战火的洗劫,假如我记得不错后年鼠疫将会在北方肆虐,伴随着旱灾蝗灾,整个北方将会陷入萧条。

    而有研究表明瘟疫、旱灾和蝗灾的爆发绝对是和土地的荒芜以及连年的战争有关的,如果不尽快结束这种状态,那么整个北方将会至少需要经近5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康乾世就是这种生产恢复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他并不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是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五十年假如将精力和国力都放在恢复生产上将有可能会落后于西方,但是任由崇祯逃到南方继续画江而制也不是办法,我脑子一转产生了一个歹毒的想法。

    曹cao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为什么不可以,朱载道不是给我留下了不少的遗产么,为什么不好好的利用利用呢,北方既然打成这样左右也是一个烂摊子,如同鸡肋,莫不如勇于放弃,南方的经济此时已经具备了发展资本的雏形,大有所为,占据了南方就能与具备了源源不断地战争资本,至于名正言顺那还不好办,我们大可以打着建文皇帝的幌子。更何况我还有山东和辽东两地成半月形的包围着北京,以此两地作为军事前哨应该够了。

    这将是一场闪电战,也是一场人心之战,看谁动作快,看谁政策好,有了这个想法,我才跟众人商量。以鳌拜为首的少数民族派主张占领北京北方多平原利于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更背靠辽东山东利于补给,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而以我为首的汉族派则主张占领江南,虽然暂时看来有些困难可是从作战能力的持续性上看还是南方划算,我们之间也产生了意见分歧,虽然没有像崇祯朝廷那样争论不休,但是众人也各有主张,据理力争。

    在北京,崇祯异常烦躁,李建泰自杀前给崇祯写了一封血书由他的亲信送至京中,信中他最后一次提出了南迁问题,明确建议皇帝将太子先行送到南方,然后将朝廷迁至南京。他已经意识到北方守不住了,尽管这之前崇祯已坚定地表示,他主意已定,南迁问题不得再议,但主张南迁的南方籍官员并未停止私下为太子或皇上离京做准备。

    事实上崇祯私下里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且和自己的儿子讨论过南迁的问题,自己说话已经不能反口,那么一旦北方不保,延续大明血脉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了,这一节他想的很明白,并且开始暗中cao作。

    南方的官员这时还摸不清皇帝的意图,李建泰的信给了他们再次议迁的借口,送太子到南京,让其督率江南军事成了南方官员达成的共识。然而光时亨再次火冒三丈,质问道:“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所有争论便为之再次中止。光时亨言外之意是指责他们阴谋拥立太子,逼迫崇祯帝退位,这使南方籍官员大惊失措“遂不敢言”大臣们一个个低头默立一旁,倾听崇祯愤怒的斥责:“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所有在场的人都明白,除在北京厮守至尊之位外,任何劝说崇祯采取其他行动的吃,都必定被曲解为不忠。

    就在崇祯决定死守的时候,我也终于说服了鳌拜等人,南方之利实在是立国的基础,再有邓家的帮助成大事不难,更何况我们没有必要去和皇太极打生打死,为了让他们妥协我甚至以瘟疫相威胁,大肆编造一路上见到了瘟疫患者,大规模的瘟疫不日即将降临北方。留在北方实在是没有任何益处,众人这才算罢。鳌拜则提出进攻南方当由他的新军作为先锋率先进攻。

    注:三分归晋,江山一统,历经百年的三国争霸,终以司马家的胜利而告终。乱世既久,民心思制,百姓无不翘首期盼太平世的到来,奈何晋武帝司马炎后继无人,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北方的汉族从此进入了中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年代经历了如此之久的战乱,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年代发生了这样大规模的人吃人惨剧。

    北风,一个奴隶,一个肩负离奇身世的少年,一个武学时代的开拓者,一段悲情历史的见证人;冉闵,一个孤儿,一个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一个短暂帝国的缔造者,一个逐杀胡人的始作俑者…

    《不称职的兽医》在起点发布一周年之际,开阳全力打造历史武侠新作《春水流》,带你进入那个战乱最频繁的年代,一个每天都在上演悲剧的年代,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曲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

    点击链接直接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