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国殇 (第1/3页)
第十八章 国殇 崇祯皇帝接见了这位曾是他的亲信的太监,首辅魏藻德(温体仁已经早就因为剿灭义军不利被撤职削官)也在场。杜勋在其原来的主人面前大言不惭十分坦率地说明了交换条件:明朝封皇太极为王,赐银100万两,承认整个黄河以北为其封国;皇太极则负责肃清山东及皖北的我军,夺回辽东。 这些条件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在崇祯皇帝听来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羞辱,现在的让步,在将来的正统史家眼中,会永远成为他曾“偏安”的证明。不过,如果他能在大臣中为此绥靖策略找到支持者,对他的指责便可减轻,于是他转向魏藻德问道:“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魏藻德却一言不发,崇祯顿感不快,再次问道:“此议何如?”魏藻德仍沉默不语,拒绝为此决定分担责任。崇祯气得发抖,转身打发了杜勋。 杜勋刚一离开,崇祯就当着魏藻德的面猛击龙椅,并将其一把推倒,魏藻德慌忙退出,谈判之事遂再未提起,崇祯则一个人孤单的站在大殿中,将已经推倒的龙椅再次推了一个圈,就连桌案也一同推倒,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气。是夜,钦天监官员奏报,象征皇帝的北极星下移。 与此同时随同皇太极一起出征的范文成也为这位大清国主占卜星象,说是若明日下雨,则此城必破。次日早晨,即11月4日,皇太极醒来后,见外面下着濛濛细雨,遂下令部队准备进城,他也将营帐移至彰仪门外,太监曹化淳为他打开了城门,其实这一早就在范文成的谋算之中,杜勋进城真正的不目的并不是劝崇祯投降,而是秘密联络太监头子曹化淳,开出最大的价码诱其投降。 或许是缺少了正常男人的部件,太监极少有忠心耿耿,凛然正气的,他们一开始就被作为残缺不全的人看待,包括他们的性格和德cao。至夜幕降临时,皇太极的军队已逐渐占领了南城,孙承宗不得不率部绕开此刻仍然拒不开城的广渠门,从侧翼攻击清军,可是一切为时已晚,他被齐尔哈郎阻挡在南门外,眼见着数万的清军如狼似虎一样涌进京城。 “皇上!”孙承宗大叫着催动坐下的战马向正在激战的清军冲去,随后淹没在人海中。 “撤!”祖大寿饱含热泪的看着孙承宗的背影,他不是不想为大明朝尽忠,可是只剩下的这五万关宁铁骑是袁崇焕以及孙承宗历尽心血建立起来的,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士兵为已经不能挽回的战果送命,于是带领众人绕道踏上了回返辽东的路程。 崇祯皇帝知道,在清军攻入紫禁城之前,留给他的时间已不多了。 后世的《明史》上是这样记述当天所发生的事的:是日酉刻,上遣内监密敕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各带家丁护送出城南迁。刘、巩并入内殿见上,曰:“法令素严,臣等何敢私蓄家丁?即率家人数百,何足以当贼锋?”上颔之。又召首辅魏藻德言事,语密不闻。久之,上顾事急,将出宫,分遣二王出匿。进酒,酌数杯,语周皇后曰:“大事去矣!尔宜死!”袁妃遽起去,上拔剑追之,曰:“尔也宜死!”刃及肩,未扑,再刃,扑焉,目尚未瞑。皇后急返坤宁宫,自缢。时已二鼓。上巡寿宁宫,长公主年甫五岁,上目怒之,曰:“胡为生我家?”欲刃之,手不能举,良久,忽挥剑断公主右臂而扑,并刃坤仪公主于昭仁殿。遣宫人讽懿安皇太妃李氏,并宜自缢。上提剑至坤宁宫,见皇后已绝,呼曰:“死的好!”遂召九门提督京城内外太监王承恩至,语久之,硃谕内阁“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务,并放诸狱囚。”因命酒与承恩对酌。时漏下三更,上携承恩手,幸其第,脱黄巾,取承恩及韩登贵大帽衣靴着之。手持三眼枪,随太监数百,走齐化崇文二门,欲出不能。走正阳门,将夺门出,守城军疑为jianian细,弓矢下射。守门太监施炮向内,急答曰:“皇上也!”炮亦无子,弗害。上怆惧还宫,易袍履与承恩走万寿山,至巾帽局,自缢。大明大行皇帝于崇祯五年十一月四日夜子时,龙驭上宾。 崇祯死了,除了日期不对几乎和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得到这一讯媳,已经是皇太极占领北京的第十天了,众人在徐州的官邸内默默不语。 一个传承了二百多年的王朝就这样没落和消亡了,尽管朱慈烺一定会在南京继位,可是那或许只等同于南宋,随着北京政权的陷落,预示着大明朝的分崩离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我们,由于朝鲜政权的异军突起,使得明朝的灭亡整整比历史上提前了12年,而这时崇祯只有20岁多一点,对于一个二十岁,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