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土地革命上 (第2/3页)
族借助政治特权大肆侵夺官田和民田,皇庄和贵族地产迅猛扩张;官僚地主利用职权强占民田;军官、豪强、内监瓜分屯田,化公为私,甚至役使屯丁。当然所谓的私田制度也存在很多弊端,贵族、官僚地主以接受“投靠”的方式兼并土地;地主利用高利贷兼并自耕农土地;人民为躲避苛重的赋役不得不贱售土地。而上述凭借政治特权进行的掠夺,动辄几百顷,几千顷(如皇庄的扩张),其规模和速度都远远超过一般地主以购买方式进行的土地兼并,所以这种制度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李岩继续说道,作为开场白,他说的十分精彩,显然是在这上面是没少下功夫。 “元度,要解决目前的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土地兼并的根源就是土地私有和土地可以买卖,因而我认为反兼并的根本对策应是土地国有化,即由政府直接分配土地,土地禁止买卖。”徐光启轻易是不离开朝鲜的,但是这事关整个中国今后的民生,他还是拖着老弱的身躯乘船来到了南京,这里有他太多没有实现的理想,而今天由于我奇迹般的崛起,而使得这一切都成为可能,他能不重视么,所以在决定今后的土地政策上,他最先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说的是,土地兼并和地权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特权阶层凭借法外特权进行掠夺;以及,身份性赋役制度和沉重且无法预见的赋役负担导致自耕农破产,以致他们被迫携产投靠或贱售土地。因此,地权集中的根源并不是土地私有以及土地可以买卖,正相反,不公正的地权集中恰恰是因为自耕农对土地“私有”得不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赋役上的不公正待遇使官绅阶层对自耕农的剥夺合法化;二是官府有权任意征用农民的劳动时间和私有财产;三是农民无力对抗来自官府和特权阶层的侵害。正是这三个因素导致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残缺而且脆弱,起初保有土地的农民很容易横遭掠夺而不得司法救济,也很容易破产卖地继而陷入赤贫。因此,自耕农失去土地和土地资源不公正集中的真正根源是自耕农的私有财产不受法律同等保护。”我总结道,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这里面或许没有人比我看得更透彻,毕竟我可是总结了中国数千年的土地政策,和后世的经典学说才有这番论断的。 “元度真是一针见血,看来我是老了,看问题远没有元度你透彻啊!”徐光启感叹道。 “老师说的哪里话,学生这也不是受老师的启发么,我说的这些都是现象,真正解决问题,找出好的办法还得依靠大家群策群力,应该说只有保证土地的合理、公正使用,天下才能纷争止息,否则再有大灾大疫很难控制局面。”我这倒不是谦虚,因为我知道,在未来的十多年来中国的气象条件还会不断恶化,这既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也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我建议应该将天下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统一分配真正的让耕者有其田,至于那些地主可以给他们保留一部分土地,要么他们自己租种,要么变卖,鼓励他们从商,我个人认为经商远远要比耕种有前途,只不过从前明朝他抑制商业了,现在有先生的政策加上鼓励,天下大定之期指日可待。”说话的是孙元化,不能说他说的没有道理,只是或许是从内心中还是保护了地主的利益,毕竟他就是地主家庭出身。 “先生,我能否说说我的看法。”一旁的孙福亮突然说道,他从前可是只知道尽职尽责的保护我,从来不关心这些事的。 “说,说,说,今天这里所有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供大家参考。”我鼓励道,孙福两清了清嗓子,一开始还有些紧张,但随后顺利了起来。 “我是个粗人,我不懂什么,但是在每根先生之前,我是在乡下种田的,百姓实在是太苦了,自成祖之后,无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成以后,不得不拿出收成的五成甚至还有达到成和八成以上的交给地主,除了剩些粗粮糊口外,再没有什么了,这还是年头好,要是赶上念头差那根本就没有活路了,你们说农民能不造反么,还保留地主什么权力啊,我说天下的地主都该杀,这些人简直就是吃人不吐骨头。”一提起这些来孙福亮就激动。 “地主都该杀,这样说有些太武断了,我看农民无地,而地主有地,这样很容易形成雇佣关系,就好像商人和雇工一样,问题是这个尺度太难把握了,过分的强调土地归国有,这只会激化政府和地主的矛盾,与我们目下的形势十分不利,当前的政策应该是尽可能的维持稳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