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_第十一章香烟魅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香烟魅力 (第2/3页)

现我会毫不留情的抄没家产,这点没有商量。”

    大厅里坐了很多各地乡绅的代表,据说他们是为民请愿的,我看还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产。我真是不明白明明是有更好赚钱的机会,他们非要守着那些土地有什么用,在这点上我不会妥协,也不会让步,中国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我所采取的手段已经是很温和了,通过赎买政策来缓解这一矛盾。

    大量的流民需要安置,没有土地这些人将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清明,民生安定的时期都是土地问题矛盾不大的前提下产生的。为了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采取土地由国家所有这一政策,但是为了照顾那些地主的情绪,不使矛盾过分激化,赎买政策是必要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变通了一下,根据地主富户的人口成员划定每户最多能够拥有的土地量,其余的必须在一个月内彻底交付给联合政府。

    说朝鲜政府已经不恰当了,这也是我进入江苏后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老是叫朝鲜政府显然是不恰当的,这让人有被异族侵略的感觉。所以暂时正名为东北自治联合政府,简称联合政府这个新名词,人们对这个名字还很陌生,包括从朝鲜来的那些将领,但是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接受了。

    新的土地政策其实在山东已经施行了很久,并且比较顺利,这大多是因为当年山东连遭各种自然灾害,土地荒芜的现象很严重,正是趁着这个有利因素我才动员孙元化以山东政府救灾的名义收买了大量地主手中的土地,并且从新划分给农民。农民只要向山东政府每年交纳一定的土地税就不用再承担任何赋税,尤其是头两年是减免的,这都极大的促进了山东的发展,将本地的农民留在自家的土地上。这时从山东移民辽东的难民多是河南以及河北的灾民,也有山西陕西的农民。他们一部分被就地安置在山东,另一部分则搭乘帆船出海到达辽东,正是有了这些经验,我才敢在淮北推行这些政策,看看这些年山东的发展就知道,控制土地兼并,缓解阶级矛盾是很重要的。

    所以不论有什么阻力,我都坚持在淮北率先开始土地改革。当然,淮北和山东的情况还不一样,淮北几乎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地主阶级异常顽固,赎买政策也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至此才有我和这些乡绅们的对话。

    我话音一落,底下的这些人便开始议论纷纷,对于我的这种强硬态度,他们事先没有预料到,毕竟在他们眼里我是个生意人,生意人讲究的是和气生财。

    “李大人,你这样做不是让我们没有活路么,没了土地我们靠什么吃饭啊!”众人纷纷诉苦道。

    “给你们每个人规定的土地配额已经是一个农民的三倍了,还不够么,你们再能吃也不会吃过三个农民吧!”我回答道。

    “可是,我们不会种地啊,你给农民都分了土地,谁来给我们种啊!”他说的这话倒是实在话,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你们可以把土地都卖给我们,这样手里会有一大笔银子,用来做生意岂不是更好,挣得更多,还可进入城里,何苦在乡下当什么土财主呢!”我循循善诱道,果然有一些人开始思考其我的提议来,朝鲜经济的发达他们都是听闻的,就是普通的一户农民一年的收入也会超过50两银子,稍微好一些的收入都在百两以上,这几乎是一个小地主一年所有的收获了,不少人听了心动。然而毕竟做生意是有风险的,哪像土地那样稳定,可以不断增值,这也是其它一些人坚持保有土地的想法。

    “众位,你们倒不必担心做生意会亏本,其实淮北的地利人和,李某早就十分看中,准备在这里大展拳脚,什么榨油厂、棉纺厂、军器制造等等,这些生意可都是十分赚钱,朝鲜的商人都嚷着要来这里开办作坊,酒楼,妓院将来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在淮北大地林立而起。要不是我考虑各位的利益,我早就允许他们来这里经商了,各位现在若是想经商还可以得到免税三年的优惠政策,像棉纺、榨油这样和民生相关的作坊,联合政府甚至愿意出资一半进行赞助,多的我就不说了。各位若是守着土地不放,我李某人也不说什么,大不了从淮北撤军,估计用不了多久,李自成或者是皇太极的军队打过来,你们可就是一分一厘也捞不到了。”

    我的这话很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李自成的均分天地的政策,对乡绅地主们的打击很大,更不用说皇太极了,李自成多少还文明一些,现在已经不取人性命了,可是八旗就不一样了,众人想起山西各地传来的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