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_第二十五章一触即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一触即发 (第2/3页)

和地雷,但是我军一轮又一轮的射击让很多人还没有看清敌人就做了孤魂野鬼,失败,又是失败!

    莽古尔泰简直要崩溃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向皇太极求救,信鸽成了唯一能逃脱厄运穿越包围圈的活物,有的时候莽古尔泰看着信鸽飞走恨不得自己也变成信鸽,去质问皇太极为什么迟迟不发援兵,难道真的连兄弟之情都不顾念了么?

    面对一封又一封的告急信,皇太极只能不断的回信安慰他的兄长莽古尔泰,事情已经明摆着,我李开阳就是等着他往前冲呢,等着他去增援邯郸,这里面一定有阴谋,有陷阱,半路上一定是危机重重。皇太极坐不住了,他必须去解救邯郸剩下的两万清军,否则他的威信将会受到损伤,于是他的部队出发了,但却是小心翼翼,每天只行进数十里,就早早的安营扎寨。

    与此同时,另一支刚刚完成换装的甲种兵团踏上了千里奔袭的路程,他们选择要袭击的不是皇太极的增援部队而是北京,对了又是北京,这招虽然老套但是每次都很管用,极具巧合的是这一次还是选择由海上强渡在塘沽上岸,事实上这是最好的毫无征兆的偷袭方式,谁让我掌握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呢,它可以让我的军队在任何时间任何沿海登陆而不被敌人发现。

    不仅如此,为了配合这次终极战役,彻底的将清军驱逐出中原,山海关的大军同样接到了命令,配合在塘沽登陆的我军一起进攻北京。指挥山海关的是佟养性和祖大寿,他们曾经是战场上的对头,但是现在成了同僚和好友。

    近年来辽东的开发已经日趋成熟,移民逐渐开始向东北中部迁徙,东北的沃土使得农民将种子种下后几乎不用怎样管理只要等着秋天去收获就行了,再加上雨雪充沛,几年下来东北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囤积了不少粮食,这些粮食不但可以接济刚刚移民来的难民,同样也可以组织一次规模庞大的战役。

    佟养性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仗了,自从来了辽东以后他仿佛就做了太平将军一样,当作战的命令下达以后,他简直就乐上了天。士兵们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经十分精悍了,但是检验他们的是战争,只有战争才能磨练出一支强悍的部队,只有战争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因此佟养性急切的等待作战的命令,祖大寿的心情和他差不多,但是又有不同,他是带着关宁铁骑从关内撤回来的,他们丢了北京,尽管责任不在他们,但是这是作为军人最大的耻辱,尤其是一支由袁崇焕亲手建立的战功卓著的部队,他们何尝败过。

    回到山海关,他们发现一切都变了,不一样的武器装备,不一样的指挥作战方式,不一样的政府。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没有任何人歧视他们,没有任何人压榨他们,当一件件更加精良的兵器和盔甲发到他们手上的时候士兵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每天除了训练之外他们要负责耕种地里的庄稼,对于吃的好,睡得香的士兵来说这并不算什么,更何况早在袁崇焕时期他们就曾经军屯过。可是到了秋天,当他们获知自己耕种的粮食的收成将全部被变卖,同时收获的金银分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又是不一样的心情。这样,驻扎在辽东的士兵不但能得到丰厚的军饷还能得到自己的劳动所得。

    这让关宁铁骑迷惑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政权呢,他们似乎有取之不竭的金银,事实上朝鲜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担货币风险的,随着积累的白银日趋增多,钱庄的负担越来越重,将不能吃的金银换成粮食无疑是一个好办法。这是邓希贤想出来的,士兵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拖着肥硕身体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人问寒问暖,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他是谁,可是后来他们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主管辽东和朝鲜钱粮的邓财神时,肃然起敬。

    为了更好的发展辽东,促进辽东的经济快速腾飞,邓希贤可是煞费苦心,几年来辽东的情况也确实表明它比朝鲜更有发展的潜力,因为无限的发展空间似乎总是用之不竭,他并不惧怕从关内来的难民,这些难民一进入山海关首先是被安排在不同的隔离区接种鼠疫和天花等疫苗,经过隔离期之后被安排到各个移民点,统一发放种子和生产生活必备品。

    有手艺的人则被选拔进入作坊和工场,在那里他们将会得到更丰厚薪水,因此辽东的物产足以支持一次庞大的战役,其后继能力更不是别的地方可以相比的。

    一切似乎都准备好了,唯独欠缺的是一个命令,开战的命令,库房中堆积如山的战略物资要是再不消耗就装不下了,朝鲜、辽东需要的是一场大战!

    …

    历经坎坷的北京依然巍然耸立,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要有一阵子狂风肆虐,今年也不例外,并且尽管三月将尽可是风的势头并不见减弱,正是这一场又一场的大风使得蒙古草原上牛马倒闭无数,北京此时的粮食仅够维持士兵食用,自从崇祯自尽以后,南方来的漕粮彻底断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