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5/6页)
“那你现在看这旗子上的图案是什么,是不是螭龙?”钟书同问。 “是的,就和您看到的一样,或许,或许这旗子破了之后,原本的作用就都消失了。”我说话的声音又轻了下来,在这么一位大学者跟前,说这些神神怪怪连自己都没把握的事情,真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没想到钟书同竟点了点头,又把目光转投到旗上去了。 我本来要接着把打印的相片拿出来,见钟书同若有所得的神色,便停了下来。 钟书同看了一会儿,又取出高倍放大镜细细察看,戴着老花眼镜的脸离旗子越凑越近。 “这旗子的质地,真是从来都没有见过,非丝非棉,建议你送去检验一下成分。这么多年,人都成了黄土,但时间似乎对这旗没些起多少作用啊。”钟书同重新开口的第一句话,却让我有失望。 “不过从图案来看,这应该是一面军旗。” “军旗?” “是的,汉、三国、晋都有可能,三国时期的可能性最大。这面军旗所代表的人,应该有相当高的地位。“钟书同补充道。 “对了,军旗,如果是军旗的话,就能说通了。”想通了一个关节,我显得十分兴奋。 “什么能说通了?“ “是这面旗的作用,对于看到这面旗的人,可以产生明显的威吓作用。自己的军队如果长时间看的话,习惯后应该可以克服,而对于旗下一定范围内的人,也就是主帅的亲卫队之类的部队,有提升士气的效果,而对初次见到的敌军,打击却是致命的。这面旗简直是为冷兵器时代的战场量身订做的啊。” 说到这里,却想到了“三层楼”被保存下来的原因,立刻补充道:“就是在现代战争里,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钟书同呆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可惜破了,希望能找到另外一半,研究出它的原理是什么。对了,你拍的照片呢?” 我忙从包里取出打印在专业照相纸上的图片,递给钟书同。 钟书同一张接着一张地看,眉毛却越皱越紧。 他看得很慢,十几张纸,翻来覆去看了二十多分钟,尤其是那张诡异骷髅头的特写。 刚开始看的时候,他微微摇着头,看到后来,摇头的幅度却越来越大。 最后他抬头苦笑说:“真实惭愧极了,那些刻在墓壁上的符号,以及拱门上刻的符号,我从来都没有见过。” 听到钟书同这么说,我真是吃了一惊。钟书同在史学界的地位非同小可,素以学识渊博杂通百家著称,虽然专研三国历史,但这样的大使,对中国其他时期的历史也绝对是专家级的,照理说就算没专门研究过那种符号,也总该说得出个出处,有些线索才对啊。 “从门的心态来看,因该是三国时期的,但这些符号我却从未见过,不仅三国时期,其他时期也没有见到过这样子的墓室符号。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无意义的装饰图案,其中必有重要含义。” 钟书同说着从里面抽了五张出来说:“这几张留在我这里,我慢慢研究一下。” 我当然说好。 钟书同又抽出一张放在我的面前说:“关于这张,我有些自己的猜想,作不得准,只算是一种参考。” 这正是那张头骨的特写。 钟书同用手点着照片上头骨上额的大洞,道:“虽然不可思议,但从照片上看,这个洞像是天生的,这种规模的墓,不可能有人在墓主人死后进去在他头上挖个这么个洞出来,而这个洞看上去如此光滑,也不可能是生前被武器所伤的。” “那您的意思是~~” “第三只眼。”钟书同说了个让我目瞪口呆的的名词。 或许我也曾联想过,这么大个洞,还真像是开了第三只眼睛,但那只是随意的联想,我还没听说过谁有第三只眼睛的。而这位史学大家这样说,却分明是郑重其事的态度。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基因突变,但在中国的历史中,确实有一些拥有第三只眼的人的记载。我研究史籍至今,各种资料相互对照,再辅以野史笔记,有时会发现一些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东西。虽然也有三人成虎的可能性存在,但许多时候,各个方面的资料都指向一个我无法接受的结果。不过通常,我都会把这些疑惑压在心底,毕竟这些东西本来已经湮灭在历史中了,我没有必要把它们再拾出来。不过现在,我想告诉你,很可能真的有拥有第三只眼的人存在,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特异能力。” “据您所知,曾有谁生着第三只眼,三国时有这样的人吗?” “民间传说里的二郎神杨戬很可能真有其人,而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传说也是有天眼的。但三国时期我却从来未曾听说。” 三国时没有?可这墓主人分明是三国时的人啊。 “可是三国时期,记载中拥有奇异能力的人,却有几个呢。“钟书同缓缓说道。 出了钟家大门,我一直在想三国时期符合条件的有哪些人,谁可能有第三只眼,谁可能是墓主人,加上昨晚上睡眠质量又差,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恍然不觉自己已经走到了路口,被一辆驰过的自行车带了个趔趄,自然少不得被咒骂几声。不过我却是很庆幸,要不是被那个中年妇女擦了一下,我再往前走到了马路中间,可是大大糟糕了。 到了报社,打开邮箱发现有几篇通讯员传过来的稿子,选了两篇还可以的改了一下,起个好标题然后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自己的,就发到当天的稿库里去了。这几天我一点自己采访写稿的心情都没有,能有现成的稿子最好。 在报社待了不到三小时,我就离开回家,至于那两篇稿子能不能上明天的报纸,也没心思关心。 顺路买了盒打算当晚饭的方便面,管饱就行。我开始从网上查找关于“第三只眼”的信息。 可惜网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出奇地少,我只看到几篇提到人类第三只眼睛的文章,不过这已经足够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在研究着人的第三只眼睛,并且从科学上进行推测和构建假说。 关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