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跃上新台阶下 (第2/2页)
答应道。 “好了,你去和她们唱歌去吧!我回去了。”强子向远处驶来的出租车招手。 我如今又有了新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激情。 夜色中,我盘算着接下来我该怎样组织我的团队,就听身后有人娇声喊道:“小南。” 这声音,是潇湘,娇媚的潇湘上前拥着我的胳膊,柔声道:“不唱了吗?小南。” “没大没小,叫南哥!”我用我强大力量带着这个狐狸精回到KTV包厢,不把嗓子唱哑决不罢休。 曲终人散时已经夜里二点,我安排道:“我回书吧找点资料,明天一早开会急用,潇湘,你带着万芳还有嘉怡到我家休息。” 潇湘点头答应。 我又问医生:“明天上班吗?” 医生:“上早班,下午有空。” 我:“那好,现在你陪同她们一起都回去休息,该忙什么忙什么,咱们下午3点在书吧集合,如何?” “南哥,包括我吗?”嘉怡甜甜地望着我。 我爽快的答应道:“早就希望你加入我们这个团队了,欢迎。” “团队?”潇湘不明就里,嘟囔着。 “快走吧!把我放到书吧就行。”我催促她。 嘱咐她们路上小心,然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书吧的办公室。 我打开电脑,我暂时无法顾及杨诚诚的文章,一早的早会,我要理出一个头绪来,先去搜索目前有关经济类节目话题。 网上这方面的知识基本没有。 可我无意间看到这么一篇文章,是有关01年11月财经媒体界的一个轰动性新闻, 点击开来,我仔细阅读。 文章说大名鼎鼎的路透财经电视台宣布关闭,原因是长期亏损。 接下来又发现:美国最主流的财经频道CNBC(NBC和道琼斯各持股50%)、全球财经新闻频道CNNfn(CNN的财经频道)的经营也从来就不理想,收入远不如时政、社会新闻节目,更不能望体育、娱乐节目之项背。 如此看来,专业化的财经电视节目的生存状况一直不太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财经节目真的要退出电视吗?我思索。 看来也未必,在网易经济栏目里我找到了有关彭博通讯社的成功例子,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启示。 美国彭博通讯社是与路透社、道琼斯公司齐名的全球三大信息服务、新闻和传媒公司之一。 彭博是个大集团,这个集团里的彭博电视台1994年才成立,如今已经是欧美增长最迅速的商业和金融新闻频道,每天24小时在10个电视网上以7种语言向全球观众播放金融与市场新闻,服务遍及美国、欧洲、亚太、非洲、中东及拉美地区,观众达2亿多人。 毫无疑问,财经电视节目是彭博最主要的产品之一。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彭博集团董事长彼得?格劳尔(PeterT。Grauer)在上海说:“我们的电视传媒,更多的时候只是我们的促销手段,或是为了提升品牌而采取的一个广告策略。” 换言之,电视只是彭博品牌战略的一个部分,而非彭博公司的直接营利产品。再说得明白些:在彭博这个大集团里,对电视的营利要求是很小的,在很大程度上电视是个“花钱”的部门,就像很多公司里的公关部、品牌部一样,只管花钱,不管赚钱。彭博每年支出的50%左右都投入了电视部门,但是电视的广告收入只占彭博集团总收入的2%!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彭博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彭博的主流营利途径,简言之就在其客户(包括各国央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大型公司、新闻机构等)的办公桌上安装接收彭博信息的终端设备,客户通过信息终端可以接收彭博社海量的财经信息以及专业化的定价工具与财务分析方法,而彭博则向客户收取终端使用费。彭博终端使用费年收入30多亿美元,18万核心终端用户成为彭博主流业务的支撑(终端使用费收入占彭博年收入的95%)。 文章也谈到:到目前为止,看出电视的大众化传播方式与财经节目所需的窄众化盈利模式之间矛盾的人不少,但明确主张电视财经节目建立窄众化盈利模式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财经节目所面向的“窄众”主要是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中国的投资者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因投资之需而付费购买财经信息的意识尚未成熟,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缺乏适合彭博那样的盈利模式的土壤。 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电视等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一些民间机构也在通过视频类财经节目进行有益的尝试。如悠视网,在自己的网页上增设客户端,用户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悠视网来收看最新的股市动态,而这些股市动态大多来源于各电视台的证券类节目。通过网络电视的视频节目,用户避开了传统电视的“瞬时性”特征,可以随时收看电视财经节目,同时又使网站向具体的客户收取费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所以,这些网站的盈利模式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 一通忙碌,我心中有了大概。 有件事我没忘,打开天涯网址,这两天的故事还没看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