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谁是赢家下 (第1/2页)
第十四章 谁是赢家(下) 万芳一句“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睍莼璩伤”我点头表示赞许,让我一下子沉浸到咖啡文化带给我的惬意,我接过万芳的话说:“不错,这是维也纳艺术家的生活自白,也是大多数西方人的生活写照。而在中国,喝咖啡的风气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在都市白领中兴起的。在更近的二三年时间,中国的咖啡消费明显增长,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咖啡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可望成为未来极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在西方社会,咖啡如同茶之于中国人,咖啡是他们日常的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咖啡馆消费既是城市新兴阶层和西方的舶来品,所以在市场定位上偏向于双高一低的人群,即高收入、高学历、年轻化,价格自然不菲,平价店、便利店严重缺乏。在西方国家,咖啡消费已成生活常态,价格很低,便利店随处可见。有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人每年喝448杯咖啡,拿台湾来说,每年咖啡进口量两万多吨,相当于30亿杯咖啡,人均200杯每年,从而推断出中国大陆的咖啡市场潜力是何等的巨大。在西方已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21世纪,全球咖啡业是仅次与石油的巨大商业产品,增长率5年8倍,咖啡从业人数过亿。” “南哥厉害,知识渊博,有前瞻性!”万芳嘴甜甜的夸起我来。 有美人夸我,呵呵,受用,我心里美滋滋的,忽然想起了那则中国历史上最历害的笑话。 话说有一天,祝枝山告诉唐伯虎:“后山住着一个寡妇,守寡三年,把贞节视为生命,只养了一只老鹰相依为命。?如果你能搞定这名女子,那我祝枝山对你五体投地。” 唐伯虎想一想,便要祝枝山过几天再来听消息。 过了两天,下起倾盆大雨,等到半夜里,唐伯虎爬上了后山,到了寡妇家门口。 唐伯虎敲了敲门,问道:“能不能让我避避雨?” 寡妇开了门,一问,知道原来是江南才子唐伯虎,连忙让他进屋。 唐伯虎进了门,连连道谢,接着又问道:“可不可以将湿的衣服脱掉?” 寡妇一看衣服全湿了,连忙把衣服那到灶上烘干。 这时,唐伯虎又问:“大嫂,我口渴了,借我一口瓢,让我喝口水行吗?” 寡妇连忙拿了一口瓢给唐伯虎。 唐伯虎喝完了水,看看很晚了,问寡妇:“大嫂能否让我在这里过一夜?” 寡妇想了想,屋外雨下得正大,也就答应了,将唐伯虎领至客房,唐伯虎进了客房,也不客气,倒头便睡。 第二天天亮,唐伯虎起得早,悄悄走进院子,果然看见那只相依为命的老鹰。唐伯虎抓住老鹰,把毛都拔了下来;然后,也没和寡妇打声招呼,就回了家。 过了几天,唐伯虎和祝枝山在家下棋,听见有人敲门。 祝枝山开了门,原来是那寡妇,寡妇一看见唐伯虎就用国语破口大骂:“唐伯虎啊唐伯虎!你是江南文人,一代才子,为何做出这种龌龊事来?那天我看你挺可怜,好心开门让你进来。你要避雨,我就让你避雨;你要脱,我就让你脱;你要瓢,我就给你瓢;你要过夜,我就让你过夜。你说!你为什么把我的鹰毛都拔光了?” 祝枝山在旁听得目瞪口呆… 我暗地里,在心底里猥琐的y?n笑。 “南哥笑什么?”两位美少女异口同声的问一副自鸣得意的我。 “哦,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题,正犹豫是不是给你们摆出来,可是老是靠你们,我实在是太无趣了。” 看我反应多快,瞬间从yin意转换到才情,我这知识储备,用在情商方面,也不错。 一听又是数学题,潇湘有退缩的架势。 “南哥,什么数学题目?说来听听。”万芳倒是敢于迎接挑战。 我道:“小孩的题目,无比简单。” 潇湘那里撇撇嘴,道:“切,我才不信,越说简单,越复杂。” “真的很简单。”我再次强调。 “你说。” 潇湘在我的引导下,终于敢于迎战。 我把题目讲出来“说一本书十元钱,一只铅笔一毛钱,书比铅笔贵十块,对吗?” “对啊!”潇湘连思考都没思考,直接作出肯定的回答。 万芳“扑哧”一声,笑出声。 “怎么?不对啊?”潇湘双手抱在胸前,不知所措。 我和万芳都笑而不语。 “到底是多少?书十块,铅笔一毛,不是贵十块吗?” “贵十倍我信。”我提示。 “哦,我知道了,应该是贵十块零五毛,对吗?” 这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干的事,想起来就让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神经病般地突然站起身,说:“走,找地方吃饭去!” 一前一后出来麦当劳,潇湘紧贴着我,低声对我说:“南哥,这丫头是个人才。” 我点头,压得声音道:“呵呵,相信我了吧!这叫眼光,我赢了不是?” 潇湘:“南哥,你赢了,不过我想听你分析分析,长长我的见识。” 我想了想说:“丫头好学,挺好,知道司马懿和诸葛亮吗?” 潇湘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诸葛亮吗?还知道一点点,可司马懿我就不清楚了。” 我:“好,我给你讲讲这俩人有何区别?” 我侃侃而谈,不用顾忌身后的万芳,我倒是想让她听见我是如何谈古论今的,让她见识见识我的渊博知识。 说到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自然会想到诸葛亮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段,更多一些。 先说两人的处境,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