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4页)
第四章 勤勤依依不舍地收起原有的米奇老鼠表。 穿着新衣回到家中,王妈几乎不认得她。 “唷,谁把你改造过了,这么斯文标致。”她笑着迎上来。改造!文太太出来一看“是该这样打扮,那双破胶鞋早已发臭,谢天谢地,扔掉没有?” 澳造,说得对,这两个字用得很好,他们在改造她。 “这才似个大人,”王妈节节赞赏“这样才有人追求。” 算了,反正是变好,无所谓。 勤勤看看身上的衣服,当制服穿也罢,便笑了起来。 母亲问:“工作几时开始?” “他们说下星期举行记者招待会,让本市知道我。” 母亲点点头“本来你父亲也打算栽培艺术家,办一个沙龙,叫聚星堂。” 勤勤的兴趣大增“多么美丽的名字,我怎么没听说过。” “计划夭折,有什么好提,”母亲叹口气“缺乏经费。” 勤勤无言。 “你别令檀氏失望。”母亲提醒她。 “我会好好工作。” 第二天早上,张怀德又来召她。 勤勤的强烈艺术家脾气,远远超过她的艺术修养,顿时觉得被騒扰,很有点不耐烦。 她说:“张小姐,你个停找我,我如何可以专心工作。” 张小姐在那边一怔,然后答:“勤勤,你且不忙工作。” 勤勤倒是笑了“我应该做什么?” “我们替你找了一所房子,你出来看看,一定喜欢。” “房子?我同母亲住得好好的,我并不打算搬家。” 张怀德很温和地说:“勤勤,你几时听过与母亲同住的画家。” “我就是。” 张怀德也不客气了“你还未是画家,勤勤。” 勤勤泄气“你们觉得我无形无格是不是?” “稍微改变一下琐碎的习惯就已经很好。”张安慰她。 勤勤抱怨“下一次你们恐怕要连我的脑袋也换过。” “绝不,”张怀德向她保证“没有更美丽的头了。” 每一次她都来接她,不用勤勤费吹灰之力,但勤勤总有种被摆布的感觉。 像一切做文艺工作的人,勤勤崇尚极度的自由,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能够率意而为,不能逍遥恣意地过日子,即不是优质生活。 她套上松身裙子便下楼去。 张怀德一见她便摇头“人们会以为你怀孕五月。” 勤勤笑“你怎么知道这是孕妇裙?最舒服了。” “快上楼去换过。” “去看房子而已。”勤勤讶异。 “从签约开始,我不愿意任何一个人看到你不修边幅的样子。” 她态度认真,勤勤知道不照她那么做她决不罢休。 于是只得上楼去换制服。 勤勤让她在楼下多等了二十分钟。 张小姐赏罚分明“好,”她称赞她“配凉皮鞋再正确没有。” 勤勤忽然笑了,张小姐待她如一只小狈,听话有奖。 “我们走吧。” 车子驶上山去,是一幢新近装修的老式别墅,三层楼不同人家,张小姐把勤勤带上顶楼,勤勤喜欢那个晒台,看下去,整个蔚蓝的海港就在眼前。 “这是你第一个家:画家未成名之前,不必太奢丽。” 勤勤演的是画家成名史,这是第一幕。 家具是桃本的,真正五十年代的制成品,线条特别纯朴可爱。 地方宽敞,勤勤伸伸腿,很是喜欢,这里像足是艺术家的家居。 “我知道你会喜欢,心情开朗才可以安心作画。” “我不知如何偿还你们这些投资。”勤勤说的是真心话。 张怀德凝视她“别担心,檀先生的生意眼光从来没错。” 勤勤笑“这一切,都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吧?” 张怀德没有回答她。 勤勤已经发觉,对于不便作答的问题,张氏总是假装没听到。 这当然是个极妙好法,稍后,勤勤活学活用,青出于蓝。 “有人每天来替你收拾地方,要车的话,拨这个号码。” “我几时搬进来?” “今天。” “你只给我三分钟考虑时间。” “我知道你会喜欢。” 勤勤吁出一口气“记者招待会呢,要不要预备?” “专人明天会来替你排演。” “排演?” 张怀德若无其事地说:“剧本早准备妥当,你放心。” 勤勤又一次意外。 “真人真事太过反复无常,公众不易接受,编定一套标准答案,贯彻始终,对你有益。” “假话?” 张怀德笑了很久才停下来“让我们说,是经过修饰的话。” 勤勤惘然“你一定笑我天真。” “不,你将来会明白我们的制度。” 文太太并不反对勤勤搬出去,女儿已经成年,今年不飞,明年还是要走。 王妈倒是非常扰攘,这也是意料中事,日长夜短,白天也不过只有勤勤同她说说笑笑,勤勤一走,她岂非寂寞不堪,每一个人都只为自身着想,求自己方便。 新旧两个家相距不过十分钟车程,檀氏不见得不让她回家,勤勤觉得并无大碍。 再客观地看看祖屋,勤勤发觉光线的确不足,近厨房一带,颇为油腻,王妈年老力衰,对卫生情况不甚注意。 窗帘沙发套子都旧得很了,手头方便的话都应该换一换,不论是人或屋,非得不住维修改良更新,否则一下子便破破烂烂旧旧,要饭似的。 勤勤忽然觉得,即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说假话,也不是不可行的事,真正在生活的大前提下,倘若不肯受一点点委屈,那么,更大的委屈会跟着而来。 勤勤默然屈服。 这心理转折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明白。 那个下午,勤勤略为收拾一下,就搬进新居。 王妈指出,以后文太太可以在空画室内找搭子搓牌。 这倒是真的,但腾出杂物之后,勤勤只看见一搭一搭黑印,龊龊相。 她不忘拨一个电话给杨光:我将搬到玫瑰径住,她想告诉他。 但是出版社回答她:“杨光不在这里做了。” “什么,几时走的,发生什么事,他现在何处?” 那边答:“不知道。” 勤勤惘然放下电话。 也不同她商量一下,也许他只愿意躲起独自疗伤。 那份卑微的工作…幸亏杨光没有家累。 其实勤勤有他家里号码,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