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应景小蝶_第二章印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印度 (第2/3页)

身后!我不想当花瓶!”

    看到小蝶的表情,大象才知道大家平时对小蝶的保护反而伤害了她。她,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脆弱,她和大家一样的坚强,甚至比大家更加的坚强:“好了,我答应你!下次不管是出什么任务,我都带你去!到时——我们一起战斗!”

    噙着眼泪,小蝶对着大象笑了:“嗯!”没有管任务要怎么样才能完成,鹰先去了孟买,作为印度最繁华和商贸最发达的城市,人口有1000多万。形状像个狭长的香蕉,从这一头跑到那一头,花两三个小时一点也不奇怪。破旧不堪的公共汽车乐颠颠地跑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车窗一律大开,而更多的车子根本就没有车窗。印度人喜欢乘车时将头手伸出窗外,而公共汽车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停站,人们总是习惯了跑着上车,跑着下站。在孟买,塞车是司空见惯了的事,塞就塞呗,人们也不着急。

    这些在印度人眼中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鹰看着却直摇头,在中国,就算是春运也没有这么乱吧?

    还好孟买不止这些。塞了一叠钞票给导游后,鹰走过了威严雄伟的印度门;探访了印度教的圣地神象岛;开凿于公元2世纪至10世纪之间的印度佛教遗址坎赫里石窟KanheriCave,参观了圣雄甘地的故居、藏品甚丰的威尔士王子博物馆和彻底不杀生并以天体示人的耆那教,经过了创建于1857年充满了英国维多利亚建筑风格的著名的孟买大学和孟买中央火车站。

    半个月过去了,几乎已经对印度人身上恶心的咖哩味麻木的鹰发现身后监视自己的人并没有减少。不过他们应该并不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吧?否则绝对不会与自己相安无事。

    轻笑一下,鹰没有理会,在孟买买了几件有印度风格的小工艺品寄回中国后,他又来到了加尔各达,文化气息非常浓的印度的最大城市之一。

    加尔格答被称为印度的文化城。城中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有140多年历史的印度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加尔格答大学。加尔格答可以说是个充满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城市,其诗歌、音乐、戏剧、绘画、雕塑、舞蹈等都很出名。此地诞生了不少世界知名的诗人、思想家及电影监制,大文豪泰戈尔的故居坐落在城中的北部。德兰修女也在这里度过了她大半生的岁月。

    鹰就这样慢慢的流连在这些地方,顺手还买了几本泰戈尔的诗集准备回去送给小蝶,这小丫头好像很喜欢泰戈尔的诗,只是不知道这样版本的诗集她会不会喜欢。

    当傍晚降临时,鹰来到了印度的母亲河:恒河边上。在加尔格答,恒河水浑浊凝滞,像泥浆一般粘乎乎的。近岸,人们一边挖着淤泥,一边就在泛着臭味的河里洗头沐浴,有人挑着水桶从恒河里担水上来,有人在岸上剃头剃须———一切都相安无事,一切都自然而然。让人想起这就是母亲河的意味,不管河水是多么的脏,可在人们的心中,她圣洁无比。

    金色的夕阳照在那些沐浴,洗头的人们身上,照在那些在河边劳动的人们身上时,鹰突然觉得,其实这世上的人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总要不停的争斗?杀戮难道就是那么快乐的事吗?令人类乐此不疲。

    “远方的客人,是什么事令你迷惑,令你停下了脚步驻足在我印度的圣河旁?”身后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鹰被这声音吓了一跳,暗骂自己马虎,竟然让别人走到了自己的身边都没有发觉,如果别人要对自己不利的话,那自己现在就是一个死人了。

    转过身来,鹰看见一位年老的僧侣正手捧着一个水罐,估计是刚从恒河边上打了水上来。鹰对着他微微一笑,行了一礼:“面对印度这个古老的民族,面对这个古老民族的圣河,恐怕想不陶醉也难吧?”

    年老的僧侣看着鹰坦诚的眼睛,微笑了:“多谢客人的赞美!不知可不可以请客人去庙里一叙?”

    鹰回头再看了一眼恒河对着老僧人笑了:“恭敬不如从命,不知道要怎样称呼大师?”老僧人将手中的水罐递给了身边的僧人,对鹰行了一礼,自我介绍到:“梭摩罗。不知道客人如何称呼。”

    鹰站到了梭摩罗的身边,却突然发现一直紧盯着自己不放的那几个人不见了,心中吃惊的同时,并没有在表面表现出来:“朋友叫我何放,大师也可以这样称呼我。”

    相信自己的身份在这里应该不是秘密了,身为军区总司令的儿子,突然到了印度来,当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过经过这几天,他们应该对自己也有所了解了吧:“一个心无大志,不愿从军,无心报国的书吧小老板。”

    呵,应该是这个评价没错了。所以看到自己跑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