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三九章:神秘之光 (第1/3页)
一三九章:神秘之光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次球形闪电的实况,描述了暴雷运行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自己的房间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令人惊奇的是屋内木架子以及架内的器皿杂物(包括易燃的漆器)都未被电火烧毁,相反,镶嵌在漆器上的银饰却被电火熔化,其汁流到地上,钢质极坚硬的宝刀竟熔化成汁水。令人费解的是,用竹木、皮革制作的刀鞘却完好无损。上述奇异现象,令沈括及历代科学家们无法做出准确解释,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弗兰克-莱思在他的著名作品《大自然在发狂》中记录了一个事实:在俄罗斯某农庄,两个小孩子在牛棚的屋檐下避雨时,忽然天空中飘下一个桔红色的火球,首先在一棵大树顶上跳来跳去,最后落到地面,滚向牛棚,像烧红了的钢水似的,不断地冒着火星。两个小孩吓得一动不敢动。当火球滚到他们脚前,年纪较小的一个,忍不住用力猛踢了火球一脚,轰隆一声,奇怪的火球爆炸了,两个小孩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可是牛棚里的十二条牛却死了十一条,幸存的一条毫发无损。 在美国尤尼昂维尔小城,一次狂风暴雨,雷鸣电闪之后,某家庭主妇打开电冰箱一看,十分惊奇地发现里面放着烤鸭、熟蛋和煮透的莴苣莱,可是她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东西放进冰箱时全部都是生的,怎么会变成熟的了呢?原来这个家庭主妇离家外出时,忘记关上窗户,一个球形闪电从窗户飘进屋内,然后钻入电冰箱里,刹那间把冰箱变成了电炉,烤熟了冰箱内的食品。有趣的是,电冰箱竟然没有损坏,还能照常使用。 这些发生在自然界的真实案例,它们到底要向我们说明什么? “谁能说说到底什么是球状闪电?”江枫道。 “我们接触到得球状闪电直生径从15~30厘米不等,能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解或重组改变大小。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有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速度极快,可从静止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两万公里。结构很奇特,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运动形式复杂多变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寿命也说不定,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行为非常的怪异,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综合以上的特征,所以这个球型闪电是难以被人工加工出来的,就是加工出来后寿命和威力也没有这么大!所以,球状闪电它依然是科技界的谜团!”李辉道。 “我认为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你看在大自然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孙进财道。 “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因为金字塔是用水作为能量来源的,球状闪电也是在暴雨的时候发生的最多,所以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具体的还是需要科学的研究!”鲁言道。 “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我认为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因为纳米粒子是最细小的结构!”金属冶炼专家胡进道。 “人类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