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7匪首 (第3/5页)
针线应了一声,挂了帐子问道“怎么了?” “五爷呢,走了?”蕉娘摇着头,道“还没有,像是去外院了。” 蓉卿松了一口气:“您怎么也不喊我起来。”她咕哝着下床,蕉娘服侍她穿衣服,笑容满面的道“五爷叮嘱了几次说让你多睡会儿。” 蓉卿嘟了嘴,梳洗了一下,因为在孝期也用不上挑衣服捡珠花,吃了几块点心垫着就去给太夫人请安,坐了一刻齐宵过来了,齐老太君问道:“几时走?要不要在家里吃了午饭。” “马上就走。”他站在门口,视线落在蓉卿身上,齐老太君看在眼里,颔首道“卿丫头去送送他吧。”一顿又道“去和你们父亲打个招呼。” 蓉卿应是,和齐宵从齐老太君院子里出来,两人就朝后院去,站在茅庐前头,银冬从里头迎了出来,朝两人行了礼,齐宵没有说话,蓉卿只好开口道:“国公爷在吗?” “在,在!”银冬有些激动的要去回禀,齐宵摆摆手道“不用了,你转告一声就成。”视线穿过院门和正屋的门在里头一转,厌恶的皱了皱眉头,低头去看蓉卿“我们走吧。” 蓉卿只能颔首,和错愕之余又有些失望的银冬道:“五爷要去镇江一些日子,过来和国公爷辞行,时间紧迫就不多停留了,请银管事代回国公爷一声。” “五奶奶客气了,一定!”银冬躬身应是。 蓉卿跟着齐宵就朝外院走,走了一段齐宵停了下来,轻声道:“我不在家,你若是觉得闷了就回去住几日,我和祖母已经说过了。” “你自己担心自己,我在家里什么事都好说。”两人说着话到了仪门,卫进牵了马候在一侧,马的前头还站着一个人,蓉卿看着一愣,诧异的道“诚王爷。”就蹲身福了福。 赵钧逸视线一转就落在她身上,笑着道:“苏蓉卿,好久不见!” 蓉卿愕然,看齐宵问道:“诚王爷也去?”一股江匪,出动了诚王爷和齐督都,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天子脚下出劫匪,自是不能马虎。”齐宵还没说话,赵钧逸就负手踱着步子过来,上上下下一点不避讳的打量蓉卿“怎么好像瘦了点。”皱眉看齐宵。 齐宵眉头皱的更紧。 蓉卿失笑,赵钧逸似乎又恢复到以前不谙人情世故的孩子样儿,不过这样也挺好,她回道:“那祝王爷和五爷马到成功。” “那是自然。”赵钧逸一副出门远游的样子“你就等好消息吧。” 蓉卿笑着点头。 齐宵接了缰绳催着赵钧逸走,回头对蓉卿道:“这里风大,回去吧。”蓉卿应是,朝赵钧逸蹲了蹲,转身回去,赵钧逸笑着揽着齐宵的肩头,回头看了看蓉卿,道“她也不是一般的大家闺秀,你把她养在内宅多可惜,要不然带着她一起去得了。” 齐宵顾左右而言他:“你的人呢?” “哦。”赵钧逸收回了视线,脸上挂着的笑容也收了,声音淡淡的“在外面呢。” 蓉卿回到房里刚坐下,孙全友来了,行过礼蓉卿开门见山的问道:“你离开苏州也有几年,若是现在让你回去,大街小巷你可还熟悉?百文衣库里可还有认识的人?” 孙全友不知道蓉卿此问为何事,就老实答道:“小人向来记性好,大街小巷但凡走过一遍都不会忘记。”一顿又道“百文衣库里,大掌柜不认识,不过认识几个管事,五奶奶可是有什么吩咐?” 认识几个说的上话的管事就可以了,蓉卿就把她的打算和孙全友说了一遍:“…随你用什么理由,别提如今在齐府当差就成,多打听打听华家的事,尤其是华姑奶奶。”细细的叮嘱了一遍。 “小人知道了。”孙全友点着头道“就是弄清楚华家姑奶奶到底出了什么事,离家前后又发生了哪些事。” 孙全友确实很机灵,蓉卿点头道:“就是这样,不过你处事周全点,别让人察觉出什么,给自己招了祸。” “五奶奶放心。”孙全友笑着道“小人最擅长的就是和人打交道,您就包在小人身上吧。” 蓉卿没有说话,蕉娘却是脸一板就道:“你也别顶了天的吹牛,事情办不好,回来我们奶奶好说话,我可不会饶你。你仔细掂量着,丢了你的命是小,办好了奶奶的事是大。” 孙全友面色一凛,立刻躬身回道:“是!小人谨记奶奶和mama的吩咐。” “这就好。”蓉卿颔首,对蕉娘道“蕉娘,您拿一百两银票给他,取小额出来。”又对孙全友道“要用钱的地方,也不用省着,但有一点也不准去赌,若是叫我知道了,定要报了衙门抓你进去。” “是,是。”孙全友点头不叠。 蕉娘拿了银票过来,孙全友小心翼翼的放在腰带里,蓉卿又道:“你回去后让张求贵和马德福过两日到我这里来一趟。”又对蕉娘道“卫进在外院,您陪着他去见见卫进。” 蕉娘应是,领着孙全友去了外院。 齐宵一走,蓉卿就觉得家里空空的,把以前没做完的针线拿出来,绣了一刻没什么心思,刚放了针线,蕉娘从外院回来,回道:“卫兄弟引荐了外院的一个姓马的侍卫,五爷安排了他和孙全友同去苏州。” 齐宵恐是怕孙全友一个人不得力,她颔首道:“多个人也好。”蕉娘点头,又拿了封信出来“上午送来的,卫兄弟一直未得空,正巧见着我就带进来了。” 蓉卿接过来,看了看笑道:“是鲍全明的信。”她拆开来看了一遍,递给蕉娘“他想在登州再开一家店。” “这是好事啊。”蕉娘看着笑道“去年一年就有六千余两的利润,加上烧鸭铺子,近八千两,若是再添一家店那将来可不就是…” 蓉卿也没有想到百文衣库能做到今天这步,她颔首道:“等眼下的事情办完,我们在京城也开一家,离我们近也有照应。”一顿又道“牛顺河犹豫了两年,终于松口收徒弟了。” 蕉娘笑着了起来:“那到时候在京城也开烧鸭铺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