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相逢欢醉且从容 (第3/6页)
“你可知道此次振武大会的幕后主使是何人?” 苏探晴道:“你方才不是说是几名江南武林宿老联手发起的么?” 俞千山摇摇头:“江南四老只是表面上的幌子,真正的主使实是另有其人。” 按理说俞千山既然不愿明言,苏探晴自应当知趣不再询问。但他心想俞千山既是来自塞外,或知晓一些内情。索性装做不懂江湖规矩,露出极感兴趣的样子追问道:“难道此次振武大会并非表面上的武林盛会,而是另有目的?” 俞千山细细看了苏探晴良久,方开口道:“我与秦小哥一见投缘,更看你骨相清奇,应是诚信之人,所以亦不愿瞒你,此事你心知肚明就是了,且不可四处乱说,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苏探晴想那张宗权与蒙古高手插手振武大会之事何等隐密,纵使俞千山知道内情,但他与自己初识不久,理应不会交浅言深,他所说的或是另有他事。当下故作好奇道:“俞兄可莫吓小弟,不过是一场大会,这里面又能有什么杀身大祸?” 俞千山不答反问:“秦小哥可知道张士诚其人么?” 苏探晴点头道:“俞兄说得可是昔日与明太祖争夺天下的武林大豪张士诚么?” 俞千山放低声音道:“正是此人。而此次振武大会的幕后主使,便是那张士诚之嫡孙张宗权。” 苏探晴暗叫惭愧,想不到俞千山对自己如此信任,连此机密之事亦不隐瞒,面上却假意装作吃了一惊:“这,他们总不成是想要谋反吧?” 俞千山叹道:“所以我才不愿意秦小哥沾惹到其中,这等事情向来是朝廷大忌,若是一旦案发,轻则下到狱中,重则是性命不保抄家灭族之祸啊。” 苏探晴见俞千山对自己知无不言,欣赏他是个爽直率性的汉子,忍不住提醒道:“俞兄明知如此,又为何要参与此事?” 俞千山皱皱眉:“秦小哥有所不知,其实我心中亦是十分矛盾。” 苏探晴劝道:“俞兄有何心结,何不对小弟说说,或能开解一二。” 俞千山沉默半晌,长叹道:“家父本是岭南人氏,十九年前随当今永乐皇帝远征蒙古而至北疆,因在军中被人陷害,只得挂冠而逃,自此流落塞外,不久后便抑郁而亡。临终前嘱咐我与母亲道:中原虽好,但汉人中多有jianian诈之徒,倒不若在这塞外终老一生,与那天性纯朴的蒙人为伴,亦可免于被人算计……” 苏探晴对此倒是大不以为然,心想汉人中亦不乏光明磊落的汉子,俞千山的父亲必是受了冤屈后心性大改,连自己的同胞都记恨于心。 俞千山续道:“那时我才八九岁的年纪,我母亲听从父亲的遗言,便带着我留在塞外长驻。其时汉蒙交战不休,我们虽住在蒙人部落里,但若有军队查出我们的汉人身份,只怕亦是不由分说便砍了头。所幸那些蒙古百姓中大多是好人,替我母亲隐瞒过去,把我当做蒙古孩子收养,我从小便与蒙古孩子厮混为伴,骑射皆精,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蒙古话,旁人都当我是蒙古人,有时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是汉人。后来无意间遇见一位游历到塞外的武林异人,他见我年纪虽小却有些力气,更有汉族血统,便给我传授高深武功,教我不少道理。蒙古人崇尚武技,待我艺成后渐渐在塞外有些薄名,还得了一个铁剑无敌的绰号,成为蒙古族中有名的勇士。如此一晃便是十余年,与一帮兄弟每日饮酒牧马,与那青天白云为伴,倒也逍遥自在……” 苏探晴原本天性宽厚,与世无争,听俞千山说起在塞外与那青天白云为伴,远离这世间的勾心斗角,顿时心有所动,不由想到自己小时候替人放牛时,生活清贫却是无忧无虑,如今虽学成了一身武功,许多烦恼亦随之而来,不由叹了一口气。 俞千山从怀中拿出一张烫金贴子,接着道:“半个月前,我忽接到这张英雄贴。原来江南武林要在隆中召集天下英雄,开一场振武大会。我在蒙古虽有些名声,但那江南武林一向看不起外域门派,更何况汉蒙武林素来交恶,怎么会想到请我这个来自蒙古的人去参加?不过我虽有些怀疑,但在塞外闲得久了,早想出去闯荡一番,可又想到家父临终之言,不免有些犹豫不决,索性要将这英雄贴一把火烧了,也免得徒增烦恼。正疑惑间,却有蒙古大汗帐下的第一勇士铁湔来访,言谈中才知道给我发来英雄贴竟是他的主意,而此次振武大会的真正发起人并不是江南武林,而就是那张宗权……” 苏探晴心知这铁湔必是昨夜在那荒谷中遇见的铁先生,脱口问道:“我曾听说蒙古第一勇士是个名叫勃哈台的蒙古人,怎么换做了铁湔?” 俞千山奇道:“想不到秦小哥竟然还知道这些武林中的事情。” 苏探晴话一出口,已知必会惹俞千山生疑,连忙解释道:“小弟走南闯北,亦结识过不少武林人士,听他们无意中说起过。” 俞千山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并无疑心:“秦小哥说得不错。蒙古人好武,每年都会举行角力大会,最后的胜利者便被誉为第一勇士。以往蒙古第一勇士的名头都是被那勃哈台所夺,但在一年前的角力大会上,却是由铁湔击败了勃哈台,这第一勇士之位自然也就归他所有了。这铁湔本是蒙古大汗帐下的一位客卿,因他有汉人血统,所以一向并不受重用,却不料在此次角力大赛中异军突起,不但夺得了第一勇士的名头,更借此机会平步青云,被大汗赐为亲卫统领。” 苏探晴忍不住问道:“铁湔既然有汉人血统,蒙古大汗为何还要用他?” 俞千山道:“蒙古人攻下大宋后,网罗不少奇人异士,铁湔的父亲乃是昔日元朝皇帝的重臣,娶了蒙古女子为妻,所以他亦有一半的蒙古血统。不过我听说铁湔在角力大会之前仅以谋略称道,许多人甚至不知他会武功,却能在此次角力大会上击败勃哈台,可谓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而且他身怀绝顶武功,却能隐藏多年,直到武功大成后方夺得第一勇士之位,其城府之深,亦可算是天下少有了。” 苏探晴昨夜对铁湔的印象极深,听俞千山这番话才将他的来历略知一二,暗中将这些资料记在心中:“闲话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