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3·长河落日_第三十一章生死之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生死之间 (第4/4页)

谢父亲。”

    “只是…”家康喘了口气,环视了一眼周围诸人。他想告诉大家,让大家也好生听着。众人会意,个个都屏住了呼吸。“只是,我虽将它交与你,但是它并不归你所有。故,你不可将它为己所用。”

    “是。孩儿谨记。”

    “第一,用作万一之际的军备费用。”

    “军备费用?”

    “是。你乃征夷大将军,若无法内平国内之乱,外抗寇敌来袭,便是失职。故,第一便要用作军备费用。”

    “孩儿明白。”

    “第二,饥馑所用。”

    “饥馑?”

    “是。百姓自己吃着粗粮,却整日辛勤劳作。但,十年八年,总有一年颗粒无收。这是上天对世人的考验。”

    “是。”

    “也可能年年皆是丰收。年岁一好,米谷自贱,世人便不再把米谷当一回事。斯时,不能仅仅把这些事交与商家,而应该购下米谷,储备起来。”

    “从商家手中购米?”

    “是。在饥荒之年,赈饥而出。你要记着,天子把天下委托给了我们,即便是在饥荒之年,如果有一人饿死路旁,便是你失职!是为第二条。”

    一旁的藤堂高虎心中一热,捂嘴哭了起来。

    但家康却依然兴致勃勃道:“第三,用于天灾人祸之时。上苍经常会考验世人,看我们是否有疏忽。但有备便无患。江户和骏府、京城和大坂的居民都越来越多,只要一处起火,便是烧尽全城之大灾。为政者若不用心,即刻平息,便会致人心大乱…第四…”说到这里,家康似有些累了“之后就不必再说了。一言以蔽之,我把遗产交与你,它不归于你,不可为己所用…”他突然停了下来,接着,传来鼾声。

    敕使去后,四月初一到初五众人日日守护于榻旁,生怕有急。整座骏府笼罩在紧张之中。

    四月初六,家康又有了一些好转。在此之前,他几已水米不进,但此日他竟喝了些稀粥,每次虽皆只一小杯,但喝过两三次,人逐渐清醒了。

    亲信开始试着问他一些话。

    初六晨,略展愁眉的秀忠带着江户增上寺的存应、了的、廓山三位长老和三河大树寺的鲁道长老,来到家康跟前。

    把江户和三河的僧人带至病人面前,实需莫大的勇气。如果家康还清醒,必会对葬礼有些吩咐。

    秀忠禀告完两寺的长老们前来探病,便把话题岔开了。他开始与父亲商量为水野忠清加封一万石俸禄,及令石川忠总继承家成家业诸事。他是想试探父亲是否还清醒,想试试父亲能否从石川家成想到石川数正的子孙,再想到大久保忠邻。

    家康同意秀忠诸议。“为家成恢复家业,如此甚好。找个机会,给大久保也…就交与你了。”他竟主动提起了大久保忠邻。

    正在这时,藤堂高虎得知家康尚清醒,忽从隔室进来“大人,请大人收在下为弟子。”

    家康睁眼一看,隐约见高虎已剃去花自头发,身披袈裟。

    “大人才是在下在这个世上遇见的最高明之人,请大人收在下为弟子,让在下在黄泉路上陪伴大人!”

    此为殉死之求。家康惊讶地盯着高虎。

    “大人!增上寺和大树寺的长老便是证人。在下信奉的宗派与大人不同,但,从今日开始,在下决定皈依大人!不,应说在下早巳皈依了大人。自从天正十四年在下第一次于聚乐第见到大人,就已皈依。大人乃是真正的神佛,请您务必答应高虎之求,收在下为弟子…”

    家康唇边迸出一言,断然拒绝:“不!不,高虎…不可殉死!”

    由于家康口齿过于清晰,此时已失去心智的藤堂高虎范然地抬起头来。

    “所谓殉死,便是要把性命据为已有…不可!”

    “即便如在下这般剃掉了头发,大人也不愿收在下为弟子?”

    “若是弟子的话…”家康环视了一眼枕边的寺院长老,吸了一口气,道“既然连我的性命都不属于我,怎能随意要了弟子的性命?”

    “大人!”

    “你还有重责在身。若有战事,你要代替我充当先锋…”

    “可是…”

    “不仅如此。井伊直孝守卫皇宫,你要守卫伊势神宫。我说的这些,你要谨记。只要皇宫和伊势平安无事,无论天下发生何等乱事,都终能平息,因此,皇宫和伊势对于国家,便是主心骨。高虎,你要知道,狭隘之人即便明白动乱之害,也看不清恒定的中心。如看不到这个中心的人越来越多,万民便会陷入苦难的深渊。因此,我才经常对将军言,要把伊势交与你。你近年长进甚多,已非吴下阿蒙,莫要胡来。你若是真正为德川家康着想,便替我好生守卫伊势,它乃万民的性命之根…”

    高虎欲言又止。他常听家康道:万物皆有主心。日本国的主心便是伊势。但直到此刻,高虎才真正明白:往上想去,史上确无一朝一代伊势荒废而万民安乐。伊势神宫乃是天下安定之主心,甚至就是安定本身。

    “你既明白了,帮我叫来神龙院。趁着增上寺和大树寺的长老亦在,我便说说葬礼诸事。”家康觉得藤堂高虎已然大悟,便将视线转向将军秀忠,又道“我乃天下少有的有福之人。”

    “父亲说什么?”

    “我原本应死于疆场上,现在却能将心愿一一托与众人,毫无遗憾离去了。”家康的感慨掀起了一阵波澜。他把心愿一一托给大家,在这其中,独无上总介忠辉。这对于照料家康起居多年的忠辉生母茶阿局,却是撕心裂肺的痛,她“哇”一声哭了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