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七害怕 (第3/8页)
名字永远叫作“我”这欲望如果不愧是欲望就还会失恋的,这失恋的痛苦就只有“我”知道… 随后爱情也来了。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姑娘也走进那古园,她就是X。X走进古园,走近C,走近C残疾的躯体并走进他渴望着爱情的心魂。那时,全部背景才轰然完整,熙熙攘攘远远近近无边无际,有了山和海一样的房屋与人群。在我的印象中,在一个残疾人的形象里,才重新有了生命,有了时间。 爱情来了。但是恋人还要离开。 那依然不是权力可及的领域。 WR终其一生也未必真能懂得:权利之域,权力鞭长莫及。 163 C那时也不懂得:权利之域,并不像传说得那样美妙。二十几岁,是倾向于美妙传说的年龄。母亲也加入传说者的行列:“别总这么憋在屋里,摇着你的轮椅像你没病时那样到处去跑跑吧,你没有什么过错,没理由觉得羞耻,只要你相信你和别人是一样的,别人也就会把你同等看待。”传说也许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出在,二十几岁,会把这传说听成一切。 人的本性倾向福音。 但人根本的处境是苦难,或者是残疾。 C第一次去找X,我看见在那个夜晚,光阴仿佛退回到多年以前:但不是诗人L的仲夏傍晚,而更像是画家Z的冬夜。 一排白杨树,小路的尽端堵死看,电线杆上吊着一盏摇摇欲坠的路灯,C又像是走进了F医生的当年。这都无关紧要。 C在那排白杨树下喊X。楼梯很高,不能上去找她。C请一个小男孩儿帮他进去找,小男孩儿快乐地如负圣命。C仰望高处的窗窗灯火,计算着哪个阳台上应该立刻出现X,出现她惊喜的喊声(就像童年时代的那个小姑娘):“嘿!你怎么来了?我真没想到会是你。你等一会儿我马上下来!”很久,那阳台上果然出现几个人影,晃动,俯望,没有声音或者那样子必会伴有低语,然后消失。一会儿,那个小男孩儿跑出来说:“她们家人说她不在家。”C再仰头去望那个阳台,灯灭了,但阳台上肯定有人在那儿朝C这边看。灯灭了是什么意思?他们要看看C,但不愿意C看见他们。 回家的路并入Z的冬夜,混淆进九岁的迷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并不止一个九岁吧,他不断从现实走进传说、从传说走进现实,每一次迷茫都不比九岁时更轻松。我听见C的呼吸又像是小巷中穿旋的风了。 在那风里,C一个人摇着轮椅走。走走停停,回头张望,传说和现实似乎都还不确定。 穿过一条条小街走过一盏盏街灯,C停住轮椅,点一支烟。烟缕飘摇。这时幽暗的小街深处忽然响过来一阵脚步,和一个声音: “嘿,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抬头:是X。 竟是她,C还是立刻觉得快乐,觉得这夜可以安睡了。 X:“你怎么又抽烟!” 好吧,不抽。把烟掐了。 X:“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一个人出来了。你到哪儿去了?” C:“我也去找你。他们说,你也不在家。” “你去我家了?”X惊诧地问,脸色异常。 这表情暴露了那些传说的真象。C不回答。X也不再问。 沉默。这沉默,把现实确定下来。 他们一起沉默着走过小石桥。月下,仍有几支钓竿指向河心。河水响得单调,白天的嘈杂都似透过水面沉入河底。沉默是在说:那传说原本就不完整。C的沉默是在说:传说原来是这样,原来就是这样吗?X的沉默是在说:是这样,早就是这样,你总有一天会知道是这样。 从那时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那一次C怎么会如此莽撞,怎么会没想到他是一种危险,残疾对一种美妙传说是恰当的道具,对一个现实中的女儿或姐妹…是真确的灾祸… 但那未必是不可以理解的。未必是不可以理解的——这才是C真正的苦难。 164 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件事,甚至C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在他的小屋里,看着X的美丽和健康、宁静和动荡,涌动的激情会骤然掉进迷茫…深不见底,只有一个希望:时间停下来…或者祈祷:在传说没有走进现实之前,让一切都及时结束。墙上老挂钟的每一次嘀哒声,窗外一串串杨花的掉落,都让他多一分对未来的恐怖:传说必定会在某一次嘀哒声中摔死进现实,像杨花掉落时的无声无息…及时地亲吻,狂热,但是要悄悄地,亲吻、抚爱…在确信不会有人来的时候,激动又慌张,那都是承认着未来的危险…有人敲门,他们慌忙从激动中跳出来,去接受必要的平静,必要的从容,那都是承认现实的无望…客人进门,久久不去,并不猜疑这可能是C和X专有的时间——一对恋人独有的领地。也许难怪,因为他们没有宣布过,C和X都没有对别人说过。 “我们说吧。” “怎么说?” “告诉你的和我的最好的朋友。” “你已经说过了?” X点点头:“我已经说了…”伏在C的肩上。 C惶然不知将要发生什么,应该反对还是感谢,但心里记住那是一个永远的纪念日,觉得从此失走任何一条寒风穿旋的小巷都会是满怀希望,任何人都不再可能让他嫉妒了。 165 但是,写作之夜中的每一个人,都对C的爱情表示忧虑: “这行吗?C,他行吗?”Z或者WR的声音。O或者N或者T的声音。甚至L的声音。这声音可以有任意的画面作背景:比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比如灯光幽暗的酒吧一角;比如阳台的门开着,透过阳台的栏杆是一所中学喧闹的球场,一只漂亮的足球飞来飞去… “C能结婚吗?唉,可怜的人他可怎么结婚呢?”很多人都这样叹息,摇头。任意的画面,并不一定与上述声音对应:比如南方的雨,雨里的芭蕉;比如北方的风,风中葵林;比如没有观众的剧场里漏入一缕阳光,阳光里飘动的浮尘,舞台上正在排练一出现代派戏剧… “C他,怎样zuoai?他能吗…”男人们这样想。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