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少帝纪 (第16/18页)
这小子不可不废。前后说了数十遍,此儿把这些都知道了,他自知罪重,企图杀掉我。他买通我身边的人,在我服用的药中下鸩毒,想暗中毒死我,并设计了许多方案。事情败露后,他便想在会面时拥兵闯入西宫杀死我,再杀大将军。他找了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掏出怀中的诏书给他们看,要他们马上就去执行。我的处境危险,就如覆巢下的累卵。我本是个年老守寡之人,对自己一条老命并不看得很重。但辜负了先帝的遗愿,断送了列祖列宗创下的江山,这不能不令我万分痛心啊!幸赖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王沈、王业两人把小子的阴谋马上报告了大将军,使大将军有时间加强戒备。而此儿还是带着人马冲出皇宫云龙门,亲自擂鼓举刀,乱哄哄地与大将军的军队交锋,结果在混战中身亡。此儿既行大逆不道之事,继而又自己惹祸丧身,这使我越发难过。过去汉朝的昌邑王曾因罪被废为百姓,现下此儿也应以普通百姓的礼仪安葬,并把这小子的所作所为告知天下。另有尚书王经,也是罪恶的逆臣,着令将他和他的家人全部逮捕送交廷尉查处。” 十四日,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司徒郑冲前去见皇太后。他们跪奏说:“我们敬读了皇太后的命令。已死去的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取大祸以至丧生。太后依汉朝昌邑王因罪被废的先例以百姓之礼来安葬他,但我们这些朝廷重臣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到防患于未然,见到这个命令也是触目惊心,想起来深感痛悔,难过万分。《春秋》之义,作帝王的也不能例外。而书中所说‘襄王出居于郑’,正是指襄王不听从母亲的教诲,故不能再让他继承王位。如今高贵乡公图谋不轨,危害社稷,自取灭亡,为世人和祖宗神灵所不容,依百姓之礼来安葬他,确是合乎前人法规的。然而我们做臣子的深知太后您非常仁慈,虽从大义出发宣布高贵乡公的叛逆行径,但心中为他的死也很难过,我们做臣子的心中也非常不安。我们请求太后是否可以加恩,考虑以王侯之礼来安葬他?”太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皇太后派代理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持旌节迎常道乡公曹璜入朝承嗣帝位。十五日,群臣进奏太后说:“殿下圣德光耀国家,保佑国泰民安四方安宁。可至今殿下的旨令仍只称为‘令’,与下边的藩国王侯一样。请从今以后殿下的令书一律改称‘诏’,就像前代太后们临朝亲政的先例一样。”二十一日,大将军司马昭极力辞却相国之职、晋公封号和九锡之礼。皇太后下诏说:“有功不隐,这也是《周易》之大义。不过成人之美,也是古代圣贤们所推崇的。今天我愿意接受大将军的意见,但要把这件事告知天下,以彰大将军的美德。”二十六日,大将军司马昭上书说:“高贵乡公那天带领他身边的卫士和其他一些人,举枪擂鼓向我的住处进攻,我担心我的士兵与他们相战,便严令将士们不得对高贵乡公有所伤害,违令者军法从事。骑兵都尉成亻卒之弟太子舍人成济冲入阵中刺伤高贵乡公,使他丧命。我立即把成济抓了起来按军法处置。臣知道作臣子的在君王面前除了以死效忠再没有别的选择,君让臣死,臣引颈就戮才符合大义。那天事变突然而至,灾祸突然降至,臣也不想作任何反抗,一切听从天命,可是又考虑到事变的目的是要谋害皇太后,断送江山社稷。臣作为朝中辅政重臣,重要的职责还在于使国家安宁,否则即便尽忠死去,所应担负的罪责不是更大么?所以仓促之中臣欲效仿伊尹、周公等先贤,挺身而出以安定江山社稷。但同时也一再告诫部下,不得伤着皇上。可成济不听命令冲入兵阵中逞凶,以致造成严重后果。臣为此肝肠欲断,后悔莫及,不知如何地可以一死了之。法律上说犯大逆不道罪行的人,其三族都要抄斩。成济凶戾悖逆,公开触犯国家法律,罪不容诛。请太后马上下诏逮捕成济的家属送交廷尉,按罪行予以严惩。”太后阅书下诏说:“法律上五刑之罪,没有比不孝之罪更大的。一般百姓家的儿子忤逆不孝,尚且还要告之于官府给予惩治,高贵乡公这小子的所作所为算是君王吗?我妇道人家不太懂得大义,但我以为成济并不见得就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然而大将军既恳切陈词,言语感人,我也就同意你的奏请。同时也要把这件事通告四方,使天下人都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六月初一,皇太后又下诏说:“古代君王所取的名字,一般容易犯讳且又易避讳。今常道乡公名璜,讳字甚难避开。百官可议论一下改个什么样的名字才好,考虑好了便启奏上来。” 陈留王纪,陈留王名奂,字景明,武帝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 甘露三年(258)被封为安次县常道乡公。高贵乡公死后,朝中百官商议迎他承嗣帝位。六月二日,他来到洛阳,见皇太后,同日在太极前殿正式登基称帝。接着大赦天下,改年号甘露为景元,对众人按爵位不同分别予以赏赐。 景元元年(260)六月四日,新即位的皇帝曹奂拜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增加两个郡,总共达十个郡,并加九锡之礼。另外,对司马家族的子弟,尚未有爵位者皆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司马昭极力推辞才作罢。七日,已故前汉献帝(山阳公)的夫人死去,皇帝幸临华林园,派特使持节代表朝廷追谥夫人为献穆皇后。举行葬礼时,车马服饰和种种礼仪都用汉代旧制。十一日,升任尚书右仆射王观为司空。十月,王观病亡。十一月,燕王曹宇给曹奂上表祝贺冬至,向他称臣。皇帝曹奂下诏说:“古代的诸侯王们,也有对皇帝不行君臣之礼的。今父王您也可以依照古人的做法不向我称臣,这也是我对您的一种报答。被选中承嗣帝位当了君王的人,反而使自己的亲属都变成了自己的臣下,难道只有这样才算是对皇帝的尊重吗?若是燕王和群后都自称为‘臣’、‘妾’,于情于理也是不合。今后一切都依照典章礼仪去做,尽量做得合情合理些。”朝中礼官闻此向皇上进奏说:“最高的礼仪莫过于对祖宗的尊敬,最严格的制度莫过于王典。今陛下以自己的宏德而承天运,继王位,治天下,肩负曹氏宗族的厚望,振兴着三代先帝开辟的基业。而燕王是陛下的至亲,又有先帝分封的王爵,但他对朝廷和皇上毕恭毕敬,以自己的行为和仁德,为天下作出了榜样。如果完全依据正典,称呼燕王恐怕不太方便。臣等建议陛下把这件事当作特殊情况处理,给燕王以不作臣下看待的礼遇。我们认为燕王的奏章可按旧的体式去写,皇上您写给燕王的书信,则可在其中表示尊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