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部第八章 (第4/4页)
跟我对望。自然而然,我开始一本本读起来,一开始不分好坏,跟一头猪在垃圾堆里一路拱过去差不多。 然而在那些书里头,有那么三四本跟其他书不一样。别,你误会我了!不要按你自己的想法,以为我发现了马塞尔·普鲁斯特或者亨利·詹姆斯或者别的什么人,就算那儿有他们的书我也不会去看。我要提到的书根本不算高雅,但时不时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就是你会碰到一本跟你目前达到的思维水平刚好处于同一等级的书,以至于让这本书看来就像专为你写的。那些书中有一本HG。威尔斯的《波利先生的历史》,是那种廉价的一先令价钱版本,快散开了。像我这样一个作为铺主的儿子、在农村长大的人遇到那样一本书,它对我产生的影响不知道你能不能想像得到?另外一本书是康普顿·麦肯齐的《邪物,其中一件恶街》。几年前这本书一时很有争议,我在下宾非尔德隐隐约约听说过。另一本书是康拉德的《胜利》,其中有些部分让我看得烦,但那种书可以启人思考。那儿还有本蓝色封面的某种杂志旧刊,里面有D。H。劳伦斯的一个短篇,我不记得题目了。它是关于一个德国应征新兵把他的准尉推下防御工事后跑掉,后来在他的女朋友卧室里被抓到的事。这篇小说让我感到困惑,不明白它讲的是什么,却给我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就是我要再去读一下别的类似作品。 就那么着,一连几个月,我读书胃口大开,几乎像是种生理上的饥饿。那是我自阅读迪克·多诺文的故事以后头一次全身心投入地读书。一开始,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书本,我以为惟一的途径就是买。我觉得这有点意思,因为它说明了在不同出身下成长对人们的影响。我想中产阶屋里,虽然还级的人,也就是一年收入有五百英镑的人自打在摇篮里时起,就知道穆迪流通图书馆和泰晤士读书会了。后来没多久,我知道世界上有可以借书的图书馆,就在穆迪和另外一家位于布里斯托尔的图书馆办了入会手续。此后一年左右时间里我读了多少本书啊!作者包括威尔斯、康拉德、吉布林、高尔斯华绥、巴里·培恩、W·W·杰克布斯、派特·瑞基、奥利佛·奥尼恩斯、H·塞顿·麦里曼、莫里斯·巴林、斯蒂芬·麦肯那、梅·辛克莱、阿诺德·贝尼特、安东尼·霍普、爱里娜·格林、欧·亨利、斯蒂芬·利考克,甚至还有西拉斯·霍京和吉恩·斯特拉顿·波特。这些名字你知道几个?那年头人们重视过的书,到现在半数都已被忘掉。但在开始时,我把那些书全囫囵吞枣读了下来,就像一头鲸鱼游进了虾群。我完全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当然,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趣味提高了些,开始能够辨别哪些是无聊的书,哪些不是。我拿到一本劳伦斯的《儿子和情人》,有点喜欢,后来读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和斯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谈》也特别喜欢。威尔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家。我读过乔治·摩尔的《埃斯特·沃特斯》并喜欢上了它。我也试过读哈代的几个长篇,可总是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我甚至还看了点易卜生的书,给我留下的模糊印象是挪威天天下雨。 这很古怪,真的,即使在当时,我也觉得很古怪。我是个少尉,几乎已经没有伦敦腔了,我已经能分辨出阿诺德·贝尼特和爱里娜·格利的风格,但仅仅四年前,我还在柜台后面切着奶酪,指望有一天能当上一流的杂货铺主呢。全面衡量一下,我想我肯定会承认战争对我的影响有好有坏。不管怎样,读了一年的小说,在学习书本的意义上,那是我经历的惟一一次真正的教育,对我的心智产生一定作用,让我有了种态度,一种怀疑的态度,那是倘若我按部就班过日子就无法获得的。但是——我怀疑你能否明白这一点——真正将我改变,真正给我留下印象的,更多来自我所经历的糟糕透顶、了无意义的日子,而不是那些书本。 那真是无法形容的了无意义,就是在一九一八年。你看我,坐在临时营房的火炉边看小说,而在几百英里远的法洗衣粉放在红国,枪炮在吼着,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吓得屁滚尿流,却还是被驱赶进机关枪的火力网中,就像向炉子里扔小块焦炭一样。我是个幸运儿,那些高层人物漏了我,结果我就待在我那个温暖舒适的小窝里,为一份并不存在的工作领薪水。有时,我会心里一阵慌张,他们可得记着我,别把我永远丢那儿,但这从来不曾发生。那份印在粗质灰色纸上的正式表格每月都寄给我,我填了后再寄回去。然后还有表格寄来,我都填好后寄回,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整件事情像精神错乱的人所做的梦一样没道理,所有这些,再加上我读过的那些书,留给我的是种不相信任何事情的感觉。 我不是惟一特例,整场战争中充满了没头绪的事和被遗忘的角落。到这时,那些人——不打折扣地说有上百万——被滞留在这样那样的回水处。整支整支的军队在前线无所事事,番号已被忘掉。还有一些庞大的政府部门,养着大批一星期挣两镑的文职人员和打字员,只是往上堆着文件山,而且他们也一清二楚他们所做的,只是往上堆积文件山。谁也不再相信暴行和英勇的比利时人的传说,当兵的不认为德国人是坏人,却对法洗衣粉放在红国人恨之入骨。所有低级军官都认为参谋人员是思想侦探。有种怀疑的风气正席卷英国,甚至也到了十二英里据点。要说战争把每个人都变成了高雅之士有点夸张,但是它的确暂时把人们变成了虚无主义者。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大可能觉得自己如板油布丁那样微不足道,同样,他们也不大可能成为左翼人士,战争却将他们变成了左翼人士。如果不是因为战争,我现在会在哪儿?我不知道,但不会是现在这样。如果战争没能要你的命,它会让你开始思考。经过那些其蠢无比的混乱局面,你不会还认为社会是像金字塔那样永恒不变和无可置疑,你了解到它不过是一片混沌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