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十六岁:蝉变 (第1/3页)
第五章 十六岁:蝉变 命运就像一条崎岖坎坷的路,最重要的不是走得快,而是要懂得在哪一个路口转弯。 “大少爷——” 心爱一声喊出,豁然而起。冷汗涔涔,而小腹坠痛。她伸手到腿下,触到粘湿的一片,抬起手来,指尖点点嫣红,不禁“呀”的一声,心思洞明——她已经是大女孩了! 电光石火般,她想起天使与魔鬼对她的许诺:等她成人时,便可开口说话!而魔鬼曾经暧昧地笑着,暗示一场血的洗礼,难道… 她尝试开口:“大——少——爷!” 发音含糊,但一字一句——她果然会说话了!她终于会说话了!她竟然会说话了! “mama,爸爸。”她轻轻地念,一遍又一遍,从小小声,试着放开声音,终至嘶喊:“妈——妈——” “心爱。” 甄mama正在楼下煎鸡蛋,听到叫声,出于母亲的本能,第一意识便是女儿出了什么事,但接着省过来,女儿不会说话。那么,这是谁在喊mama,为何听来如此陌生而熟稔,就好像从自己的记忆深处发出来的一样? 她一边大声喊着:“老甄,老甄,快起来!”一边急急奔上楼,狂敲女儿的门:“心爱,心爱,是你吗?” 心爱跳下床,没忘了把床单卷成一团扔到床下,接着披上晨褛踉跄地来开门。 看到mama惊惶的脸,她突然感到无限辛酸。做了十几年母女,她仿佛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清楚母亲,这是她的mama啊,她是借了她的身体才可以重新返回人间的。这十几年里,母亲为她cao了多少心!现在,她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要想有人真心诚意地与她分享这份快乐,除了母亲,又会有谁呢? 她扑进mama的怀里,泪流满面而口齿清晰:“mama。” 甄mama呆住了,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是谁?谁在叫mama?她抓住女儿的双肩推后一点,死死盯着她的嘴巴:“心爱,是你叫我吗?你再叫一遍,再叫一遍。” “mama。”心爱清楚地叫,接着抬起头,眼光越过母亲的肩膀,投向刚上楼来的父亲,再次叫“爸爸。” 甄先生猛地用力抓住扶手才没有从楼梯上跌下去,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过来:“心爱,你叫我爸爸?你叫我爸爸!你再叫!叫爸爸!” 他们是多么快乐啊!快乐到震惊!快乐到不相信! 心爱的泪水更加汹涌了,她如何来报答这份养育之情呢?她努力地、慷慨地多说一点:“爸爸,mama,我——会——说——话——了。” “心爱——”甄mama终于确信了,不禁猛地抱住女儿嚎啕大哭起来。自己做了多少年这样的美梦啊,梦见女儿有一天会突然开口喊自己mama。面前的一切是真的吗?这一切可以长久吗?她再用力一点抱紧女儿,然后偷偷掐掐自己的手臂,是真的,不是梦!她哭得更大声了,很努力才可以抬起头来看老伴:“老甄,你听见吗?心爱叫我妈了。她会叫妈了!” 孩子叫mama,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天下母亲最基本的快乐。而这快乐,迟来了多少年哦! 这一天是甄家的大日子。简直跟心爱出生那天一样快乐。不对,比心爱出生时更快乐——心爱出生在动乱年代,甄家当时可是一片凄风苦雨——应该说,跟甄爸爸甄mama结婚那天一样快乐。 甄mama兴奋得几乎想念佛,一个劲儿说:“真是老天开眼,心爱开口。搁在过去,应该去庙里还神的。” 甄先生笑起来:“现在哪里还有什么还神?你要真想做善事,去福利院布施还更现实些。” “那就去福利院。我明天就去联系。”甄mama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这样大的喜事,不做点儿什么,怎么也过意不去的。于是便又计划着要遍请亲友来庆贺一番,一雪前耻——人人都知道甄家有个哑巴女儿,现在倒要叫他们看看,谁有心爱那么聪明美丽,十全十美! 甄先生又有意见:“现在请客为时过早。一则心爱刚刚开口说话,情况到底怎么样,还得观察几天,最好是去医院看看医生们怎么说,也要给点儿时间练习,等说话流利些再告之亲友也不迟;二则也要找个好时机、好理由,要是专为心爱开口说话这件事请客,反而显得尴尬,跟动物园展览似的,倒让人笑话。” 一席话说得甄mama紧张起来,惊道:“还要去医院看看?难道心爱的情况还会有反复吗?你担心她开口说话只是回光返照?” “什么回光返照?我看你是高兴得糊涂了,不会用词别乱用。”甄先生无奈地摇头,安慰着哭哭笑笑的妻子“不管怎么样,听一下专家的意见总是不会错的吧?” 但是专家们没有意见。有意见也都是含糊的。甚至有位年轻的博士略带戏谑地说:“有的人开口迟,也许令千金一字千金,迟得有点儿离谱吧。” 甄先生哭笑不得,只得又将女儿带回家,自我定义说:“不管怎么样,总是大好事一件,也许是上天见我们积善行德,有意垂怜吧。” 于是开始计划下一步:行善还愿。 这件事由甄mama带着女儿进行。原打算去儿童福利院的,关心曾经和心爱一样有残疾的儿童,但是因为需要很多手续,竟不容易做到,便只得改为老人院。甄mama这才知道,原来想行善也不是想做便可以做的,全不像电影里演的那么容易。进入福利院或者孤儿院,和进监狱一样难,得过得去十道八道关卡才行。 老人院坐落在郊区,由一座大户人家捐出的宅院改建。心爱看着很是眼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卢府。那时候年龄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方位不能记得清楚,而这里的建筑又变动颇大,便有几分相似也做不得准——大户人家的宅院本就是差不多样子的。 即使隔了近四十年,隔着前世今生,她依然清楚地记得跟着那个会种桃花的顾三第一次走进卢府大门的情形——同所有的大户人家一样,卢府也有着极高的门顶,门上有铜铸的兽头双环,从门外面望进去,可以看到园子里大树的冠,还有戏楼飞出的一角绣檐。 那是她生平第一次走进大户人家——不是走的大门,是从大门旁边的一个角门进去的——也是第一次看到花园与戏楼,都那么精致好看,像一幅画多过像实景。她连赞叹也忘记,美目流连,脚下有些磕磕绊绊。 顾三扛着桃花树,从花树的枝桠间回过头来瞅她。但是她没有留意,眼前有更多的桃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