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_胡村月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胡村月令 (第2/8页)

墳看姣姣”,但是燈市臺閣要到嵊縣上虞城里去

    看,我鄉下也不放風箏,且上墳沒有姣姣可看,因為陌上路上相見都是相識的姊

    妹,嫂嫂。但是女子有她的正經,恰像桃花的貞靜,乃真是桃花了。蘇軾初出四

    川到帝京,過漢陽時作詩,有云“文王教化處,游女儼公卿,過之不敢慢,佇立

    整冠纓”,紀曉嵐批說稚拙,但我很歡喜,這首詩也寫出了蘇軾自己是個志誠年

    青人。

    上墳做菁餃,我小時就管溪邊地里去覓艾菁。菁餃與上墳用的酒饌,只覺是

    帶有風露與日曬氣的。還有是去領清明豬rou與豆腐,上代太公作下來的,怕子孫

    有窮的上不起墳,專設一筆塋田各房輪值,到我一輩還每口領得一斤豆腐,半斤

    豬rou,不過男孩要上十六歲,女兒則生出就有得領,因為女兒是客,而且雖然出

    嫁了,若清明恰值歸宁在娘家,也仍可以領。若有做官的,他可以多領半斤,也

    是太公見子孫上達歡喜之意。我母親把這些都備弁好了,連同香燭紙錢爆竹,及

    上墳分的燒餅,都把來裝在盒擔里,由四哥挑了,一家人都去上墳,母親是只上

    爺爺娘娘的墳她也去,因為她是新婦,此外她是留在家里看家。

    清明太公的墳是由輪值塋田的一家去上,要用鼓吹,各房都要有人去拜。上

    過太公墳,喫清明飯,各房全家到齊,婦女都穿裙,打扮了去。在倪家山眾家大

    堂前,有四五十桌,小菜自己帶去,飯由輪值塋田的一家備弁,坐攏來都是同一

    個太公的子孫。吃清明飯在傍晚,其時日子已放長,吃了回來,許多人紛紛渡過

    溪橋,我跟著母親,只覺暮色像早晨白茫茫天快要亮時,胡村人還要出去到外面

    打江山。

    上墳要上許多天,各家有遲早,一家祖先的墳都上遍有的也得兩三天。墳有

    的在路邊,有的在山腳下,有的在半山里。上墳去的路上,只見茶葉已不久可採

    ,地里誰家的蠶豆今年種得這樣好法,麥已晾花,桑葉已成蔭,還看得出去年桑

    樹的枝條剪得非常齊整。此地是整個田畈都齊齊整整,日色映溪連山,又照在村

    子里,只見人家的烏瓦白牆益發顯明。做生活有這樣勤謹,所以墳前拜掃人也個

    個都是孝子順孫了。

    我五,六歲時,大嫂還在家,我頂與她要好,聽見誰家上墳我就與別的小孩

    去接燒餅,有時一個,有時一雙,不捨得喫掉,都交給嫂嫂,嫂嫂給我盛在一個

    瓦罐里,擱在灶梁上,吃時我也總要分給嫂嫂。嫂嫂是大人,當然不在乎這種一

    兩文錢一個的小燒餅,但她也當大事替我保管,有時近處上墳她也去接燒餅,要

    幫我積成十五到二十個。嫂嫂去井頭拎水,我跟去,她燒飯時我與她排排坐在燒

    火凳上。可是他們夫妻不和,母親說兩人都不好。他們兩人常時打攏來,我幫嫂

    嫂不得,就一面大哭,一面抓打大哥,但因人小,只打得著他的腿與腰身,大哥

    道、“我難為六弟。”總算不打了,因為大哥也是頂喜歡我的。可是嫂嫂又動了

    氣,當下整整包袱必要回娘家,我牽住她的衣裙不放,叫、“嫂嫂呵,不要去!

    嫂嫂呵,不要去!”嫂嫂只得又坐下來,罵大哥道、“我是難為六叔。”她不走

    了,打水給我洗臉,我還哽咽難言。

    嫂嫂在后屋與堂姊妹們做針線,叫我坐在小竹椅上,拿手中的鞋面布比比我

    的腳寸。比對過了,她一面做,一面唱、“油菜開花黃如金,蘿蔔籽開花白如銀

    ,羅漢豆開花黑良心。”說道、“黑良心就是你大哥。”

    【採茶】

    我鄉下山地高寒,採茶先從平陽地方採起,自己的採了便幫人家採。亦有穀

    雨之前採的,叫雨前茶,但只是少量為供客之用。胡村人是甚麼都要長成了纔拿

    來派用場,蠶豆必要莢里的豆粒七分飽滿纔摘來吃,黃瓜南瓜茄子纔結下來也不

    作興就摘來嘗時新,像城里人的吃雛雞乳豬當然更沒有。我五哥不知如何想得出

    來,他用二隻酒甕覆住竹筍,那筍在甕里不見天日,彎彎曲曲,長得很大亦仍是

    極嫩的黃芽筍,我母親見了亦不許,說是罪過的,要讓它自然長大,作了肴饌亦

    饒有日月風露。依這來說,今時把未成年人來派政治的用場,當然亦與暴殄天物

    是一樣。何況採茶是有個旺時,前山后山處處山歌,而採雨前茶則單是那冰冷淅

    索就不成風景。

    茶葉旺時,沿江村里來的採茶女,七八人一夥,十幾人一隊,一村一村的採

    進去,多是經過我家門前大路上。她們梳的覆額干絲髮,戴的綠珠粧沿新笠帽,

    身上水紅手帕竹布衫,各人肩背一隻茶籃。她們在胡村一停三,四天,幫茶山多

    的人家採茶葉,村中的年青人平日挑擔打短工積的私蓄,便是用來買胭脂花粉送

    她們。還有買大糕請她們,大糕是二寸見方,五分厚,糯米粉蒸的,薄薄的面上

    用胭脂水印福祿壽禧,映起豬油豆沙餡的褐色,流流動,留出雪白的四邊,方方

    的像玉璽印。這大糕在紹興城里長年有,胡村則只茶時有人蒸來橋頭路亭里賣,

    年青小夥子一籠一籠買去茶山上送給採茶女。他們又給採茶女送午飯,順便秤茶

    葉,背著爹娘,把秤棒放給美貌的,五斤半秤成六斤。茶山上男女調笑,女的依

    仗人多,卻也不肯伏輸。

    白天採來的茶葉都堆在堂前地上,叫青葉子。吃過夜飯在后屋茶灶鑊里炒青

    葉子,採茶女與主家的年青小夥子男女混雜,笑語喧嘩,炒青葉子要猛火,燒的

    松柴都是頭一年下半年就從山上砍來,劈開疊成像牆頭的一堆堆,曬得悉嚓粉燥

    ,胡村的年青人惟有做這樁事頂上心。我小時就幫燒火及搬青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