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鶯囀 (第1/3页)
春鶯囀 【春鶯囀】 外婆家隔壁準提寺,大殿里有八櫥經,我無事天天去坐在佛前蒲團上看經。 前此我對佛經全然無知,但從逃難以來,有些地方自然的與之意思相通,如今一 讀,竟是佩服得要命。我三十歲時,曾想寫一部書,用唯物論辯證法來批評印度 哲學,好得沒有做那樣的傻事。可是等我把那三藏經讀了個差不多,我又對它不 滿,從它走了出來了。 我買得一冊花間集,又是喜愛得要命。還買了一部杜甫詩,不拿它當詩來讀 ,只拿它當日常的人事來讀。原來佛經的美,中國的詩詞里都有。我把這意思寫 信給北大教授馮文炳,想能勾搭到一個新友亦好。不料他回信說佛理宁是與西洋 的科學還相近,當然他是當我幼稚,結交只可息念。一個人新有所得,是一來就 要排他的,馮文炳亦未能免,如此我倒亦不服氣,我又買得了二冊易經,又從籀 園圖書館借來了孫詒讓的周禮正義,這兩部書里的天道人事,原來遠比佛理更好。 我變得非常重功利,凡不能度過災難,不能打天下的人,他便有怎樣的好處 ,亦總有欠缺。所以我連不喜儒生,更不喜楚辭。連那樣喜愛過的晚唐北宋詞, 亦忽然覺得詞到底小,不及詩直諒。詩是我愛李白的,不佩服杜甫,因我不願自 己亦像杜甫的窮法,他窮得來合情合理。 我又買得一本嵊縣戲考,有十八相送,樓台會,祝英台哭靈,前遊庵,后遊 庵,志貞哭靈,龍鳳鎖,盤夫,及相罵本,未經上海文人修改過的,我把來都唸 熟了,偶或忘記,想要移易或添減一二字,竟不可能。如相罵本里九斤老踏殺了 鄰家叔婆的金絲貓,要賠銀子三千吊,九斤老家的年青媳婦就要她也賠還借去不 見了的鑊槍柄,說是月亮里的娑婆樹。唱詞、 想我公公年紀老,天亮起得清清早, 上畈走到下畈到,拾得一根娑婆條。 東上上來上勿牢,西上上來上勿巧, 上在鑊槍剛剛好。 鑊槍柄來一記慣,一鍋清水會變飯, 鑊槍柄來一記鑿,一鑊蘿蔔會變rou。 是這樣直諒而調皮的中國民間,所以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我有愁思,就去外面只管走路走半天。如此一連有過十數日。有幾次在竇婦 橋路上,只見天空白茫茫,北邊一道青色澄澄,好像是俗說的天眼開了,遠處無 數山,山外是中原,那里有著愛玲與小周,這我就要有志氣。可是一時許不得心 願,作不得打算,惟有想要謠。詩經里有“我歌且謠”,謠與嘯都是此意難寫, 聲音多,字句少,若必說出此時所感,倒是要慚愧的。 我到籀園圖書館看報,留心在南京上海判決漢jianian罪名諸人的消息,還有日本 與德國也在審判戰犯。我且亦漸漸的借書看。這圖書館是清末經師孫詒讓的遺愛 ,如今館長姓梅,一個管理員姓陳,底下兩名助手,及一名雜役。這姓陳的帶有 躄腳的殘疾,只小學畢業,也虧他苦出身,得列于溫州的讀書人隊里。他倒與我 攀談起來,我也想在此地能結識一個人,或可于我的安全有益。 他問知我只是做做單幫生意的,說道、“你借閱的書倒都是有程度的。”我 說我做生意也是半途出家。他就要我投稿,溫州日報副刊有一個是他在編。我說 文章只小時學寫過,向報上投稿更無經驗,只怕不中式。他卻道、“你只管試試 ,我看若可修改,就給你改改。”他因盛讚周作人的小品,我只傾聽,肚里想周 作人的文章的好處,就在他自己是個才華很高的,而能使斗筲之輩亦有他們的沾 沾自喜。投稿的事我就承迎他,也是寫的小品文,但為謹慎,只擇佛經為題,而 用詩詞的句子來解釋。我這樣的寫有好幾篇,多蒙他讚賞,改動得亦不多。 但是帶殘疾的人多有一種隱忍狠僻,顧己不顧人,這姓陳的更決不做無益無 聊之事,我到底不能希望他介紹朋友,連想把我的通信處由他轉,和他亦沒有得 可以商量。我惟在他那里認識了陳中日報總編輯姓黃的,是藍衣社的人,陳中日 報也在附近,我反為要小心。 忽一日,溫州日報上登出飲酒五古一首,作者劉景晨。我受五四運動的影響 ,不喜近人作的古詩,但這一首卻好,詩最怕藝術化了自成一物,所以好詩倒要 不覺其是詩。我就和作一首,也在同一報上發表了,我是意圖勾搭,惟不識這劉 景晨何人,又不敢到報館去問,偶過五馬街裱裝店,見裱有紅梅一幅,題名亦是 劉景晨,我肚里想他倒是又會作畫,因從店夥問得他的住址,是百里坊世美巷二 號。但我亦不好冒昧往訪。 如此過了半月有餘,忽一日見報上載有義助小學校經費的個人書畫展覽會, 又是劉景晨。我遂去看,見一白鬚老者據案而坐,威嚴清淨,他的人的風貌亦像 是畫。我想這一定是了,但是且先看了畫,然后上前致敬,問是劉先生麼,我是 張嘉儀。劉先生起立還禮,延我坐,說和詩已見,且是不錯。問我府上那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