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枪械发展及种类介绍 (第1/4页)
枪械发展及种类介绍 antique【古董枪】 美国联邦法律规定,任何生产日期早于1899年的枪枝,或是弹药不容易取得的旧枪枝,以及无法使用固定式弹药的枪枝(如使用黑色火药的前膛枪)都归类为古董枪。这类枪枝不受大部分枪械管制法律的限制。 a女il【底火砧座】 在弹壳底部或者底火中的一个凸起,当子弹击发时,撞针撞击底火底壳,底火中的引药和这个凸起碰撞摩擦发火燃烧,然后经由弹壳上的引火口进入弹壳,引燃装药。 ap(ar摸rpiercing)【穿甲弹】 内包钢心或其他硬质合金的弹头,可以穿过薄装甲板。德国在一次大战开发用来击穿敌人壕沟中防护观测口和射口的装甲板。 aperture【觇孔】 此种瞄准具的设计利用人体生理,当人的眼睛从一个小孔中看出去时,会很自然地将瞳孔中央移至小孔的中央,以求得最大的透光量。如此一来,人眼和觇孔的位置可说是固定了(当然随每人生理不同而有少许差距),再加上前准星,就可以很容易地瞄准。 aperturesight【觇孔瞄准具】 使用觇孔作为瞄准机件的瞄准具,又称窥孔照门(peepsight)。大部分情形下用于照门上,普遍见于军用步枪。少数枪枝如hk系列步枪、冲锋枪则用来做为准星。 ar摸rer【军械士】 通常指军队或单位里维修、管理枪械的人员,不一定有枪匠等级的能力。 arquebus【轻型火绳枪】 火绳枪(matchlock)的一种,重量较轻,可以抵住胸部或肩窝来发射,不必依**架支撑。流行于15、16世纪。 advancedprimerignition【提前击发】 这种击发的方式多见于使用开放式枪栓、以气体反冲式运作的冲锋枪。它的方式是在子弹上膛过程中,当子弹大部分进入膛室,但还有一小部分在外时,击发机构就将底火击发、装药引燃,此时子弹和枪机仍然向前运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向前运动的惯性可以抵销一部份发射气体的冲力,延长枪机保持膛室密闭的时间,不必单*枪机的重量和复进簧的弹力,枪机重量也就可以减轻。英国在二次大战时著名的史登冲锋枪(stensmg)就使用了这个原理。 airgun【气枪】 使用压缩的空气或二氧化碳为动力将弹头发射出去的枪械,一般作为练习之用。可分发射弹丸(bb)、弹粒(pellet)和弹镖(dart),口径分。177寸(4。5mm)、。20寸(5mm)、。22寸(5。5mm)、。25寸(6。36mm)。其驱动方式分:弹簧活塞(spring-piston)、气动帮浦(pneumatic)、外接充气瓶(二氧化碳或压缩空气)。 airsoft【软弹气枪】 使用轻重量塑胶弹丸的空气枪,主要用来休闲,如目标射击、对战之用。由于弹丸重量轻,枪口初速低,相对的枪口动能也低,安全性较高。近年来日本厂商生产拟真的软弹气枪,使用电池驱动发射马达机构,不但在重量、外观上都类似真枪,更可全自动发射,让此运动更加风行。其弹丸按重量分,从练习用的0。12克,对战用的0。2-0。25克,到射击竞赛用的0。3-0。43克。 ak(avtomatkalashnikov)【卡拉希尼可夫自动步枪】 前苏联枪械设计家mikhailti摸feevichkalashnikov在二次大战后依据德国突击步枪的理念设计出来的枪系,机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最早的是1947年的ak47,使用7。62x39mmm1943子弹,到1959年的akm,再到1974年改用小口径5。45x39mm子弹的ak74、以及今日的ak101/102/103,一系相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突击步枪家族。 ambidextrous【双手通用】 左、右撇子都能使用的设计。 ammunition【弹药】 子弹、炮弹、火箭、飞弹等的通称。 annealing【退火处理】 主要是指将材料曝露于高温一段很长时间后,然后再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制程。主要目的是:(1)释放应力,(2)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韧性,(3)产生特殊显微结构。 在枪械上的应用通常是在重装子弹时处理弹壳,以便延长弹壳重新使用次数。弹壳一般是黄铜材质,可以多次使用。但是弹壳颈部分由于在击发时会受力而硬化丧失延展性,重装手续中的整型步骤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如果对弹壳颈部加以退火处理,可以回复其延展性,增加弹壳重新使用的次数。不过,弹壳退火处理和一般退火处理不同,由于这种退火处理只想要改变弹颈部的金属分子结构,不想要影响到弹壳其他部分,所以退火处理的不但要集中、时间要短、而且要急速冷却。 大部分重装子弹的人士并不做退火处理,主要是因为手续麻烦,而一般的弹壳不贵,重装几次后平均成本已经很低了,不必浪费时间做退火处理延长弹壳的使用寿命。通常会做退火处理的仅限于罕见口径的弹壳,由于罕见所以价格昂贵(可以贵到一个弹壳值5美元),因此做退火处理就有必要了。 anti-materialrifle【反物资步枪,反设备步枪】 通常指较大口径的狙击枪,适合远距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