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4/6页)
锐利视线。 “那么…” 对话告一段落后,宋改口看看名高。 “是不是可以聊聊贯公司?” 名高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普普通通啦!” “目前的日本似乎非常重视直销市场。” “您说的没有错。不过,它并非传言中那么赚钱。” “没这回事吧!贵社在不景气之中,每年的营业额不是都还成长百分之十以上吗?日本根本没几家企业可比。” 看来对方已经事先调查过杰克森了。 “只要能符合时代需求,自然就有生意上门。只会嚷着不景气不景气的人,当然也无法注意到这点。更何况…” 名高笑着耸耸肩。 “您一定也深知其中道理才对。” “不是这样的。” 史克拉说。 “在直销市场方面,我们都是门外汉。我们很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名高在心中窃笑。史克拉轻易就将他放出去的软钉子给挡了回来。名高看着刘,发现他正用力对自己点点头。 “就是说嘛,刚。他们都认为直销业是次世代流通业的重要踏板。听取专家的意见是很重要的。这个工作想来非你莫属了。” 既然刘都这么说了,名高也没有隐藏的必要。他老老实实地说出设想中的未来展望。 四位商界名流默默听着。当名高提到将企业主导的大众市场,汰换成消费者参加型的个人市场,宋和史克拉很热心地参与讨论。 “你觉得五年后有可能实施吗?” “如果动作快一点的话,三年后就可以了。实际上,美国公司已经有部分的部门开始从事相关业务。” “你有什么相应计划吗?” “很可惜,目前还在揣摩阶段。” 名高坦白回答。 “当然本公司也陆续研发出各种软硬件。只要增加几项顾客数据,新投资的设备就能马上设计出个人的购物需求清单。问题在于商品供给。不管邮购触角再怎么延伸,不能提供货物也是枉然。可惜现今的生产系统还无法赶上市场的脚步。” “我国政府目前最重视的,就是通讯的基础设备,以及和海外的企业合作,共同铺设光纤缆线。” 一直保持沉默的宋开口道。 “一旦架设完成,通信网路便可以从韩国经由越南、泰国,一直延伸至东南海沿岸,共计四千公里。如此一来,就有可能提供你刚才说到的生产线了吧!” “老实说,不管通信网路再怎么完善,还是必须改变基不的生产型态。” “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现在,西方国家有种出租录像带和音乐CD的商店。” “这我听过。” 陈点点头。 “上海、北京也有商人引进,当时还造成大轰动。” “好像是这样没错。问题就在于受欢迎的商品很容易缺货,好不容易上门的顾客也会因此流失。因此,美国的大型出租店便和IBM合作,共同开发出一套新系统。总公司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商品影像、音乐传送至小卖店,顾客可以当场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出一张独一无二的音乐CD。有了这种系统,便能提供顾客所有的需求。再者,不但可以避免存货过多,也能大幅缩减物流和仓储的费用。当然,我这个例子学的不是很好。不过,为了实践高信息流通社会,颠覆根本的商业型态是势在必行的。” “原来如此。” 陈点头表示同意。 “你说的一点都没错。的确是一大难题。” “这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以高流通信息冯基础的次世代产业,首重软硬件的开发。不过,它必须和流通业、制造业等不同领域一起创新研究。所以说,跨越国界、业种的共同事业体将是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发言中途,名高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香港最大的纤维厂老板、中国商业的专业顾问、中国国营机械企业的董事、近年来业务延伸至亚洲的美国通讯公司香港分社长,以及支配香港所有贸易的侨界巨子。 全是一等一的商界名流。 (该不会…)晚餐过后。 四位客人对刘道过谢后,准备起身离去。名高也站了起来。 “谢谢你今晚那么精辟的分析。” 包先生对名高伸出手。 “哪儿的话。能和您见面是我的荣幸。” 名高也笑着和对方握手致意。接着和陈、宋等人握手。最后,T&am TA分社长史克拉站在名高面前,笑着对他说:“Iti ee icedoingbusine withyou,Mr.NADAKA.” 瞬间,名高确认自己的直觉是对的。 “Thefellingismutual,Mr.STUDLAR.” 两人再度握手道别。 洁琳站在玄关目送所有客人离去。名高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发出会心的微笑。 “怎么了?刚,你好像很高兴。” “是吗?” 名高笑了笑。看来他的怀疑已经变成确定了。 “能够看到你露出这种神情,今晚的餐叙也算是没有白费了。” 名高点点头。 “今晚真的很棒。” 刘发出微笑。 “能得到你的赞美,我觉得很开心。要不要再喝一杯?还是有好女人在等你啊?” 刘的揶揄让脑袋一角浮起已经完全将他遗忘的恭章身影。名高苦笑。等待他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他应该还在沉睡中吧? “我没有约会。” “那可真稀奇。” 刘看来十分讶异。 “那就再陪我一下吧!” 两人移往之前的会客室。刘让名高坐在沙发上,自己走到吧台。接着,他端出两杯威士忌。 “为今晚干杯。” 玻璃杯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蒸馏过的葡萄芳香在名高的喉咙扩散开来。 名高一口气将酒饮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