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一九二八mdash;m (第2/9页)
。几年间,他为了出版而进行写作。《士兵们的报酬》发表后,他就想写在他心中的霍拉斯·李渥内特。在他的作品更加使他个人感到满意的时候,他的作品却更少地被出版商所接受。他不肯回头去写对青年人富有魔力的作品如《士兵的报酬》或华而不实的作品如《蚊群》,放弃了自己的部分梦想。“有一天,我似乎关上了我与所有出版商的地址和书单之间的门。我对自己说,现在我可以写作了,”——他这样讲意味着他可以独自地为自己写作了。他几乎立即感到了自由。他在“写作中没有感到伴随而来的任何驱使或努力,或随之而来的任何精疲力竭、或如释重负或兴味索然”他开始写时完全没有计划。他甚至没有认为他的稿子是一本书。“我想到的是书籍、出版,没想到?适得其反,我自言自语地说,我不愿意为出版商们喜欢或完全不喜欢这本书而感到苦恼。” 但是福克纳也在不断地被个人问题缠住。为了保持个人隐私,他对那些个人问题是什么仍然含含混混。他对毛里斯·科因德罗谈到“一种内心深处的困难”使他“极其紧张”虽然他的问题可能与爱斯蒂尔及他的“可爱的花瓶”的某些事有关,并且几乎肯定与他的孤寂与沮丧有关,然而这些问题仍然是不明确的。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只知道,它们是藏于内心深处的,并且变得与写作《声音与愤怒》有密切关系。关于写作,我们知道,它使福克纳兴高采烈,产生了一部伟大的小说,并且写作是在非同寻常的秘密状态下进行的。显然没有任何人,甚至爱斯蒂尔和菲尔都不知道关于《声音与愤怒》的任何情况,直到此书实际上写完的时候。 象《坟墓中的旗帜》一样,《声音与愤怒》插入了杰斐逊并且回顾了家史。康普森家象萨多里斯家一样,反映了福克纳对他自己的家史的看法,他认为那是一个衰微的故事。但是《声音与愤怒》是更暗淡、更涉及私事和更令人着迷。《旗帜》尽管是受苦受难的,它几乎仍然是感情充沛的;尽管它用了家庭的传说,它仍然是公开的、可以接受的。福克纳改变了的心情、新的态度和极其穷困不仅改变了他的工作方法,而且也改变了他的写作方法。假若为自个写作意味着恢复较多的个人物质的自由,那么写作不考虑到出版商们的地址意味着变为更加实验性的自由。因此这部小说代表着福克纳向着童年时期和他最早的年代里这个家庭的结构后退,退到过去,退到内心深处。同时,通过这部小说的技巧和手法,福克纳用以发现、取代和美化等待着他去发现的回忆,他的小说表明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突破。《声音与愤怒》是四个孩子和他们的懦弱的父母的动人故事,它在主题上是复归,在风格和形式上则是创新。 有几个必然的结果内含着复归的原则,至少有两个是极重要的:第一,康普森三兄弟的出现,这使人们回忆起福克纳自己的家庭结构;第二,回忆和重复作为正式的原则。如福克纳后来所说的,几乎在写作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康普森三兄弟。为了将他们从时间与地点上固定起来,他采用他对他的祖母逝世的回忆中的一个中心事件和几个人物形象。他和他兄弟们把他的祖母叫作达姆第,她在长期患病之后与世长辞,举行了葬礼。之后被送出家,以便可以将房屋烟熏。福克纳关于格尔特鲁德·斯太因的回忆往往是重复的,而这个人和他的生活却决不重复。他喜欢说,《声音与愤怒》是一个讲过好几次的故事。但是因为他使用回忆的东西当作实有其事——只是不叫做过去的事件、关系和结构及其伴随的属性与情感,而是将其具体化,以便自由地分析和运用它们——那么这回忆的东西对他来说就决不是简单的重复了。将过去赋予现在的面貌,将现在赋予过去的色彩是从复归开始而走向创新。象这部小说的复归原则一样,它的创新原则有几个必然的结果,其中包括对加地的逐渐唤起的回忆,(加地是福克纳在回忆中加上的meimei)及其逐步从秘密的社会走向较公开的社会。 在《坟墓中的旗帜》里,父母一代的存在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在《声音与愤怒》中,父母一代却至关重要。佳森感到有人对他母亲,特别是对他父亲表示轻视,就气势汹汹。他爱他们,然而又讨厌和恨他们。虽然本基既不觉得讨厌,也不觉得恨,可是他觉得他的父母在他生活中留下的是空空如也。虽然昆丁将恨掩饰了起来,可还是流露出来了。象本基和昆丁对加地情意绵绵一样,佳森对她的恨起源于康普森夫妇使她受到的创伤。总之,我们看到他们对她的不同追忆时,每个弟兄的不满都集中在加地一身。 福克纳终其一生每一讲到加地都怀着很深的热爱。他认为,她既是他想象中的meimei“又是他心中的女儿”由于他自己生来就郁郁寡欢,在他看来,她是个“如花的姑娘”是他的“情人”正是加地,或者更确切地说,福克纳对加地的钟情,使一个题为《黄昏》的故事变成了一部题为《声音与愤怒》的小说。“我太爱她了”他说“我不能认为她的一生只够写一个短篇故事而存在。她值得比那个短篇故事更长些。因而我的小说创作出来了,我几乎不可抑制地就写出来的。” 在同样的讨论中,福克纳强调他对加地的爱的优美性质,他在写作中着重扩大他的小说的规模。那种扩大的一个根源是技巧。他爱说,这部小说是一个需要讲四次的故事。他在描述本基的经历后,觉得它是那么“不可理解”甚至我也不能讲当时的情况是怎样发展的,因此我不得不写另外一章。因此第二节成了既是对第一节的说明,也是一个对照,正如第三节成了第二节的说明和对照一样。这个故事从本基的极端愚蠢的行为和天真无邪的那遥远而陌生的社会开始发展,在那个社会里,兴奋的感情和基本的反应都和我们的一样;从昆丁的古怪的唯心主义的主观的以及秘密的社会到佳森的唯物主义的更加熟悉的、甚至符合常情的意义。在昆丁的古怪的唯心主义里,思想将感情与感觉变成了富于个性的暗示和格调的一种颓废的有韵的散文。在佳森的唯物主义里愤怒和自怜用口语体和老生常谈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因为它是更习用的,佳森的那一节更容易理解,甚至更公开些。然而它也描述了它自己的一个圈子。福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