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2 (第3/3页)
孩子。不过他们没有隐瞒真相。当年东北解放的时候,就有肃清、惩处汉jianian和日本间谍地组织。他们都在那里备了案。只有极个别地人没有备案。不备案。只能说明居心不良。你为什么把这个竹内多鹤带到鞍山。又带到这里。一直隐瞒她地身份?” 张俭想,这一瞒,地确是令人生疑的。当初父母只想平息小环,只想瞒住张家一夫两妻的事实,而开始了一场弥天大谎。多鹤为张家生了三个孩子,名副其实的一夫二妻关系就更得靠谎言隐瞒下去。新社会的新工人张俭怎么能背负重婚的罪责?何况三个成年人三个孩子早就过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断骨头连着筋了。不隐瞒,最惨的肯定是多鹤。无论怎样把她从张家择开,她都是最惨地,因为她要和她亲生的三个孩子分开。而和三孩子分开,她和世上的一切都分开了。 “竹内多鹤去钢厂刻字,是你介绍的吗?”审讯者问道。 “是。” “假冒中国人朱多鹤,混进中国的国防重地,就是这个日本女人含辛茹苦、隐姓埋名隐藏二十多年的目的吧?” 也许是不该隐姓埋名、瞒天过海。从一开始就不该瞒。让人家生了孩子,又想把这孩子变成自己的。完全不沾日本血缘,就向安平镇所有人隐瞒,撒谎。难道他们到鞍山不是想进一步隐瞒吗?难道他们拖着多鹤一块儿走,不是想让她继续生养,续上张家地香火吗?他们想一劳永逸地隐瞒。才从东北搬到江南。他们拖着多鹤一道南迁,也出于良心的不安,因为他们不想让这个苦命的日本女子由于他们而更苦命。感谢这场审讯,它让他好好地把自己审明白了。他对于多鹤。是有罪的。 “其实怀疑竹内多鹤的人并不少。那个石惠财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不是跟竹内多鹤当面对质过?” “没有。” “我有铁地证据。” 张俭知道,证据来自谁。无非是两个人,一个是小彭,一个是大孩张铁。小石过去肯定跟小彭谈过什么,张铁或许从家长们的争吵里判断出事情的大概。 “你抗拒也没用,我有证据。石惠财跟竹内多鹤私下对质过。现在我问你,是给你机会,不要自取灭亡。”“他俩对质的时候。我在场吗?” 审讯者一愣。一会儿,他恍悟过来,说:“据说你不在场。” “我不在场,我怎么知道他俩对质过?” 审讯者又来了个停顿,然后他说:“你比我们想得狡猾多了。竹内多鹤事后告诉了你。她是你地姘头,什么不能睡在枕头上告诉你?” 张俭想他的一贯沉默正是让这类人逼的。这类人的话讲着讲着就不要体面,不成体统。 “因此,你就决心杀人灭口。” 张俭不做声。争辩不争辩一个毬样。 “你决定跟石惠财上同一个夜班的时候行凶杀了他。对不对?”张俭不反应。扯皮扯不起来不刺激,审讯者很不甘心。这就像吃了泻药的肚子。一路毫无阻力地泻下来,缺乏大小肠子厮杀一团、最后一阵阵痉挛带来的战栗的快感。“你掐准了时间,等待大多数人都吃夜餐地时候下手,是不是?” 张俭这一瞬间明白那些跳高炉的、上后山坡吊颈的都是怎样想通的。他们是经历了一连串皮rou麻烦和精神麻烦才想通的,张俭却这么快就想通了这个道理。给他们省事,也给自己省事。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省事。看看那张乒乓球台子,一个人打过去,抽得再狠,没人抽回来,台子就得靠边竖起来,游戏就得收摊。 “你必须回答问题!”他狠拍一下桌子。狠抽了一个空球。 张俭半睁的骆驼眼看着他心目中的远方。 “那你默认你地罪行喽?” “什么罪行?” “你杀害石惠财以达到灭口目地的罪行。” “我没有杀过任何人。” “石惠财不是你杀害地?” “当然不是。” “你假造事故,对不对?” 他又钻进了沉默的甲壳。 “你算好时间,正好跟石惠财上同一个夜班,对不对?” 他的眼帘又合上一点。虚掉这个世界吧,暗去所有的现实吧。原来自己从小爱耷拉眼皮就是要把世界虚化。这样好,这样就看不清那四条桌腿后的人腿,一条抖完抖另一条。这样一个由不安分的腿组成的世界还是虚化成一片灰色比较好。多鹤在多年前的一个八月天,和他去公墓附近的塘边过日本的“0波n”,点起纸灯笼,接她在另一个世界的父、母、兄、弟、妹回家过节。可她不能接他们回张家,就在塘边上搭起一个和张俭共有的家:插了荷花摆着酒和饭团的草棚。棚子是从农民那里买的芦席扎的。也许明年,她接回家的亲人里有张俭。他已经成功地错过了审讯者一连串提问。这场业余审讯的游戏该收摊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