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青舂_第一章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2 (第6/8页)

还不错?”他马上红了脸,露出难为情的样子,可我知道每逢别人夸他的时候,他内心总是很兴奋的,连眼神都会变得温柔起来。

    我又说:“你姥姥说,将来要让你上北京工作去。”

    他慢慢收起脸上的兴奋和腼腆,摇一下头“听她瞎说呢。”

    “你不想去?”

    “我哪儿去得了。”

    “要是去得了呢,你去不去?”

    “不去。我对这儿熟了,这儿的好坏我都知道,可北京是什么样儿,上北京我大概连马路也不会过呢…”他笑起来,突然用一种朗诵式的声音念道:“啊,我爱你宽阔笔直的马路,爱你高耸入云的楼房,爱你富丽堂皇的剧院,爱你五光十色的商场,啊;繁华美丽价城市…”“唉,那儿倒是好,可惜不属于我。”

    小祥,你是个爱幻想的人,喜欢追求一种无缺陷的美,你又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保持着中国人信天命而尽人事的古老本色。你说得对,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应的生存空间“花在树则生,离校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皆同此理。可我又不全赞成你的克己精神,一个青年,如果完全没有想入非非的、甚至不妨有点狂妄的向往,是不是太古板了呢?青春必与无穷尽的向往同在,所以青春才是玫瑰色的。

    但是和继平相比,我又觉得还是你对,你并非没有向往,只是你的向往更偏重于追求精神方面的寄托和感奋,至于其它方面,连古人都说:“知足不辱”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继平如是。你出身于名医之门,和新中国同时诞生,从小到大,除了在“文革”中受了几年观和“触及灵路’均未“触及皮roui’的惊吓外,几乎没,有吃过一天苦。你至今都不知道中国的农村究竟穷成什么样,这在饱经忧患的“同龄人”中是相当少见的。可你仍然总是一副受了委屈的脸色,好象天下数你最倒霉似的。

    你每每提到你那几个在体工队或者京剧团里当按摩师的学生,出国到了日本后,如何凭了那点粗知潦草的本事,摇身而成了名噪异国的“推拿专家”口气中的嫉妒多于不平。假使仅仅不平,倒还害了,中国人自己的学问,要是非得受到外国人的赏识,国人才肯跟着认数的话,终究不是个叫人痛快的事情,但若为此生妒,也就实在不值得了。

    有一次你兴奋地对我说,有个英国商人对中医发生了兴趣,想邀请你去英国合开诊所。为这事你几乎一夜未眠,当真地计划起诊室该主治什么病种、设些什么科目、如何做宣传广告之类的ha来了一v“关键是办!润分成问题。英.my讲究外.tjgt色,不象日本鬼子那么爱占便宜。”你对英国人的好感在那一天中翻了好几番。计划完了,你又郑重其事地说,要带我一起出去。

    去英国?啊,研究一下莎士比亚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倒是个不坏的题目。

    见鬼去吧!

    “我才不信呢,你就真的不想出国?”你总是想当然地笑笑,你并没把虚伪看得多么丑恶。可我憎恨虚伪,因此我应该承认:我想出国。

    就是那年,学院政治部找我谈了话,也填了表,也做了体格检查,去美国进修的一切手续似乎都办齐了,连那位刚刚调到我们研究所才三天的“罗营长”也一本正经地祝贺过我了。可最后上飞机的不是我,却是他。据说他父亲是个将军,虽已离休,但在战争年代和学院的党委书记有过患难之谊。他调到我们这儿以前是部队上的营级干部,再以前当过几年“工农兵大学生”我们这儿的人都叫他“罗营长”绝不是恭维,当然也不全是讽刺,或者仅仅是自嘲吧“咱们这儿都快成连队了。”“他到美国可别露怯,别把福克纳当成哪一届美国总统…”背地里都拿他取笑,那些最乐意当我面说的,或许还是为了给我出气。

    不知是为了安慰还是为了补偿,两年后学院党委在讨论我们研究所领导班子的人选时,有人提了我的名。据学院人事部一个打字员的透露,提我为副所长的报告已经报到院党委去了。不久,研究所的第一把手也非正式地向我“吹了风”可最后结果呢?如同两年前出国那件事的一个螺旋式的循环:所里新班子一公布,高榜提名的,恰恰是那位刚刚从美国回来还来不及喘口气的“罗营长”

    提拔的根据是相当理直气壮的:留美学生,中年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能提?

    可究竟学到了什么?不甚了了,回来后召集全所做了次“学术报告”言不及义,讲的都是在外国如何利用课余去餐馆洗盘子节省国家的学费;和美国人如何团结、如何斗争、又如何皆大欢喜的“花絮”之类。他的一副相声演员的腔调引得那些年轻的资料员和年老的科室干部们捧腹大笑。搞研究的人谁肯浪费这份功夫,一个个夹着书本溜了出去。

    他就这样搬进了副所长的办公室,甚至没有经过任何“个人奋斗”多少人为我不平,但当着同事们的面,我不露声色,像没那么回事似的。回了家,才大哭一场,不是委屈,是气,觉得咽不下这口气。

    “这倒好,等七月份工资一改革,你起码比他少拿三十块。”

    “继平,你一张嘴,就把主题扯歪了。”我几乎冲你喊起来:“你知不知道铜臭是什么味!”

    你撇撇嘴:“狐狸够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我后悔跟你扯这些事。

    继平讪讪地走了。等我也渐渐平静下来,父亲才慢吞吞地开口问。

    “一个副所长的交椅,有那么大魅力?”

    “不。”我摇摇头,其实我并不愿意干,我只是心里窝气,这些人还讲不讲原则,讲不讲道理呢?

    “这事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你也这么哭一场?”

    一针见血,我默然。

    “你有义愤,但这只是一方面,关键是,你首先觉得自己被侵犯了、被剥夺了,才会这么气不打一处来。你也想当官,也想出国,至少心里有这种潜在的欲望和需要。你要真能超脱,就不会这样了。

    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