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节 (第2/4页)
犀,好像告诉李大头我们思念他,呼唤他回来。李大头的蓝白条号衣不见了,穿了一件很不合身的蓝大褂,好像穿在一截树桩上,头发又秃了很多,但两边更长了,而且有点卷,怪模怪样的。李大头动作非常慢,手常常停在空中,像一枝干树叉。 早cao在一种忧伤的似是而非的气氛中结束了。杜眉医生默默离开,我们都看到了她的背影,也看到了李大头肩上的消失在树后的扫帚,隐约听到哗啦哗啦扫地的响声。杜眉医生和李大头差不多是同时消失的,好像有某种呼应。我们原来觉得李大头会走过来,但是没有。我们慢慢停下来,就像散乱的积木又收拢到一块,非常奇怪,我们之中竟没有一个人再手提裤子,都老老实实垂在两边,走回房中,在家一声不语。 茶水博士,是一部日本动画片中一个可爱的老头,戴着老花镜,慈眉善目,片中一个童声总是大声指责老头,茶水博士,您不能这样!茶水博士,您这样分析是错的!声音可爱极了,老头也总是煞有介事,十分可笑。片子当年曾风行一时,老少咸宜,我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当时我已不是孩子,但仍被深深地吸引。那时我还看铁臂阿童木,据我所知,那时除了阿童木没有哪部片子可以超过茶水博士,以至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我还常听人们谈论或取笑茶水博士。博士一词就像院士一样似乎从来与中国人无关,它随一部逗笑的动画片进入公众视听,尽管仍有点神秘,但同时也成了笑料。因此当杜眉医生出现在早cao上,其博士头衔让人有点不知所云、匪夷所思,既没引起尊敬,也没有笑声,远不如她年轻女性的身份引人注目。但是李慢不同,李慢知道博士的份量,而且听得清清楚楚。我记得那一天李慢最初也像所有人一样,见到雪白的杜眉医生眼睛骤然一亮,只是还没容李慢表现出赤裸裸垂涎的样子,他的眼睛又黯淡下来。李慢伤在女人身上,对女人没兴趣或者莫如说心怀恐惧。李慢低下了头,不再想也不再看杜眉医生,他不需要女人,一辈子也不需要,他早已经死了。但就在他想像死亡时他听到了博士一词,这个词如同闪电照亮深海的沉积物,记忆一下翻上来,有什么类似金属的东西亮了一下。博士?对,就是这个词。她是博士?刚刚毕业?他抬起头,眼里不再有女人只有博士一词。院长在介绍,杜眉医生是国内首批心理学博士,那么,就是说,博士已经诞生了? 居然还是女的,如此年轻,李慢几乎感到一种伤害,陷入深深的思索。当年,是的,假如当年——那是哪年,一九八四或一九八五?他是可以选择一条学术之路的,就像今天的杜眉医生一样。但是为什么没有?那一年谁都认为他会顺理成章走上学者之路,他虽然在班上无声无息,但谁都知道他的阅读量深不可测,那是专为他这种嗜书如命人预备的看得见的坦途。那时学位已在大学悄然兴起,研究生炙手可热,就是几年之后他仍不时动过考研的念头。但是他太骄傲了,大学那个样子他还要继续呆下去?陈旧的教材,过时教授导师,照本宣科,口水直流,他要成为他们的研究生?还不如他自己呆在图书馆呢。如果仅仅为了留校,有一份所谓的象牙之塔的教职,就要忍受那些面孔模糊毫无已见人的几年折磨?老实说他根本用不着他们,他的视野早已超过他们。这是李慢内心的骄傲。就像当年放弃杂耍演员一样,李慢的骄傲无人知晓。这件事他同样没同倪维明老人商量过,老人这方面很保守,他根本不了解后来的大学,不了解那些所谓的教授,他的脑筋还停留在西南联大,甚至更早的北大,但是一切都已不一样。李慢觉得有老人就够了,老人才是他惟一的导师。李慢的骄傲或者因为闭塞或者因为老人或者因为不问世事一直保存着,即使他的一些同学读完了硕士有的成为讲师有的又考取了博士,李慢仍坚持已见,不屑一顾,后来连想也不想他们。但是再后来呢?就出现了唐漓,是的,一切都从唐漓开始。如同生活的吊诡,无论怎样躲闪还是与自己最不想相遇的人相遇了,并且身不由已,竟然成了007的读者、希区柯克的悬念,但是只有悬崖,没有结局。作者消失了,好像书撕掉了结尾,一切都从这里中断,不再往前走了。他终日这样坐着,手托下巴,看着脚下的悬崖,有时能听到尖叫,有时听到笑声,有时还能看到影影绰绰漂浮或弯曲的影子,看到失火的羊群,无人驾驶的自行车,华表,城门在水中的倒影,青蒸鱼、茄子或卤水大肠,他要了一瓶啤酒,一盘花生米,等待一碗炒饭,先先,先生,是的,是的,我是记者,不,我不是,我是,不是,是,他飞了出去,飘飘荡荡,就像鱼或青蛙那样,青蛙在水中的样子就是他在天上的样子,像孙悟空,铁臂阿童木,妖怪,休得无理,老孙来啦!嚷什么,他听到一声大吼,但是等抬起头时李大头已继续他的喋喋不休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如同做梦一样。周围永远一群畸形怪状的目光,虽然畸形怪状但表情是统一的,都围绕着一个人,总是这样,他不理解这些人,永远不解,但是熟悉他们,就像熟悉自己。他是他们中的一个,也认可自己是他们中的一个,他也同他们说话,吃饭,上cao,参加悼念活动,手持早晨的鲜花,环绕深睡的人,有时也听李大头滔滔不绝,只要认真能听出讲的是什么,但是稍纵即逝。他可以做到和他们完全一样,但那好像又不是他,好像另有其人,好像他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他能同时看见一个不动的自己一个活动的或倾听的自己,就像看电影一样。哪一个更近自己呢?他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有时顽强地清楚,那个思索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比如现在,他知道他在思索博士一词,头脑异常清晰,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他读过的那些书,那些可能与杜眉博士专业有关的书,他一本一本地回忆,一个人一个人地回忆,理清那些观点,表述、继承与发现,从休谟到弗洛伊德、到荣格、伽达默、皮亚杰、巴甫洛夫,格式塔,潘光旦、施蛰存、穆时英,甚至李金发,杜眉博士是否有这样广阔的阅读还难说呢,他要会会这个女博士,尽管他对女人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