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江南变革 (第2/3页)
根本轻视北美的重要。李健认为也有一些道理。由于有李健的支持北美派渐占上风。 可是在几次政府会议上财政部长周开锡强硬的态度让李健渐渐的冷静下来。周开锡说政府的财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由于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又没有正常稳定的收支来源各地很多工农业项目不得不停止下来对此总理大伤脑筋。可是即使这样也难以保证财政上的维持。新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收支就是镇压地主和没收清政府库银。可是随着红军控制区域越来越大这些已经远远不够了。 李健对此左右彷徨难以取舍。 不过很快有了一个好消息。带来这个消息的是新任上海市市长方举赞。他原是江南制造总局局长上海被红军占领之后王韬任他为上海市市长管理上海苏州等地。江南制造总局局长由原副局长孙英德接任。 方举赞很快也现了江南出现的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他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尽快恢复当地的生产他和江南制造总局局长孙英德商量对策。 方举赞、孙英德早年一同去唐城研究院进修过曾经接触过李健关于建设未来国家的科技兴邦的理论。所以对农业机械化很有兴趣后来两个人被派回本土筹建机器厂。再后来又和李鸿章合作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在这几年间他们一直致力于开新机器除了用于军事用途以外他们也留意开新农具。一年前唐城终于在研究内燃机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两个人立即开始着手研究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机器。 方举赞在接触到尽快恢复江南生产力的问题后立即想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以最快的度向总理王韬汇报他们的建议。 终于李健和王韬达成共识。修订了一个折衷的方案。维持移民北美的方针不变但是适度进行减少。有计划的将移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提供北美一部分提供给江南四省山区和丘陵不宜进行机械化耕种的地区。另外在上海及周边平原地区由方举赞负责展开农业机械化试点。试点成功后再扩张到整个东南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农业机械化试点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是在短期内却加重了财政的负担因为搞农业机械化是需要财力支持的。关键还是一个字“钱!” 虽然王韬对李健折衷的提议妥协了并且亲自制定了一个江南四省移民政策、农业改革、财政税收计划。可是他的压力极重。 李健当然知道他的难处所以当他看完整个计划之后询问王韬:“总理有什么难处吗?”王韬笑道:“难处总司令还不知道吗?”李健回答:“总理怪我明知故问了吧。总理的难处我当然知道没有办法还要总理多多坚持一定要挺过这最艰难的时刻。其实我让郑思奇去北京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希望早点结束这里的战争腾出手解决北美的问题。”王韬说:“说到这里我看郑思奇也该早点下手了。按北京的薛福辰的说法清政府已经开始倾向于和英国人合作了。慈禧似乎开始改变态度了。要是那样这里的战争会被无限期的延长这样对我们很不利啊。”李健叹气道:“都怪我不好让大好的形势产生了逆转。早知如此断不会同意他们在北美开战。当初如果听总理和托雷斯的忠告就好了。” 王韬心中也有感叹军中激进派的势力太强了因而改变了原定的方针提早在北美开战。当然这和北美局势展太快也有关系所有的一切已经远离了李健的预测。王韬问:“加拿大现在也有意参战了吗?英国人实在可恨又是他们倒的鬼。”李健说:“是啊原本我让汉斯利用加拿大当地政府和英国总督的矛盾让加拿大保持中立。另外又利用他们一心想独立的愿望在政治和军事上支持他们独立来换取他们对唐城独立的支持。可是自汉斯离开北美以后英国人在加拿大的政策上出现了极大的转向他们竟然在议会通过了《英属北美法案》同意加拿大独立出英联邦。所以现在加拿大会传出向唐城宣战的声音。”王韬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说:“我倒不担心加拿大他们的实力有限内部又矛盾重重加上东海岸到西海岸路途遥远他们对唐城构不成实际的威胁。不过我担心薛福成在英国的谈判迟迟打不开局面这背后必然有它的原因。我感到会对我们很不利。” “这些暂时先不谈交给薛福成独立处理好了这小子很有外交才能。再说欧洲还有普鲁士、意大利和法国在制衡英国。我们先来解决眼前的问题。”王韬很明显感到李健对欧洲的形势十分自信他感到很不妥可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只见李健笑眯眯的又对他说:“我给总理找到一个找钱的办法。”王韬问:“什么办法?”李健说:“不一定很有效不过支持农业机械化肯定没有问题。”王韬又问:“总司令请讲是什么办法?”“我已令郑观应和英国商人接触过了我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