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1·王道无敌_第一章谋生四条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谋生四条河 (第2/4页)



    “媒人还是和您甚熟的今井宗薰先生呢。”

    高山右近沉吟道:“这么说,在江户建了施药院的索德罗终于和伊达大人牵上线了?”

    “是啊。”

    “好在伊达之女,亦即忠辉之妻,和我们一样都是信徒,也算我们的同道。”高山右近道。

    本阿弥光悦突感嗓子发干,忙喝了口茶:“意外之风带来的凉意,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他暗示角仓与市应戒备。

    大致了解邻座之言后,便会识到其中意义非比寻常。这二人似是认为,因为忠辉之妻乃旧教信徒,便可利用她煽动忠辉,同时拥护忠辉的岳父伊达政宗,以谋求旧教——葡国的耶稣派、班国的弗兰西斯派和多米尼加派之平安。不用说,他们如此策谋,直接原因在于家康的亲信兼西洋老师三浦按针乃是英吉利人。英吉利和法兰西作为欧罗巴新兴势力,近年来不断扩张国力,到处与葡国、班国竞争。它们的船只但凡在海上相遇,必会战火四溅,故多有军舰护航。因此,光悦看到高山右近密会明石扫部时大吃一惊,并非毫无缘由。

    “听说,索德罗不但在江户建了施药院,”扫部道“还献给政宗一个洋女。”

    “那无甚大不了。”生性正直的右近对扫部的话颇不以为然。

    扫部佯作未闻:“政宗勉强收下了,但那女人竟在府里生了病。”

    “哦?”“于是,半夜三更把施药院的布鲁基利昂叫去,索德罗也随之进了伊达府,见到了政宗。这便是他的手段。”高山右近沉默着。

    光悦虽和右近信奉的教派不同,然而也是日莲信徒,同样为人正直,因此他完全明白右近为何沉默。虽然事关重大,但索德罗把为救济贫民而建的施药院的女看护都献了出去,还让她装病,以和政宗建立联系,这种策谋乃是对真正信徒的侮辱。

    “然后,索德罗请政宗帮忙,另寻他路。”扫部续道。

    “何路?”

    “看能否有人,让索德罗见到松平忠辉。”

    “政宗或是忠辉家老大久保长安都行啊。”

    “不过那二人都已回绝了。”

    “回绝了?”

    “是。大久保长安说,他自己倒可见索德罗,可忠辉年纪尚幼,不宜为其引见。伊达大人则以不能强迫女婿信教为由拒绝了。”

    “唔,他们都看透了索德罗不好对付。”

    “但我们若袖手旁观,按针把英吉利船队唤了来,后悔便来不及了。”

    “且等,扫部大人。我不明白,那索德罗到底想干什么?他为何要面见忠辉?”

    “当然是想把英吉利人的海盗本性给松平大人讲清楚。”

    “但忠辉不过是信浓大名,并非手握重柄啊。”

    扫部说出一句话,让光悦大吃一惊。

    “等伯先生,我方才说过,忠辉生有反骨,有意凌驾于新将军之上。”

    “您确实这般说过。”

    “让他和大坂联手,万一有事,就从班国调来军舰,我们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不能前功尽弃。”

    “难道要让忠辉谋反?”

    “嘘——有了这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心里就踏实了。大御所已经老朽了。”

    高山右近似乎颇为吃惊,许久没有应声。

    没想到事情如此可怕。本阿弥光悦忙站起身,拉拉角仓与市的衣袖。高山右近必也未想到,才疏于防范。此时他若关注周遭,定会发现光悦和与市在旁。

    “对了。我们去看看歌舞伎,人都说不错。许久未去了。老板,茶钱放这儿了。”

    二人慌忙走下河岸,胸口还在扑通扑通直跳。本以为天下已然太平,可以安心了,不料仍有sao乱之源。而且,这源头与最让光悦担心的“粗野大名”完全不同。

    光悦急急在前面走,来到土堤旁的茶舍前,轻轻揉揉胸口,坐了下来“角仓先生,刚才那些话你都听到了?”

    然而角仓与市并不似光悦那般吃惊“听到了。白日做梦的东西!”

    “虽说是白日做梦,但可不能掉以轻心。”

    “哈哈!”与市笑起来,似觉光悦的话很是奇怪“我们势亦不弱。即便是班国葡国的大军压境,也无甚好担心的。”

    “哦?”“我们不但有船夫,还有水军。除此之外,欧罗巴正被两派势力分裂。我替日本国感到高兴呢。”

    “唔?”

    “只有信旧教者和信新教者联手打过来,那才堪忧。”

    光悦不答。年轻人总是乐观,虽说并非毫无道理,但光悦心中仍觉恐惧。

    天下初定之时,秀吉公想出兵大明国。当时,光悦只觉眼前一片黑暗,甚至僭越身份,坚决表示反对。最后的结果正如他所预料,征朝只是在秀吉公生涯留下苦闷和失败的烙印。之后,家康公率众人走向太平。然而不安于现状的人,依然潜藏各地…

    “角仓先生!那些人如此猖獗,我岂能袖手旁观?”光悦的声音异常激昂。

    角仓与市似不明光悦的不安,安慰他的心情更甚“那种妄想,根本不值先生担心。万不得已时,我们还能向英吉利和尼德兰求助,反正他们总是在大洋上你争我夺。”

    “那是权宜之计。没有比战事罪孽更深重者。即便是英吉利和班国打仗,我们也要劝和,此乃为人之责。”

    “哈哈,先生乃是批评晚生。”与市笑着挠了挠鬓角,立刻把话题转到了朱印船上。

    欧罗巴的旧教国和新教国连年交战,已经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