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生 (第1/2页)
出生 1958年秋天,年轻的孙广才与后来出任商业局长的郑玉达相遇在去南门的路上。郑玉达在晚年时,向他的儿子郑亮讲叙了当初的情景。风烛残年的郑玉达那时正受肺癌之苦,他的讲叙里充满肺部的呼呼声。尽管如此,郑玉达还是为当初情景的重现而笑声朗朗。 作为农村工作组的成员,郑玉达到南门是去检查工作。年轻的郑玉达身穿灰色中山服,脚蹬一双解放牌球鞋,中分的头发在田野的风里微微后飘。我父亲则穿着对襟的衣服,脚上的布鞋是母亲在油灯下制作出来的。 我父亲孙广才在半个月以前,将一船蔬菜运到邻县去卖。 卖完后孙广才突发奇想,决定享受一下坐汽车的滋味,就一人先回来。空船则由村里另外两个人摇着橹送回来。 脸色通红的孙广才在接近南门的时候,看到了穿中山服的郑玉达。于是这位城里干部便和农民孙广才交谈起来。 那时田野上展现了乱七八糟的繁荣,一些青砖堆起的小高炉置身于大片的水稻秧苗之中。 郑玉达问:“人民公社好不好?” “好。”孙广才说。“吃饭不要钱。” 郑玉达皱了皱眉:“怎么能这样说。” 然后是孙广才问郑玉达: “你有老婆吗?” “有呵。” “昨晚还和老婆一起睡吧?” 郑玉达很不习惯这样的询问,他沉着脸严肃地说: “不要胡说八道。” 孙广才对郑玉达的态度毫不在意,他告诉郑玉达: “我已经有半个月没和老婆睡觉。”他指指自己的裤裆“这里发大脾气啦。” 郑玉达扭过脸去,不看孙广才。 我父亲和郑玉达是在村口分手的。郑玉达往村里走去,我父亲跑向了村边的蔬菜地。母亲和村里几个女人正在菜地里锄草,我年轻的母亲脸蛋像红苹果一般活泼和健康,那蓝方格的头巾一尘不染,母亲清脆悦耳的笑声随风飘到父亲心急火燎的耳中。孙广才看到了妻子锄草时微微抖动的背影,向她发出了饥渴的喊叫: “喂。” 我母亲转过了身去,看到了站在小路上生机勃勃的父亲。 她发出了相应的叫声: “哎。” “你过来。”我父亲继续喊。 母亲脸色红润地取下头巾,拍打着衣服上的泥土走来。母亲的漫不经心使父亲大为恼火,他向她吼叫: “我都要憋死啦,你还不快跑。” 在那几个女人的哄笑声里,母亲身体抖动着跑向父亲。 父亲当初的耐心无法将他维持到家中,一到村口罗老头家敞开的屋门前,父亲就朝里面喊道: “有人吗?” 确定里面没人以后,父亲立刻窜了进去。母亲却仍然站在屋外,父亲焦急万分地说: “进来呀。” 母亲犹豫不决:“这可是人家屋里。” “你进来嘛。” 母亲走进去后,父亲迅速把门合上,将墙角一把长凳拖到屋子中央。然后命令母亲: “快,快脱。” 我的母亲低下了头,撩起衣服解起了裤带。可是半分钟后,她充满歉意地告诉父亲: “裤带打了个死结,解不开。” 父亲急得直跺脚: “你这不是害我吗。” 母亲低下头继续解裤带,一副知错的模样。 “行啦,行啦,我来。” 父亲蹲下去,使劲一扯裤带。裤带绷断后父亲的脖子也扭伤了。我父亲在他情欲沸腾的时候,竟然还能抽出时间来捂住脖子嗷嗷乱叫。我母亲急忙用手去推搓父亲的脖子,父亲勃然大怒地喊道: “还不躺下。” 我母亲温顺地躺倒,将一条腿拔出来搁在秋天的空气里。 她的眼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