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4/9页)
了,手里还拿着那本破损了的《金光大道》。 高考结束之后,安然呆在家里没事干,原来还觉得天天都需要准备考试,这一下子停下来了之后反倒觉得不太适应了,于是,他就天天到图书馆去打发那段等着发榜前的时光。发榜之前他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就在安然接到入学通知书的头两天,他还是照样来到了图书馆,按照自己的想法借好书,找个坐位坐下阅读着,他读得全神贯注。正在这时,几本厚厚的已经很旧的书一下子放在了他的面前“读吧,你不是愿意读吗?让你一次读个够。” 安然抬头一看,正是多少天以前看到的那位女孩儿站在了他的面前,书就是她放在自己跟前的。安然有点楞住了,转瞬之间他就做出了反应“这是你拿来的?是借给我的?” “是,这是对你的优待。这是我从家中拿来的,像这类书,图书馆还没有开放呢。” 安然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站了起来“这让我怎么好意思,那我怎么谢谢你呢?” “不必了,不要外借,还得给我好好地保存,看完还给我。”说完她转身就要离开。 “唉,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安然轻声地叫住了她。 她转过身来,又是微微一笑“我叫白洁。就在文学类图书的借阅处工作,看完的时候可以来找我。注意别把我借给你的书还给借阅处了,那是我的私人财产。” 她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安然拿到这些书后是十分兴奋的。那一刻,对于他来讲,这些书上,似乎是散发着这个叫白洁的女孩儿身上的芳香。他朦朦胧胧中有着一种不是将要阅读这些书,而是要开始阅读这个女孩儿的那种感觉。他把那些书拿回家后的第一个晚上,打开了一本《红与黑》翻来翻去,他是怎么也看不下去,白天的那个女孩儿的形像始终是挥之不去。她又打开了一本,这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同样没能将这本书看下去,当然那不是因为他已经看过了。这一夜,他失眠了,这是他这一生中的第一次失眠。这次失眠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因为什么。 第二天,安然收到了北京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这是姑姑甄静帮他选择的专业,与其说这是姑姑的意思,倒也不全是。安然的爸爸甄正还活着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和她说过了安然从小就有语言天赋,他应该是一个当教师或者当律师的料,但这两者比较起来,当律师更能发挥一个人的语言天赋。不过,甄正和meimei说的这些话,只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议论而已,当甄正去世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叮嘱。甄静之所以让安然报考了法律专业,一是考虑到了他的语言天赋,同时又考虑自己是一名教师,不想再让他选择和自己一样的职业。安然对姑姑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也是满意的。 6 第二天开始,安然认真地看起书来,这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心情好了多少,而是觉得要看完这些书,也需要些时间,去上学前必须将这些书完璧归赵。 安然将拿回来的这五六本书看完去图书馆还书时,已是十多天以后的事了,他按照白洁的交待,直接到了她工作的地方,等了半天也没有见到她的身影,他就到了阅报室找了一本杂志看了起来,主要是为了消磨一些时间。此时,他已经没有了看书的心情,半个小时以后,他起身又回到本楼的借阅处,远远地还是没有看到白洁的影子。于是,他就走上前去问到“服务生,请问白洁在吗?” “不在。”答话的那位女服务生看着安然手中拿着的厚厚的一摞书,以为他是来还书的,她连头也没抬还是在忙乎着。 “她是休息,还是有什么事没来?”安然小心翌翌地问着。 “还书就还书呗,问那多干什么?”她抬头白了他一眼。 “不,我不是还书的。” “手里还拿着书呢,不还书找人家干什么?” “是还书,我是还她本人的书。”安然说到她本人三个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这时候,女服务生才抬头看了看安然,眼前站着的是一个挺不错的小伙子。 “她走了,不再来了。” “她去哪了,我这里还有她的书呢。”安然有点儿楞神的感觉。 “她考上了吉林大学,已经去上学了。” “不对呀,怎么能走的这么早呢,离报到还有点儿时间呀?” “她要去吉林的姥姥家看一看,再去报道,怎么?不行呀?” “那,那倒不是。”还没等他说完,那位女服务生就接上了话“那,那,那什么?你就把书放在我们这吧,我们先给她保存着。这样行吧?你不就这点儿事吗?” “是,是,是就这点儿事,要不,还是我先把这书拿走吧。” “你随便吧。放在我们这也是一时半会儿不能送给她的。放在你那也好,也许会更安全。” 没能见到白洁,这让安然很失望,从这以后,尽管离去上学还有挺长的一段时间,他一天也没有去图书馆。 姑姑甄静到车站送安然去北京那天,没有了几年前像送他下乡时的那种叮咛。安然成熟多了,而且他那种对姑姑像母亲般的依赖渐渐地在减少。安然临走时,所有的东西都是姑姑为他准备的,都带了些什么,他都没有在意。不过,他把白洁借给他的那几本书都带上了。 安然从那次在图书馆和白洁认识了以后,他所有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就连他自己的思维方式,都没离开过这个女孩儿对他的影响。 白洁走了,她同时也把安然的心带走了。 白洁已经坐在了去吉林的火车上。 她已不是第一次坐这趟火车了,当然这次坐在这车上有了双重的任务,一个是去看一看姥姥,一个就是去上大学。考上了大学,这让她的同学和同事们都喜出望外,她自己却不以为然,这倒并不是她不希望上大学,而是她自己走进大学的校门,远没有像别人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白洁和同龄人一样接受完了九年制的教育以后是必须下乡的,不过,她算是那个时代的崇儿,她没有下乡,而是直接就参加了工作。十年内全国大学没有正式通过考试招生的状况,让当时的年轻人认为能有一个不下乡,而直接工作的机会就是幸运的了,白洁就是这其中的幸运儿之一。她毕业的时候,正赶上市里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一小部分人,补充到各个急需的岗位,她就幸运地来到了市图书馆,成了这里的一员。 她的聪明是让和她同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