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六 (第3/5页)
左右卫率各一; 太子翊军步兵屯骑三校尉; 太子旅贲中郎将一人; 太子左右积弩将军; 太子殿中将军、员外殿中将军; 太子仓官令; 太子常从虎贲督。 右东宫职僚。 州牧、刺史。 魏、晋世州牧隆重,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督。起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赦讨九江贼,督扬、徐二州军事,而何、徐《宋志》云起魏武遣诸州将督军,王珪之《职仪》云起光武,并非也。晋太康中,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各用人。惠帝末,乃并任,非要州则单为刺史。州朝置别驾、治中、议曹、文学祭酒、诸曹部从事史。 护南蛮校尉。 府置佐史。隶荆州。晋、宋末省。建元元年复置,三年省。延兴元年置,建武省。 护三巴校尉。 宋置。建元二年改为刺史。 宁蛮校尉。 府亦置佐史,隶雍州。 平蛮校尉。 永明三年置,隶益州。 镇蛮校尉。 隶宁州。 护西戎校尉。 护羌校尉。 右四校尉,亦置四夷。 平越中郎将。 府置佐史,隶广州。 郡太守、内史。 县令、相。 郡县为国者,为内史、相。 镇蛮护军。 安远护军。 晋世杂号,多为郡领之。 诸王师、友、文学各一人。 国官郎中令、中尉、大农为三卿,左右常侍、侍郎,上军、中军、下军三军,典书、典祠、学官、典卫四令,食官、厩牧长、谒者以下。公侯置郎中令一卿。 赞曰:百司分置,惟皇命职。云师鸟纪,各有其式。 译文 设立官职,自炎帝、吴帝兴起,记载于强周的典册,盛汉的史书。留存、修订、沿袭,历代都有,从前的贤人学者,钻研官吏制度的非常多。诸如胡广的《旧仪》,记事简明扼要,应劭的《官典》,几乎没有什么缺憾。王朗的奏议,记国家称霸的最初根基;陈矫主张增设部门,是从军事角度健全机构。如今则有《魏氏官仪》、鱼豢的(中外官》。山涛与人争辩设官本意,不口口口。荀勖想除去烦杂事务,衹议论合并减省。确定制度形成文字,把《晋令》作为蓝本,后代承袭,依据作为已有标准。划分官品,区别位次,蔚宗作铨选官吏簿籍的梗概,钦明明悉官吏位次,虞通、刘寅藉助荀氏的着作,改正过时的制度,增添新的内容,把古今制度相互对照。齐接受宋的惮让,凡事遵守固有的典制,保存已有的各部门,没有什么偏废。其余一些内容散在史书的注释中,大多已经搜罗,阅览的人很容易知道,不重复叙述。诸台府郎令史职吏以下,都见于长水校尉王珪之的《职仪》。 相国 自萧何、曹参以来,是官职最高的大臣。宋孝建年间任用南谯王刘义宣为相国。到齐朝不设置人员,作为追封之官,不列入官位。 太宰 宋大明年间任用江夏王刘义恭,以后就没有人担任。齐作为追封之官。 太傅 太师、太保、太傅,都是周代旧有的官职。汉代末年,董卓任太师。晋惠帝初年,卫罐任太保。此后不设太师,太保作为追封之官。齐衹设置太傅。 大司马 大将军 宋元嘉年问任用彭城王刘义康,此后无人担任。齐作为追封之官。 太尉 司徒 司空 三公,过去是通理各种政务的官。司徒府领天下州郡的名称数字以及户口簿籍。虽不任官,但常设置左右长史、左西曹掾属、主簿、祭酒、令史以下各职。晋代王导任司徒,右长史干贲撰写完成官府《职仪》。 特进 位次相当于公。 诸开府仪同三司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镇军将军 中军将军 抚军将军 四征将军柬、西、南、北。 四镇将军 各位将军凡是加“大”字的,位次相当于公。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也相当于公。凡是公的官府都设置僚属:长史、司马各一人,谘议参军二人。所辖各部门有录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直兵,外兵,骑兵,长流,贼曹,城局,法曹,田曹,水曹,镜曹,集曹,右户,共十八个部门。城局曹以上的长官是正参军,法曹以下的长官是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没有任职部门的,作为长兼员。以上官府的佐史是从事中郎二人,仓曹掾、户曹属、东西合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御属二人。更加优厚的,则是左右长史四人,中郎等属员也一并增加。官位达不到开府仪同三司的,官府也设有属员,数字有所减少。小的官府没有长流,设禁防参军。 四安将军 四平将军 左、右、前、后将军 征虏将军 四中郎将 置代荀羡、王胡之都担任此官。宋、齐以来,衹安排各位王,庶族没有担任的。 冠军将军 辅国将军 宁朔将军 宁远将军 龙骧将军 凡是各小的封号,也有设置官府的。 太常 官府设置丞一人,五官、功曹、主簿,九府九史都相同。隶属的官如下: 博士,称为太学博士。 国子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 建元四年,主管官吏奏请设置国学,祭酒官级相当于诸曹尚书,博士相当于中书郎,助教相当于南台御史。选官首先考虑精通经学的。如果这类人难以齐备,给事中以下考明经入仕的,以本职兼任。此下设典学二人,三品,官级相当于太常主簿;户曹、仪曹各二人,五品;白簿治礼吏八人,六品;保学医二人;威仪二人。这年夏天,因国丧废止国学,主管官吏奏请省去助教以下各职。永明三年,设立国学,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