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四十四 (第6/6页)
奏请处死。会稽郡丞张思祖慌乱中接替重任,总管此事,竭诚效忠,但毕竟不成体统。平东将军吴郡太守沈文季、征虏将军昱垒太守西昌侯萧銮,职责便是掌管关、河一带,重任本已交托给了他们。所以理应下令不许再让刘彪、乐琰、何洵仍任旧职,张思祖、沈文季可以在现职继续管事,等人应罚金赎罪。”诏令萧元蔚等人免罪,张思祖、萧鸾、沈文季被解脱。 至坚决推辞出任会稽太守,转任为都官尚书,加散骑常侍。出为持节、督察郢州司州的;羞陨诸军事、左将军、郢州刺史。回朝官任散骑常侍,领军将军。世祖对他说:“南方的士人没有做过仆射,已经多年了。”沈文季回答说:“南方吹来的风不劲进,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沈文季虽然学问不深,说话却颇有文采,当世人称赞他善于应对。他特别擅长玩篓和弹棋,玩笔用五个子。 因病迁金紫光禄大夫,增加亲信侍从二十一人,常侍如故。转任侍中,兼领太子詹事,迁任中护军,侍中如故。在家宅辟置官署。隆昌元年,又做了领军将军,侍中如故。参预了废掉郁挞王的事,想让他任辽州刺史,派身边侍从里呈读旨意,至为自己辞谢,自称年纪老了不愿意出朝任官,并询问右执法之职有没有人选,回到宫中据实报告。延兴元年,迁任为尚书右仆射。 明帝即位,加领太子詹事,食邑增加五百户。尚书令王晏曾经嘲笑沈文季是吴兴仆射。至回答说:“王递的执法,好像不离您的家族。”不久加散骑常侍,仆射如故。建武二年。北方敌军攻打寿春,豫州刺史丰城公萧遥昌在城裹固守,屡次派轻健的军兵袭击对方,明帝为此很忧虑,诏令沈文季领兵镇守寿春。沈文季进入城中,不许军兵出城游击,把城尸弓敞开,严加守备,很快敌军就退了,百姓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增封为一千九百户。不久加护军将军,仆射、常侍如故。 王敬则发动叛乱,皇上诏令选塞至领兵进驻,守卫入塞的道路。永元元年,转任侍中、左仆射,将军如故。始安王萧遥光叛乱,这天晚上,派了二百人到沈文季的家裹来抓他,想让他做都督,但是沈文季已经回尚书台去了。第二天,他和尚书令徐孝嗣守卫宫城,穿着战袍共同坐在南掖门上。当时已经大开杀戒,感到非常忧虑,想和沈文季谈论政事,沈文季就岔开话题,终于没说到这些。事情平息以后,加镇军将军,准许辟置官署,侍中、仆射如故。 沈文季看见世事昏乱,假托年老有病,不参预朝政。他哥哥的儿子沈昭略对他说:“叔父六十岁做上员外仆射,想要使自己免于灾祸,难道做得到吗?”沈文季笑而不回答。跟徐孝嗣一同被杀。这天他先被召见,沈文季知道要完了,举止仍和平常一样,登上车子还回头说:“这一去恐陷回不来了。”死在华林省,当时五十八岁。朝野都为他感到冤屈。中兴元年,赠侍中、司空,谧号忠宪。 他哥哥的儿子沈昭略,很有刚烈之气。升明末年,做了相国西曹掾,太祖很欣赏他,到即位时,对王俭说:“南方士人中有偭叫沈昭略的,给他个什么官呢?”王俭说:“我已经定好了。”奏请转任为前军将军,皇上不想反对,同意了。不久迁任为中书郎。永明初年,历太尉大司马从事中郎,骠骑司马,黄门郎。南郡王友、学华选,任沈昭略为友,不久兼任左丞。永明元年,出任临海太守,御史中丞。他在建武年间曾经畅怀饮酒以自为韬晦,和谢潇很好。多次迁升为侍中,冠军将军,抚军长史。永元元年,始安王萧遥光在束府起兵反叛,把沈昭略扣押在城内。沈昭略偷偷地从南门跑出来,渡过淮河回到禁城。这时和沈文季一起被召入华林省。茹法珍等人奉上药酒,沈昭略怒骂徐孝嗣说:“废掉昏君另立明主,这是古今通用的典则。是宰相没有才能,才弄到今天的地步。”用瓦罐砸破了脸,说要“作个破脸鬼”死时四十多岁。 其弟沈昭光,听说拘捕的人来了。他的家人劝说他逃走,沈昭光不忍心抛下他的母亲,就被抓住,杀掉了。中兴元年,朝廷赠沈昭略为太常,沈昭光为廷尉。 史臣曰:治理国家的法则,祇有食物对百姓是最重要的,粮食丰足士兵众多,百姓就很安定了。屯田的策略,实在比战事还要重要。像那趟充国懂得耕植,所以消灭了羌戎,韩浩、枣祇,也建议华夏设立典农的官职,提倡大行耕作。城池险要,营垒高峻,疆界绵长,运送粮草,实在很难供应得上。一个男子不种地,就有人要挨饿,边防上的士兵,有千群之多。所以应该尽量利用土地,用士兵自己的力量来获得粮食。军情缓和就亲自种地,军情紧急就参加战斗。每年如有余粮,那么历史上有过的粮食多得变质发红的情况就可以出现了。前朝的政治,说得已经很详细了。自从偏安江左以来,没有来得及制定长远的计划,王国的军队外出征战,投有得到过温饱,在四方边疆镇守,就像弱小的松苗一样惊惧。官兵来援救,缓慢得经年累月,逆风溯水,运输起来十分艰难。竭尽地窖的储藏、仓库的粟米来供应,运用木牛流马,还是脱不了旧毛病,耕作积粮的关键,仍在于开垦江、淮地区。郡国共同推行,无须从远方来解救粮食的危急。所以呈迩南滨驻守,就在辽右屯田耕作,魏国在淮北垦植,就在石横开凿水道运粮,都是采用了唇齿相依的办法,以求能轻松地迎战敌人。徐孝嗣在难险窘迫的情形之下,提出值得推行的计策,而皇上没有谋略,百姓失却首领之人,不能够见机行事,于是这一良策就成为空言,实在可惜的很! 赞曰:文忠公身居相位,行为堪称楷模。有器量有功业,可以使一朝振立。丰城渐次升迁,言谈举止都十分出色。虽然乘舟而行其实难逃溺亡的命运,厄运一来同样要消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