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_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 (第2/6页)

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 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 。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 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 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 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 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 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 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 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环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 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 之尽者。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 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 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 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 、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 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有三足。郢有天下。犬 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 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 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 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 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 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 ,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 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 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 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 与影竞走也,悲夫!

    译文

    当今战国时代,学术领域,专家很多,都认为自己登 峰造极了。古人讲道术,就是求真理,不局限于学术领域 。所谓道术,到底在何处呢?正确的回答是无处不在。道 术既然无处不在,那么宇宙精神从何处来?天上掉下来的 吗?那么人类智慧从何处来?地下冒上来的吗?不,不。 体现宇宙精神的圣人相继产生,体现人类智慧的贤王相继 兴起,皆受赐于唯一的道。

    本文展开之前,有必要澄清以下七个概念。

    仙人。不离道的本源,谓之仙人。

    神人。不离道的精神,谓之神人。

    至人。不离道的真谛,谓之至人。

    圣人。拜自然为宗师,明察迹象,预见未来,随着社 会的变化而变化,谓之圣人。

    君子。仁心用来关怀百姓生活,义理用来指导人际关 系,礼教用来约束社会行为,音乐用来缓和群众情绪,待 人接物,温暖慈爱,谓之君子。

    官员守则。守法守纪,尽职尽责。有名有实,为楷为 模。通过比较,得到验证。通过调查,作出决定。以上守 则,一二三四,用来考核各级官员,作为诠叙升降的依据 。

    国民权利。要有事做,不能失业。吃饭穿衣,压倒一 切。还要生儿育女,还要发家致富。老弱要照顾,孤寡要 怜恤。你活我活人人都要活下去,此乃国民权利的起码原 则。

    以上七个概念,包含着信仰和理想,读者诸君不妨看 作本文的出发点。

    啊,美德完备的远古大酋长!宇宙精神,人类智慧体 现在他门身上。他们观天察地,运用天文地理知识,驯养 野生动物,优育野生植物,缓和各氏族之间的流血冲突, 福利平均赐给氏族社会全体成员,创建了至德之世的理想 国。他们,代代传承的远古大酋长,悟得本体原理,拿出 具体方法,用来繁荣氏族社会。他们悟得的原理,道。他 们拿出的方法,术。原理和方法相结合,便是古人讲的道 术。道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 ,怎样运用都行得通。古人讲的道术,作为文化遗产,至 今犹存。一是鲜明的保留在古老的乡规民约里,一辈传一 辈,史书多有记载。二是反映在《诗》《书》《礼》《乐 》这些著作里,孔门儒派先生多能阐明沿革。三是流散在 天下诸侯国,传播在中州学术界,各家各派在课堂上偶尔 也各取所需的吹一吹。

    当今天下大乱,纵有体现宇宙精神的圣人,纵有体现 人类智慧的贤王,也只好韬光晦迹做隐士。各家各派,各 修各的所谓道,各养各的所谓德,哪有共同语言。学术界 那么多自恋的独眼龙,只晓得爱自己,看问题又片面。有 一个人,耳不聋,目不盲,鼻不寒,嘴不哑,可就是耳目 鼻嘴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成了废物。百家百派组合成学 术界,很象这个废物。孤立的看,每家每派皆有一技之长 ,偶尔也能有用处。可惜他们是专家,听的专听,视的专 视,嗅的专嗅,讲的专讲,彼此隔绝,不能旁通,所以都 很片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