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3/3页)
会来的。听说咱们已经派人到一些大城市里去采购药品了。”“到哪个大城市?派什么人去了?您知道么?”“这我可就不知道了。这是北方局直接领导的事。”常里平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哦,小柳,曹鸿远真的开小差回家了么?我觉得他不是那种人。莫非是组织上派他上北平采购药品去了?他在北平很熟,听说上回就是派他去买药的。”柳明极力按捺着内心的慌乱,也不知道是否脸红了。她把夹着青菜的筷子悬在空中,愣愣地说:“我也不清楚——反正我听说他开小差了…”说到这儿,柳明的眼睛潮湿了——他、他忍受了多么大的耻辱和误解!为了这些伤病员,他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也许,说不定现在已经不在人世… 好容易吃罢这顿晚饭,当她回到病房时,才忘掉这些烦恼的事。她蹲在大炕上,轻轻解开每个伤员的上衣,用听诊器仔细地听着。她的手是那么灵巧,她的心是那么纤细。哪一个的心脏有一点点杂音,她都能够听得出来;哪一个伤员肠子咕咕响,她也能分辨清楚:是气体,是肠子蠕动,还是饥饿…接着,开始测量血压。忽然,她扭转身,对身边一个年轻的男护士急促地说:“快去请老院长!这个伤号——”她用手指指仍捆在伤员臂上的血压计“他可能就要休克了!”老院长是本县人,姓杜名平顺,曾在县医院做过外科主任。抗战爆发后,他被动员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医术不错,工作负责,很快就被提升为战地医院的院长。 老院长赶来了。柳明迅速取掉血压计,把听诊器放在伤号的心脏部位,听见那颗心脏还在微弱地跳动。她抬起惊悸不安的眼睛,看着院长说:“您来听听,他的心音很微弱。要赶快抢救才行!他叫张德胜,是个英勇的排长…”老院长脱鞋上了炕,蹲在柳明蹲过的地方,接过柳明的听诊器仔细听了一会儿,又用血压计在臂上测量了一下,接着把血压计和听诊器交到柳明手里,缓缓跳下炕来。他站在炕边沉默了一会儿,忧形于色地低声说:“张排长是要抢救。可是,用什么药呢?…”“要是需要输血,用我的血行么?我是O型的,请您现在就输!”柳明态度坚决,好像在下命令。 “伤员这么多,你一个人的血能有多少?不行!先给他输液吧。生理盐水加萄葡糖——不多了。药品这么缺乏,可怎么办?…”院长摇着头,自言自语似的叹了一口气。 护士拿来了吊瓶,开始给张德胜输液。院长一直站在炕边观察着他的动静。柳明也站在炕边,仰头看着院长,轻声说:“我到药房看看有什么强心剂,给张排长打一针也好。我听他的心脏跳得不规则…药房在哪儿?”她扭头问刚给伤号做完静脉点滴的男护士小卜。 “也在这个院子里。柳主任,我领你去…不过,强心针已经没有了——连一针樟脑都没有了。”“你是司药员?”柳明擦擦脸上由子焦急而沁出的汗珠,微微惊奇地望着男护士。 “对,我也兼着司药。”小卜领着柳明走过黑的院子,压低了声音“这个司药好当,因为没有什么药。所以,我主要的工作还是护士。”小卜进了屋,把原来暗暗的煤油灯捻亮了,拿在手里,高高举着:“柳主任,你关心下边医院的工作,太好了。可是全部药品都在这张方桌上,你看吧。”柳明就着灯光,先把一盒盒针剂看了一遍——没有她要找的强心剂。她又拿起一瓶瓶片剂药品——药瓶都是小的,每瓶只有一百片或二、三十片。当她看着那些药名时,同时也扫了一眼印在下面的出品地点——有天津的,有石家庄的,有保定的…“哦,咱们就剩这么一点阿司匹林、这么一点二百二了?这可是大量需要的普通药品呀!还有葛洛芳也只剩这么一点了?那怎么动手术呢?…”柳明的眼睛在昏暗的屋子里熠熠闪光,盯着小卜的眼睛询问着。 “也许快来了,咱们已经向分区后勤部催过几次了。”“如果药品不来呢?这么多伤员…哪个重伤员需要一针樟脑,我们都没有——这怎么成!”说着,柳明轻轻叹了口气,没等小卜回答,急步走出了药房。 这一夜,柳明没有睡觉。杜平顺老院长、几个医生和小卜也都没有睡觉。他们轮流着抢救重伤员,忘掉了疲劳,忘掉了瞌睡。 天将明时,柳明觉得有些头昏脑胀。屋里人多,怕伤员感冒又关上了窗户,屋里空气凝滞腐臭。她看看伤员都安静地睡着了,便走到院里轻轻伸展一下胳臂,顿觉山间的寒风、清新的空气,甘美宜人。柳明踮起脚尖用力深呼吸几下,心肺开朗了,精神振奋起来。她掠掠短发,紧紧腰带,面向嵌在北面天宇上的一颗亮晶晶的星星,眼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芒:“星星,请你捎个信儿给他——告诉他,他的工作可重要呀!早一点儿把药品买到,快一点儿运到抗日根据地来!这里的战斗频繁,多少伤员的健康和生命,都急切地等待他买来的药品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