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飞虎_第九十七章大汉飞虎起洛大汉飞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大汉飞虎起洛大汉飞虎 (第3/3页)

扬,淮南成德人,乃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情报的收集,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情报参谋之一。

    他是在程长风打败鲜卑后,闻得曹cao的名声,才新近投靠曹cao而来的。

    “哦,是刘先生,请讲。”曹cao客气道。

    “这个,明公,卫国侯大人的建议虽然好,但有一点不可不察。”刘晔皱眉道。

    “哪一点?”曹cao问道。

    “嗯,那就是让我们扩大地盘这一点。”刘晔道。

    “此处有何不妥么?”曹cao问,他开始只是觉得这一点在时间上太紧了些,并无不妥之处。

    “这个,主要是因为明公现在身无官职,如果妄动,恐有人说明公意欲谋反。”刘晔分析道。

    “哦,这个好办。”曹cao笑了,他抖出程长风随信带来的一张委任书,原来程长风把曹cao列为了自己幽州军的一部,让刘备以剿灭陈留境内的黄巾军余部为理由,从何进那里求来一张委任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委任曹cao为允州军曹。至于原军曹,即刻调任洛阳大将军府听命。反正现在汉灵帝病重,调换一、两个州郡的军曹的权利,他何进还是有的。

    “卫国侯大人想的的确周全,此计甚妙。”刘晔看了看那张委任。

    “怎讲?”曹cao问道。

    “明公,你不是说迅扩大实力很难么,但卫国侯大人此信中,其实已经教给您方法了。”刘晔笑道。

    “哦,在哪里?”曹cao有些疑惑。

    “就在这里!”刘晔一指那委任书上的一句话。

    曹cao定睛去看,只见那上面写道:“因允州黄巾余孽生事…特委任前议郎曹cao为允州司马军曹,带兵收剿!”

    “哈哈,子扬聪慧,解决之道正在于此。”曹cao抚掌笑道。

    “正是,大人大可只剿不杀,收为己用,那黄巾军余部皆能征善战,若收取来,还怕实力不够么?”刘晔也笑道。

    “嗯,就依刘先生,我即刻给我兄弟程云去信,呵呵,他做事想的的确周全,cao自愧不如啊。”曹cao笑道,然后布置下去不提。

    东汉都城洛阳,西园军营内,大汉望乡侯,虎贲中郎将领西园军中军营校尉,正与除了已经变成白痴的蹇硕以外的其他六个校尉商议一些事情。

    其实,面对这些分属不同势力的校尉,刘备很是头疼。虽然现在破虏将军,典军校尉鲍信已经成为了他坚定支持者,但其他五人校尉的态度却是模棱两可。

    以刘备目前掌握的实力,尤其是张合带领那三千名飞虎军团的骑兵加入后,已经完全越了这其他五个五校尉和起来的实力。但刘备现在并不想依靠武力解决问题,现在能多团结一份力量,对后面应对将要来临的更大挑战都是有好处的。

    虽然程长风还没有告诉刘备董卓的事情,但刘备却知道大哥信中提到的挑战绝对不会是和几个外戚、士大夫、甚至宦官集团斗争这么简单。

    “诸位,今日我找各位来,一不为军事,二不为当今天子的病体。我这里只想何各位将军,我大汉的忠良,说几句体己话。”刘备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有时候开门见山,单刀直如,比那掩掩藏藏更得人心。

    果然,刘备此话一出口,除了鲍信以外的其他个校尉都是一楞,然后陷入了思索状态。

    “我知道各位都是我大汉忠良的后代,像赵将军那是赵公甫十二代孙子,有名的良臣后代。”刘备一指议郎,助军左校尉赵融道。赵融立刻面露喜色。

    “像鲍信兄,令尊大人鲍丹是我朝的肱骨之臣。”刘备微笑着向鲍信,鲍信微笑致敬。

    就这样,刘备挨个把这六个西园军的父辈们赞颂了一番,实在父辈上没什么成绩的,也要赞美他本人青出于蓝胜于蓝,光宗耀祖。

    这番话说下来,西园六校尉人人面带喜色。谁不想听好话,尤其是像刘备这般不留痕迹,从长辈入手的赞美,不但不给人阿谀奉承的感觉,反而分外舒坦。

    其实,刘备说这番话,别无其他,目的,就是为了拉近与几人的关系。

    果然,这些校尉们愈的感觉刘备为人好,是真好,不是假好。

    “各位都是忠良后代,世代食我大汉俸禄,应心存报国之心。”刘备眼见这话说的差不多了,一改口风。

    “这是自然,我等即为朝廷重臣,自当以国家大义为重。”鲍信表态支持刘备。

    “其实,我不知道各位想过没有,什么才算国家大义?”刘备忽然接着鲍信的话问道。

    “为天子尽忠,为黎民造福,此皆为国家大义。”一直不说话的议郎,助军右校尉冯芳突然道。

    “嗯冯校尉说的很对。”刘备赞赏道“但说的并不全面。”

    “还请刘大人赐教。”冯芳恭敬道。

    “记得我在幽州时,卫国侯大人曾说‘家国天下,诸事烦琐,若寻其大义,一为民族,二为国家,三为百姓,四为天子。’各位大人可能觉得卫国侯这话奇怪,我当时亦不得其解。可是,后来,当我看见我大汉大好儿郎,为了抵抗鲜卑异族,不顾性命,不顾安危,我忽然明白,他们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天子,他们只为这国家和民族,也就是说…他们才是心存大意!”刘备说道,四周忽然变得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各位大人可曾想过,现在我们在做什么?在无尽的内斗!就拿前朝大将军窦武来说,他是外戚,但他可是彻底决断我大汉匈奴威胁之人啊!他死之后,鲜卑崛起,我辈谁人可当?当然,他贪赃妄法,不尊天子,固然该死!那么现在呢?当今天子病危,宦官乱政,可是我心疼的看见我们当中的各位,却还在各自为着自己的利益,自己集团的利益去争夺,而全无这个国家,还有我们大汉民族的安危!”刘备这话说的十分激烈,这些校尉却无言反驳。的确,他们平日里谁不以忠臣自居,可那会想到自己这样其实是在内耗呢?

    “我是卫国侯的兄弟不假,我是天子的堂弟也不假,但我,更是大汉的子民。你们看卫国侯为了我们大汉,甘愿面对鲜卑,带领我大汉热血男儿杀敌破虏!再看看那些所谓的我朝重臣,他们又干了些什么?每天勾心斗角,好不快活!难道你们跟随他们一起做这样的事情,也是为我国家大义么?”刘备的话说到这里已经完全谈开了,众人皆面有愧色,一时满座无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