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飞虎_第五十二章袁绍来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袁绍来访 (第1/3页)

    第五十二章,袁绍来访

    更新了,请各位多多支持!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的幽州是动荡不安的,但相比整个刚刚经历了黄巾起义的洗礼,各地军阀纷纷割据的东汉王朝,这里的动乱又显得微不足道。在幽州新势力的代表程长风彻底战胜旧势力的代表公孙瓒后,整个幽州都顺利的被程长风收归囊中,中央朝廷,各地郡守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疑义,本来他程云就是朝廷正式下旨任命的幽州最高行政长官嘛。不过,在这表面的顺风顺水下,谁又能看到未来更加残酷的危机呢?

    在“辽西会战”胜利结束后,程长风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一只强大的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自己拥有越时代的科技人才,如果自己不是运气好那么一些,那么在强大的辽西骑兵面前,失败的绝对是飞虎军,并且会是溃不成军。

    想想那闻名天下的‘白马义从’吧,在余扬之计下失去了马匹的助力,不过就是一群稍强的步弓手,面对飞虎军的骑兵冲击,就会彻底失败。

    所以,目前对于飞虎军当务之急就是展骑兵。在经过“辽西会战”后,飞虎军原有的三大军团的3ooo骑兵,还剩下不足2ooo人,幸运的是损耗的那些士兵的坐骑基本都还保留着,也就是说还有近2ooo匹优良的战马(飞虎军骑兵一骑配两马)。而在“辽西会战”中,飞虎军先后俘虏了对方近5ooo名骑兵,其余一万五千名骑兵和白马义从则全部战死或溃逃。

    所以,目前所有这些,就是程长风重建、扩大飞虎军骑兵的所有基础。

    其他士兵。除了沙头村战役死伤了近2万军民,整个幽州可以立即使用的军民还有十数万,当然正规步弓手仅仅不到2万。程长风也并没有想法立即扩大步军规模,因为现在江山城的财力和物力还十分有限,重点还是要放在展,而不是扩张。

    不过江山城下一场激战,程长风就俘虏了2万多名辽西军的步弓手,尤其是弓箭手,一个优秀的弓箭手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断的战斗才能培养出来,这2万辽西军步弓手,无一不是长期与异民族作战的骁勇之士,实在是未来飞虎军步军的中坚人才,应该说公孙瓒给程长风送了一份厚礼。

    当然,所有这些俘虏,包括骑兵,都不是立刻可以归入飞虎军编制的,他们身上具有太多的兵痞子的习气,虽然打仗骁勇,但残害百姓也是“能手”

    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也叫洗脑。于是,按照程长风的安排,这近3万俘虏先被打散配到军民中去参加屯田劳动,采取5个军民搭配一个俘虏的方式,既然他们以前常常残害百姓,就先让他们学会与这些坚韧的劳动者相处吧。

    在经过了高强度的3个月劳动后,这些人马不停蹄立刻被送进了设置在江山城军民区内的军事学校,进行完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并学习飞虎军新军编制,学习飞虎军爱民、爱国精神,并从中选拔优秀学院,培养为飞虎军的中下级军官。

    就这样,半年后,当中平四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187年3月到来的时候,这3万辽西军俘虏正式被分配到飞虎军三大军团内服役,当然还是采取老兵带新兵的模式。

    而这个时候,飞虎军的骑兵规模也已经扩大到每团3ooo人,当然,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保证每个战士拥有两匹战马了,不过至少每个团队都保留了1oo人的特殊侦察连,这1oo人,人人双马,且黑虎军团的侦察连被命名为‘江山英雄连’,以纪**王大牛等1oo名勇士。

    至此,整个大汉帝国建设初期,飞虎军三大军团的基本编制正式确立下来。

    第一军团,黑虎军团,骑兵3ooo人编制为黑虎骑兵师,步弓手2万人编制为黑虎步军,并有随军屯田军民4万人,全部进驻辽西,团长张飞,副团长李严。暂时负责扫荡辽西公孙瓒的残余势力,并监控乌桓等异族动向。

    第二军团,赤虎军团,骑兵3ooo人编制为赤虎骑兵师,步弓手2万人编制为赤虎步军,并有随军屯田军民2万人,团长关羽,副团长邓茂。负责幽州北段的防御,监控鲜卑。

    第三军团飞虎军团,骑兵3ooo人编制为飞虎骑兵师,步弓手2万人编制为飞虎步军,团长暂有程长风亲自代理,副团长刘备。

    不过按照程长风的打算,这第三军团,也就是未来大汉帝国最重要的军团的军团长的职位是留给赵云的,但现在赵云新归,授此高位,恐人心不服。

    不管怎样,在经历了“辽西会战”的残酷洗礼后,整个飞虎军无论从战斗经验、士气,还是质量上都已经有了新的提高,一支未来威加海内的军队正在向着它的明天开拔。

    中平四年初春的江山城,人来人往,在程长风强大的武力压迫和金钱贿赂下,辽西、辽东的小属国纷纷归附,而大量生产建设急需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炭等,在程长风的谋划开下,被源源不断的运到了江山城,整个幽州也因江山城的兴旺愈加蓬勃起来,大汉北地边陲,一派欣欣向荣。

    而此时,江山城外3o多里处的永固堡走来了二个人,一老一少。

    老的大概有4o出头的年纪,少的2o多岁。两个人皆是衣着华美、光鲜,胯下骑着骏马,这两人看样子非富即贵。他们二人身后还跟着二个体格健硕魁梧的随从,一行四人,缓缓走来。

    “儿呀,你要努力啊,将来像这两位先生这般有出息,成为大商人,走南闯北,要是能进江山城当一个‘商民’(四民之一),那更是再好不过了。”路旁一个骑着毛驴的老者看着这两个人物,教育着自己年纪尚轻的儿子。

    “爹,当个‘军民’有什么不好,军民可是四民之,程大人还给咱们工钱,还有地种,您老总想着商民做什么?”年轻人嘀咕着。

    “傻小子,军民是好,地位高,工钱最高,但也危险啊,你知道上次和那可恶的公孙瓒打仗,咱们死伤多少军民么?2万啊,这可是程大人的布告里自己承认了的,多危险啊,隔壁加的王二不就缺了一条胳膊么?”当老子的很不以为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是死伤了不少人,可那也不是程大人的错啊,何况程大人还给每个死伤的人了一大笔钱,还把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家属接近了江山城里,当了‘工民’,每月照样有工钱,听说还按什么烈士待遇有优惠呢…”当儿子的一脸向往。

    “你…我又没说程大人让咱们当军民不好,没程大人给咱们田种,给咱们粮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